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罗斯与以色列的历史渊源—为何可说“没有苏联,就没有以色列”

以色列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以色列建国前后,苏联却出了很大力,甚至可以说“没有苏联,就没有以色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巴以冲突的源起——英国是始作俑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获得犹太人的支持,打赢战争,1917年11月发表《贝尔福宣言》(贝尔福为英国当时的外交大臣),支持犹太复国主义,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首次得到了一个大国的正式支持,从而为此后国际社会对它的支持奠定了基础,一千多年来处于一直处于流亡状态的犹太人的建国梦想终于有可能实现。《宣言》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愿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应明确理解,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损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者损害其他国家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

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

一战结束后,英国获得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为了维护和巩固其殖民统治,英国竭力扶植犹太复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者则支持英国殖民巴勒斯坦(双方互利共赢,只是侵犯了巴勒斯坦原住民阿拉伯人的利益),并鼓励欧洲犹太人向巴勒斯坦迁移。

在英国委任统治之前,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进展缓慢。1882年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仅2万人,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时也不超过5万人。而英国委任统治之后,犹太移民增长迅猛,到1939年增至44.5万人,占居民总数的29.7%。

随着犹太移民规模的扩大,犹阿矛盾日益尖锐起来。二战前夕,英国为了保障其在中东的殖民地不被德意法西斯入侵——整个中东地区基本都属于英国势力范围,出于大局考虑(不能因为巴勒斯坦问题失掉整个中东地区)英国必须争取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因而其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立场有所变化。

1939年5月英国政府发表《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白皮书》,声明“把巴勒斯坦变成一个犹太国家并不是它政策的一部分……是违反它从前对阿拉伯人的保证的”,“五年内允许犹太人移民7.5万人入境,五年后如果没有阿拉伯人同意,不再允许犹太人入境”,《白皮书》实际放弃了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是英国对巴勒斯坦政策的重大转变。由此英阿关系缓和,而英犹矛盾开始显露。

二战结束以后,为了维持在中东地区的控制力,英国仍需要与阿拉伯世界合作,因此,英国继续坚持战时的扶阿排犹政策。这样犹太复国主义者逐步与英国决裂,甚至为实现其建国目标,开始用暴力来推翻英国的统治。

当时阿拉伯与犹太人的矛盾空前激化,英国疲于应付,左支右绌,即使英国在当地有8万驻军,当地秩序仍然混乱,而且当地的英国人还被犹太人的武装力量频频袭击,约有300多名英国人在巴勒斯坦被杀。

面对巴勒斯坦的混乱局势,由于二战后疲弱的国力,英国渐感无力应付。

2、英美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矛盾

二战以前,中东地区基本是英、法尤其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二战结束后,被战争暴虐的英法国力衰弱,在中东地区的控制力日渐式微。美国则在战后成为了顶级强国,趁机向中东地区渗透,对英法进行排挤并遏制苏联对中东势力扩张。

二战期间由于英国逐渐改变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犹太复国运动开始寻求美国的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委员会总部也由英国搬迁至美国。而美国则寻求在中东的渗透,双方一拍即合,美国希望在中东核心地区建立一个亲美的犹太国家,从而影响和控制中东地区。同时美国有数百万的犹太人,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处中上层地位,直接影响着美国的经济、政策和外交,美国政府对犹太复国主义一直持积极态度。因此美国大力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杜鲁门曾向魏兹曼(以色列首任总统)保证:“犹太祖国不应当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应当给予地盘,给予条件,使它名副其实。”

美国总统杜鲁门

英国为了维护在整个中东地区的统治,偏向支持阿拉伯人,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而美国由于扩张的需要和国内的原因,偏向支持犹太人,支持“在巴勒斯坦适当地区建立有朝气的犹太国”的新计划。英美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产生极大分歧,矛盾逐渐尖锐,巴勒斯坦局势日趋紧张。

英国认为自身难以解决巴勒斯坦的问题,便于1947年2月宣布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这就为苏联参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供了机会。

3、苏联对犹太复国运动的态度——由否定转向大力支持

1947年以前,苏联对犹太复国运动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主要因为苏联当时有500余万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者鼓动俄罗斯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犹太复国运动先是由英国支持,后由美国力挺,苏联认为和英美关系密切的犹太复国运动破坏了苏联的民族统一,不利于苏联社会的安定团结。

斯大林

但在1947年,苏联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反转,转而大力支持犹太人复国。苏联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其实和美国支持犹太复国的原因差不多——排挤英国,寻求在中东地区的势力扩张。中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而且中东沟通了亚洲、欧洲和非洲,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苏联一直希望向中东拓展势力范围,但由于中东地区二战之前受英国控制,二战结束后英国的控制力度虽然有所削弱,但美国也在进入中东地区,而且与英国联手,苏联的中东渗透遇阻——当时阿拉伯国家的统治阶层和英、美关系密切,苏联拓展空间有限。

如前所述,英国的扶阿排犹政策使得英犹决裂,犹太人要求英国撤出巴勒斯坦,美国和英国也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分歧严重,因此苏联希望利用英犹矛盾、美英矛盾,支持犹太人的建国主张,将英国排挤出巴勒斯坦,从而深度介入中东事务,实现苏联在中东的势力渗透。

