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最不起眼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却广为人知,道尽了读书人的傲气

昨日,偷得一小时的闲暇,点开了许久没有露面的微信朋友圈。果不其然,“朋友圈”还是一如既往的各种“晒”:晒“吃”,晒“喝”,晒“穿”,晒“玩”,晒“娃”,晒“读书”,晒“情调”,晒“一切能晒的东西”。真是生活美味鲜,全靠天天晒!

其中有一个女友发了一条说说,乍一看,很励志,很高逼格。她说自己绝对不会做家庭主妇,要做一个高格局的女人。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想赚更多的钱,住最好的房,开最好的车,用最贵的化妆品,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罢了。这样的人生理想,没有错,很多人都有,包括我自己。

但是,过上这样的生活就等于拥有了一个高格局,高层次,高水平,高追求的人生?并不是!这仍然是一种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自我利益的满足而已,根本谈不上更深层次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探索。出于个人利益考量的“野心”,它再大,它也是低级庸俗的。

我们可以向全世界大声地说出我们的野心,但没有必要为我们的野心披上一层道德和灵魂的华丽外衣。那么,真正高格局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苏轼的一首《和董传留别》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不为普通读者熟知,是他的诗作中最不起眼的一首。但其中的“富有诗书气质华”一句却广为人知,道尽了多少读书人的傲气。

和董传留别 苏轼 (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原因就在于它经典的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之间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占有知识,更在于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尤其是,经常读书,日积月累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腹有诗书”的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自然拥有一种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精神风貌。而这种精神风貌和气质却是金钱权利等外在物质条件不能够带来的。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单单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

例如,孔子的弟子颜回“一担食,一瓢饮,身处陋巷而能不改其乐”,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在人生落魄时仍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虽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话,即是安慰更是赞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因此也常常被人们引用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并不把“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成人生的追求目标。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气之华”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不能解决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然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仅仅是要活着,还希望活得更好,活得快乐,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活地有价值。而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需要我们大家去认真地思索。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提供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这首《和董传留别》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第二句却是千古名句,红遍大江南北
“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溯源
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和董传留别》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