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雄鹰利爪:罗马海军征战史(上)
一 海军草创与第一次布匿战争
在早期,罗马主要在意大利内陆地区扩张,其主要敌人也不是海上强国,因此对于海军建设不很重视,罗马人认为,凭借陆地上的罗马军团,就可以打败海上来犯之敌。因此,罗马致力于依靠自身或同盟力量,在海岸线歼灭敌军,罗马海军在相当长的时间几乎为零。关于罗马人何时拥有自己的海军,根据李维的说法:罗马人的第一支舰队创建于公元前311年,因为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时期扩展的需求,罗马当局创建了两个新的地方法官,他们被委任指挥一支配备有20艘三层桨船的舰队,这些船是依照希腊人船只的模型制造的,它们是整个军队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像现代海军这样的实体。“波利比乌斯说:在公元前260年罗马人己经有了作战的舰只,并且,在此时罗马人修建自己的船只己经有了一个多世纪,但是以防御为目的的战舰的大规模建设在这以前是没有的。在实战中,仅有20艘战舰的罗马海军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公元前289年,罗马发动了对萨莫奈人的战争,海军建设又被搁置。之后,罗马与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市塔兰托签订条约,规定罗马海军不能越过亚平宁山脉的南部海峡。然而这个规定只是暂时的,公元前282年,塔兰托遭受袭击,求援于罗马,元老院派遣其全部战舰支援塔兰图姆。战争中,由于罗马海军经验不足,5艘战舰被俘,15艘幸存。此后未再出场。

萨莫奈战争


 
罗马海军的真正兴起是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88年,一群叙拉古雇佣兵在玛尔美提的率领下占领了西西里岛东北角的墨西拿(Messina),自称“战神之子”并脱离叙拉古独立。他们杀了当地所有的男人,占有女人为妻,以这个城市为基地,骚扰附近的乡村和城市,包括母邦叙拉古(Syracuse)。前264年,叙拉古的希罗二世(此人曾是皮洛士的部将),决定清除这批盗匪,出军围攻墨西拿。玛尔美提同时向罗马迦太基求救。一开始,罗马并不想帮助他们。迦太基却立刻同意,很快派军队来到墨西拿,逼迫叙拉古军队后撤。但是,迦太基企图控制玛尔美提,玛尔美提又找上了罗马。罗马元老院不能容忍来自南方且之隔一小小海峡的巨大威胁参战,于是罗马和玛尔美提联盟,派将领西庇阿并授权其率军到西西里岛,尝试让叙拉古投靠到罗马这边。战争至此爆发。布匿战争在西西里和海上两个方向同时展开。
 


迦太基是西地中海著名的海上强国,为了对抗迦太基舰队,支援西西里作战。罗马海军开始了大规模仿造与扩建过程。公元前260年,以在墨西拿缴获的迦太基战舰为样本,罗马元老院决定建造100艘五层桨战舰和20艘三层桨战舰,这是罗马在海外征服时第一次大规模的建造海军,罗马海军初步发展起来了。三层桨战舰与五层桨战舰是当时地中海较为常见的战舰,所谓三层桨战舰(trireres 源自希腊文“三”tri,直译即“安装了三排桨”),顾名思义,由三层桨组成,三桨座战船的前身是单层桨战船(pentekonter),只有一层桨,每边25只。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船也越来越大,于是桨手就分成上下两层甚至三层,以容纳更多的桨手给战船提供更大的动力。三桨座战船中在一侧的桨手上下错开,第三层的桨手位于甲板之上,而第一、二两层桨手则位于甲板之下。如果战船继续增大,单个桨手会很难滑动一只桨,于是出现了五桨座战船(Quinquereme),最下一层桨手每人滑动一只桨,上面两层每两人滑动一只桨,总共是五名桨手划动三层桨,全部桨手都位于甲板之下。而无论桨手分坐几层,上下一列的桨手总数是当时人们划分战船大小的标志,最常见的就是三桨座和五桨座战船。一般的三层桨战舰,长度大约为115英尺,宽度大约为16英尺,甲板到龙骨的高度约为13英尺,总重量约为45吨。甲板上有一面主帆,此外在船艏附近还增加了一面辅帆,主帆提供前进的动力,而辅帆在船需要转弯时提供转向的动力。三层桨战舰船员至少有200名,划桨手约170名,此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弓箭手、标枪手、风帆手。五层桨战舰(penteres 源自希腊语“五”)是三层桨的扩大版,五个人划3根桨。故而得名。罗马的五层桨船长大约为120英尺,宽大约为14英尺。根据波利比乌斯的记载,一艘五层桨战船有300名桨手,120名士兵和50名水手。