4、苏联在联合国积极推动巴勒斯坦分治,为以色列建国铺平道路

1947年4月28日至5月15日,联合国召开了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结束的前一天5月14日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作了关于支持犹太人建国的著名演说。他谈到犹太民族在二战中遭遇的苦难,阐述了为什么犹太民族有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事实证明,西欧国家并不能保护犹太人的生存和权利,使他们免受希特勒分子及其盟国的暴力迫害。……这说明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国家的愿望是合理的。不考虑这个事实而拒绝犹太人有建国的权利是不公正的。不把这个权利斌予犹太民族是没有理由的。”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方案,葛罗米柯认为把巴勒斯坦分为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是现有方案中最合适的。

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

葛罗米柯的演说标志着苏联对犹太复国运动态度已经转变,苏联开始站在了犹太人这一边。

经过数月的调查讨论,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和1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超过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即联合国181号决议,下亦称“分治决议”)。

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应尽快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且撤出军队,不得迟于1948年8月1日;英国军队撤出两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 即阿拉伯国(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和犹太国(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圣地耶路撒冷及其附近郊区村镇(约15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由联合国管理。当时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总人口的68%, 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 94%。但分治决议却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 56.4% 划给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 占三分之二人口的阿拉伯人只得到 42.8% 的土地。

在此次决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命运的投票表决中,苏联的作用至关重要,苏联及其影响下的东欧各国即占到全部33张赞成票中的8张,可见没有苏联的支持,以色列建国必须的三分之二多数投票是不可能达到的。苏联的大力支持为以色列建国铺平了道路。

5、苏联成为分治决议最强有力支持者,以色列得以顺利建国

分治决议通过后,随即遭遇阿拉伯世界的一致反对,而巴勒斯坦阿犹双方则发生了暴力冲突,且迅速升级为全面内战,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的非正规武装也参与其中。

美国担心分治决议的实施会导致冲突持续升级,从而使苏联借巴勒斯坦冲突将势力扩展到中东地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也并不愿意看到分治决议继续实施。1948年3月,美国提出放弃分治方案,由联合国托管委员会临时托管巴勒斯坦——这代表着美国在分治政策上的倒退。

与美国变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仍然坚持支持分治决议的实施,提出对美国托管方案的反驳,认为只有迅速有效地实施决议,在巴勒斯坦建立两个国家,才能减少牺牲。苏联成为了分治决议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正式成立,苏联则于5月18日承认以色列国,并在8月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6、苏联介入下的武器援助和东欧移民,助力以色列取得独立战争胜利

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埃及、外约旦、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全面爆发( 以色列称为“独立战争”)。

战争的初始阶段,以色列的最大问题是武器缺乏。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巴勒斯坦地区实行武器禁运,犹太人无法得到急需的军火,相反阿拉伯人则通过英国源源不断地得到他们需要的武器。因此阿拉伯军队凭借人数和武器的绝对优势,攻势十分凌厉,以色列处于不利地位。阿拉伯人夸口道:“10 天之内以色列就将被打垮”。

关键时刻,苏联帮助了以色列,在苏联介入下,捷克斯洛伐克向以色列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包括炮弹、机枪、大炮、弹药等,甚至飞机,捷克斯洛伐克还为以色列训练了大批飞行员和伞兵。

此外,在苏联的默许下,大批东欧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1948年中期-1951年,东欧国家共计向以色列输出了近30万名犹太移民。这保证了以色列的人口数量和充足的兵源。

由于武器装备的不断输入,以色列军队由一支主要是装备轻武器的军队升级为强大的装备有坦克、装甲车、飞机的军队。同时军队人员也得到扩充。双方实力发生逆转,1948年7月中旬和10月下旬,以色列军队两次向阿拉伯军队发起进攻,并取得决定性胜利。1949年以色列最终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后来出任以色列总理的拉宾对苏联在此次战争的贡献十分认可:“不论以色列有什么账要跟苏联算,在建国功劳簿上一定要用大号字写上一条,那就是:'如果没有捷克按照苏联旨意提供的武器,我们是否能够打赢这场独立战争是值得怀疑的’”。

7、结语

苏联主观上出于排挤英国,向中东渗透的目的,利用犹阿矛盾和英美矛盾,强力支持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客观上帮助了以色列顺利建国并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的确可以说“没有苏联,就没有以色列”。

而苏联的目的也初步实现,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苏联的势力逐渐进入中东——虽然冷战期间以色列站队美国,但是阿以矛盾随着以色列建国埋下隐患,这为苏联后续利用中东的复杂矛盾插手中东事务实现扩张创造了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色列学者谈以色列建国史
巴以冲突悲剧的形成,俄国/苏联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一个被高估的宣言,巴勒斯坦由此恨上英国,随时可能引发巴以冲突
现代中东史
短短6天击败多个强邻,此国领土扩3倍,一超级大国急了:快停火吧|原创
历史上以色列亡国近2000年,为什么在1948还能建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