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改变命运最高明的方法,就是做好一件事

hi,我是熵减,见字如面。

曾国藩,出身一个普通的乡村农家,个人智力水平普通,小时候背书记不住,被梁上君子说太笨。

在科举考试中,秀才也是连考7次才中。在第6次中,因他所做文章文理不通,被主考官当众“悬牌批责”,列为典型的反面。

进士及第后,在京初入官场,却因观念庸俗,见识短浅,被同僚嘲讽,陷入深深的自卑和焦虑。

后因批评皇帝被朝中权贵唾骂,在长沙办团练时打脱牙和血吞,以及湘军在江西作战的困局等。

在曾国藩的一生中,经历的每一个困局,都可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是一个坎,不能挺过去,就不可能有其立言,立德,立功之完人的成就。

曾国藩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可以说离不开一个习惯:反思,自我反省,在行动中向自己学。

可以说,持久一致性的行为,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方法。

1悬牌批责

曾国藩家族世代务农,到了祖父这一辈因为偶发事件,曾的祖父深切感受到了读书入仕做官的重要性,所以开始培养他儿子,和孙子读书考功名。

基于以上背景,可见,曾家是没有什么读书的传承和天赋的,再加上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本身就不低。

所以,曾国藩的父亲,经历了17次县试,才最终考取了秀才。而曾国藩考秀才,也是第7次才考上的。

相反,曾国藩在考上秀才前后,整个人是突然开窍,如有神助一样,他的举人,进士均是1-2次考上的。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的转折点,就是这个第六次的失败,也就是悬牌批责之辱。

所谓的悬牌批责,就是在发榜的时候,会有几篇被认为比较好的优秀文章被大家瞻仰,同样考官觉得比较差的文章,也会放出来作为反面典型。而曾国藩的这篇考试文章,就被批语为:“文笔扎实,但文理不通” 而上榜了。

曾国藩面对比落榜更大的悬牌批责之辱,并没有如一般人一样的抱怨命运的不公等。

而是基于主考的评语,做了一次痛定思痛总结反思。发现自己的文章之所以“文理不通”,主要的症结在于因为奉行“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作文时,主要靠背书的内容精耕局部,但却忽视了整体,导致文章的整体缺乏连贯和气势。

通过反思,发现问题的主要症结后,接下来一年,曾国藩每日就盯着自己文章,在内容的气势上去打磨,去精进。很快就取得不错的效果。才有了后来的顺利考上秀才,举人,进士等。

2修身自律从戒烟始

一个让曾国藩苦恼了小半辈子、甚至让他也觉得是很难坚持的事,就是戒烟。

曾国藩在十七岁的时候受父亲的影响,染上烟瘾,从此,成为了一个标准的资深烟民。

俗话说:“男人戒烟,就和女人减肥一样,永远都有明天!”

曾国藩戒烟,在其20多岁立志学做圣人后,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戒烟了。曾国藩戒烟,做足了仪式感,不但砸了烟具,少了烟叶,还改了了一个新名号:涤生。

涤生 两字是什么意思呢?曾国藩自己解释说:“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曾国藩戒烟,虽然仪式感很足,决心也很大。

但结果也并非是一蹴而就,曾国藩也是历经多次的反复。过程中也是戒了又抽,抽了又戒,翻天覆地折腾好几回,一般人早就自暴自弃了。

曾国藩不一样,在十年漫长的戒烟生涯中,他虽然戒得很辛苦,也戒得很失败,但他倒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戒烟的决定,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戒烟的想法。

最终,在32岁戒烟成功,这件事给曾国藩很大启发,”破除旧习,必须有悍然之力“。一个资深的烟民,如果烟都能戒,则”无事不可变也“。

可见,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这样才说明,你的决心、毅力、智慧、潜能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来。

只有这样的自内向外的魄力和决心,才是根治一切恶习的根本。

更重要的是,自律起到的效果会夯实自己的韧劲,在往后的成事过程中,能始终坚信自己,无事不可为。

3日课,化解性格弱点

曾国藩28岁中进士入翰林,他的起点其实已经非常高了,毕竟比他早中秀才的很多人,依然在为科举之路而努力中。

年轻的乡下下学子,28岁就开始了京官之路,一开始也是志得意满,有点儿飘的感觉,后来在父亲的棒喝和老师的提点下,曾国藩也逐渐的认识到自身的4大缺点:浮躁、傲慢、虚伪和好色。

曾国藩有过一句名言,:“不为圣人,便是禽兽。”

为了化解性格弱点,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下定决心,要改正自己的缺点,改掉身上的坏毛病,要告别旧我,重塑新我。

曾国藩的日课,主要通过写静坐读书,练字,用楷书写日记等方式,日日精进,修炼反省。

可见,曾国藩也是一个普通人,身上也曾有很多缺点。

虽然他最后成就了一世功名,在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各个方面都备受后人的称赞,但原来,他年轻的时候,也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身上也是缺点问题一大堆。

正是因为他原来有很多缺点,而他最后又能逐渐克服了这些缺点,并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说,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成事的过程中,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社会,也不是你的对手,而是只有自己。

成事之路上,反思和有恒的习惯,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关键。

4反求诸己,破局成事

30多岁的曾国藩,开启第一段的高光时刻。曾国藩在京为官,前期可以说是一路青云直上,十年七迁,官至礼部侍郎,省部级,成为湖南籍官员中成就最快最高的人。

在40岁左右却陷入了中年危机,后因批评皇帝被朝中权贵所唾骂,在长沙办团练和江西作战时也是各种困局,诸事不顺,求职不得,最终被皇帝解除兵权,只能蛰居家中两年多。

这是他进入官场以来政治上遭受的一连串的暴击,可谓人生和政治生涯都跌入了低谷。

从一开始的不甘心,焦躁,到经好友提点,开始了一次中年的自我反省之路。曾国藩通过反复阅读老子的《道德经》等书籍,进行仕途上的自我行为的复盘和反思,发现最终的问题,依然在自己身上。之所以自己诸事不顺,关键在于自己的行事风格太过刚猛,而忽略了系统内的关系。

认清了事情的本质后,曾国藩第二次出山后,就完全换了一个做事方式,将自己的姿态放很低。为人处世上脱胎换骨,道德的优越感没有了,盛气凌人的锋芒收敛了,身上的刚强蛮干也消失了。

这次的改变,也将他的人生推向了巅峰阶段,很多政敌也消解了,很快的平定太平天国,成为江南四省总督,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一代封疆大吏。

在成事之路上,如果我们过于关注自己的目标,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很可能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陷阱之中,让我们的路走的异常的艰难,陷入人生和事业的低谷。

在成事之路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做事方式,反思自己的行为。要刚柔并济,才能破局成事。

5最后

从曾国藩的成事和成长之路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的出身、智商、秉性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强求。

但如何依靠内省力不断自我反思、修炼、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在任何时候,我们能掌握的最大的资源,就是自己,向自己学习,在自己的行动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之路上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可以说,反思和自省,是成事之人必备的一项技能。

前路漫漫,我们共勉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曾国藩有感/ソウコクハンを読みました。
解读《曾国藩传》2、从“庸人”向“圣人”的蜕变
失败的借口万万千,成功绝对离不开笨和拙
10年升官7次,曾国藩的人生充满玄学,怪不得说越努力越幸运
曾国藩:人一生的风水,都藏在这两个字里
曾国藩6次考秀才未果,却在3年内考中进士,我领悟出的人生进阶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