三层桨战舰


 

三层桨战舰原理


 

五列桨舰


 
由于经验不足,初期的罗马海军败多胜少,此时,一直受迦太基控制的西西里城市的利帕拉表示愿意倒向罗马,执政官老西庇阿率新组建的罗马海军前去支援,自己率先头部队17艘战舰先出发。因操作不熟,走走停停,拖拖拉拉,行至利帕拉附近,一头撞上迦太基海军,被迦太基将领汉尼拔(与日后著名的汉尼拔不是一个人)20艘战舰包围,大败,本人被俘。罗马人认识到,初生的罗马海军硬碰硬绝非老牌海上强国迦太基对手,因此,开始别出心裁,罗马改派杜伊利乌斯指挥后续部队,杜伊利乌斯为了对抗迦太基海军,发明了一种叫“乌鸦吊桥”的秘密武器。这种被罗马人称为乌鸦座的登陆设备,如吊桥一般,可以牢牢钉住对方舰船,作战时,将跳板放下,以便陆军士兵从桥上直接冲上敌船,进行肉搏。(如图所示)

乌鸦吊桥


 
依靠乌鸦吊桥,罗马海军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在打败老西庇阿之后,汉尼拔乘胜追击,罗马海军进军,前260年,罗马海军在利帕里(也译米莱)附近海域与迦太基海军遭遇,迦太基人蔑视罗马旱鸭子,未保持队形就像罗马战舰冲去,罗马战舰并没有象迦太基人想像中的那样躲闪,反而掉转船头以舰首逼近迦太基战舰,双方的前锋很快就撞作一团。但是这样的零散冲击非但没有撼动罗马舰队,反而让迦太基人自己的船被罗马人用乌鸦吊桥死死咬住。罗马还在海战中采取了另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战方略一一撞击战术。撞角被安装在战舰的船头上,在吃水线附近,所以,只要对方的船身被撞角撞破,海水便马上顺着裂缝进入船身。战舰瞄准攻击目标时,船员就会收起风帆,划桨手全力划桨,用最大的速度和力量冲击敌舰。一无法脱身的迦太基舰船,随即遭到不断涌入的罗马士兵强攻。罗马军通过乌鸦吊桥,跳上敌舰,与迦太基贴身肉搏,迦太基水手多轻装上阵,以弓箭和匕首为主要武器,猝不及防,大败。最后罗马人捕获迎太基七列桨船、五列桨船、三列桨船共30艘撞沉15艘。歼敌3000人,俘虏7000人。取得辉煌胜利。汉尼拔仓皇逃走。

利帕里(米莱)海战


 

撞角


 
 
乌鸦吊桥和撞击成为罗马海军致胜的法宝。不久,罗马舰队四处侵略骚扰,并扬言入侵非洲本土,诱汉尼拔出击。当罗马舰队南下时,汉尼拔中计,不顾海上起雾,率舰队追击,中伏大败,全军覆没。汉尼拔本人死于乱军之中。经此一役,迦太基在西西里及撒丁岛的海军损失殆尽前257年,罗马又再次袭击迦太基海军,击沉战舰18艘。罗马执政官雷古鲁斯率250艘战舰 80艘运输船,10万水手,4万陆军绕过西西里,入侵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舰队拦截,两军于埃克诺穆斯角遭遇,罗马全部的舰船和人员都被分为了4个分队。(如图所示)

蓝色为罗马 绿色为迦太基(方块为运输船)


 
迦太基企图将罗马的先头两分队引开。而后两翼实行钳形攻击。罗马先发制人,先头两分队第一,第二舰队用乌鸦吊桥击溃迦太基中军,回头增援第三,第四舰队(运输船)。
 


结果这次战役变成的迦太基人自己被包夹,并惊讶的发现自己正在被支援而来的敌人包围,在这种两面夹击下,迦太基右翼舰队只能作鸟兽散,他们的全部优势也因此失去。最后,仅剩左翼舰队还在同罗马第三舰队拼死搏杀。负责保护运输船的罗马战舰,则纷纷割断绳索,上前与迦太基人厮杀。对面虽然已经将分队团团包围,却因畏惧乌鸦吊桥而不敢进行大胆的撞击战术。当罗马的第一、第二和第四舰队全速赶来时,迦太基左翼也在夹击之下一败涂地。迦太基海军大败。罗马以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歼敌4万多人。击沉30艘,俘虏60艘。罗马军成功登陆北非。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乌鸦吊桥破坏了船只的原有结构,极大地降低了船只的平衡性,使得船只头重脚轻。在大风浪中非常危险。罗马军在迦太基本土的战事遭遇挫折。前255年,为接回还在北非的残部,罗马海军350艘战舰再次出征,在克鲁彼亚附近与迦太基海军(200艘)遭遇,再次用乌鸦吊桥大败迦太基海军,击沉114艘,俘虏24艘,然而返航途中遭遇风暴,几乎全军覆没,淹死近十万人。面对打击,罗马人通过捐税和募捐,仅3个月就重建海军,重新训练水手8万人。罗马舰队再次远征非洲,结果又遭遇风暴袭击,150多艘战舰沉没,淹死数万人。究其原因,乌鸦吊桥导致船只头重脚轻,在风暴中易于倾覆,是罗马海军遭遇风暴如此惨重的原油。到前251年,几经挫折的罗马海军仅剩战舰60艘。
 


此后,罗马与迦太基在西西里僵持下来,到了前243年,尽管国库空虚,财政崩溃,但是罗马市民积极捐款,罗马海军重建。并取消“乌鸦吊桥”,准备在海上与迦太基人堂堂正正对决。撞击成为罗马海军取胜的又一法宝。前241年,迦太基东拼西凑的海军(250艘战舰 150艘运输船)出发,援助西西里的迦太基城市德里潘那。这些战船的水手缺乏协同性训练,船上还要装载大量的物资和援军,已经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海上混战。作为舰队的指挥官汉诺,计划将船上的物资运输到位于艾瑞克斯附近的迦太基军营。再换装精锐的陆军士兵上船,确保有万分准备再和罗马一战。然而,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对手得知了迦太基舰队动向,不顾天气的恶劣影响,决心在迦太基舰队完成任务前就拦截他们。两军于埃加迪岛附近海域遭遇。即埃加迪岛海战,罗马舰队逆风而行,卡图鲁斯见迦太基舰队吃水较深,行动不便,判断迦太基舰队以运输物资为主,人员不足,果断发动进攻,罗马舰队灵活机动,以撞击战术大败迦太基海军。最终,罗马人以20艘船战沉、50艘船受损的代价,击毁了50艘迦太基船、重创20艘,并将其他70艘船和6000迦太基人俘虏。此战也成为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的标志。翌年,双方签订停战条约,根据停战条约规定,迦太基人放弃了西西里岛上的全部领地所有权,停止对罗马盟友的攻击。此外,需要无偿交还所有战俘以,并在10年内付清25860公斤银币的赔款。随后罗马又迫使迦太基割让撒丁岛。

埃加迪岛海战


 


 
 
二 第二次布匿战争与马其顿战争中的罗马海军
219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尽管主要战场在陆地,但罗马海军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罗马人一直保持着足够的海上优势以防止敌人,挑起任何大规模的斗争,例如:公元前217年,在埃布罗河口的战斗中,一支由柯尔尼奥斯斯奇皮奥率领的罗马舰队给予在西班牙的迦太基分舰队以决定性的打击,前215年,汉尼拔和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订立了同盟,共同反对罗马,并劝说他进军意大利。但由于罗马执政官马尔库斯·瓦列里乌斯·列为努斯率领海军密切监视着亚得里亚海一切海上行动,马其顿人才无法支援意大利。同样,由于罗马海军牢牢掌握制海权,迦太基本土对汉尼拔的支援也无法进行,受到罗马海军阻挠,迦太基本土无法对汉尼拔进行有效支援。公元前215年夏天,4000名努米底亚骑兵,40头战象,还有大量的钱财和粮食被送到了汉尼拔那里,这是仅有的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真正成功地援助汉尼拔的记录。此外,在围攻新迦太基与叙拉古的战场上,罗马海军都作为辅助部队活跃。前204年,罗马军队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登陆北非本土,最终在前202年的扎马会战中击败汉尼拔,取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布匿战争


 
随后,罗马开始与东地中海的强国马其顿爆发冲突。马其顿战争的导火索是三次伊利里亚战争。伊利里亚人是巴尔干的古老民族,大致生活在今天亚得里亚海东岸,斯诺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一带。公元前3世纪,伊利里亚人的一支阿尔迪安人逐渐强大,建立以斯科德拉(今阿尔巴尼亚的斯库台)为首都的强大王国,统治伊利里亚沿海地区,并拥有强大的舰队。前229年,罗马以伊利里亚人从事海盗活动、袭击意大利商船为由派出使节,要求阿尔迪安王国摄政女王提乌塔(Teuta)赔偿损失,停止海盗活动,女王只答应其王国舰队不袭击意大利商船,但不能保证民间停止海盗活动。因一名使节在返国途中被杀,罗马遂兴兵发动进攻。罗马军水陆并进,伊利里亚人舰队统帅德米特里(法罗斯的)(De-metrius of Pharos)投降。随。次年提乌塔被迫与罗马媾和,割地赔款,并向罗马纳贡。罗马立德米特里(法罗斯的)为附属国王。

伊利里亚的范围


 
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前219年):第一次战争结束后几年,提乌塔去世,德米特里(法罗斯的)成为阿尔迪安王国摄政王,他重建舰队,并与马其顿结盟,恢复海盗袭击。前219年,罗马再次发动战争,战胜德米特里,后者只身逃往马其顿。德米特里逃亡马其顿,为两国的不和埋下伏笔。

希腊化的伊利里亚军队


 
前220年,马其顿的腓力五世上台,腓力五世野心勃勃,准备重建亚历山大帝国。在位初期,就与中希腊的埃托利亚同盟大打出手。不久,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汉尼拔向马其顿求援,正中腓力五世下怀。前215年,双方结盟,约定汉尼拔帮助马其顿征服希腊,马其顿帮助汉尼拔征服罗马。不料,双方的使节团被罗马截获,罗马大怒。腓力五世见阴谋败露,先下手为强,进攻罗马盟国科西拉。马其顿战争爆发。马其顿军队在东部不断取胜并准备渡海进兵意大利时,罗马舰队驶入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因罗马正在对付汉尼拔,兵力不足,前215年,元老院令执政官拉维努斯率部牵制马其顿,力求将马其顿军队牵制在本土,使其不能与汉尼拔会师。次年,马其顿军队攻打阿波罗尼亚,被拉维努斯骗入城内,里应外合,烧毁马其顿海军不少船只。腓力五世被迫退回内陆。腓力五世见海上无法打破局面,改由陆地进攻。前213年,开始向伊利里亚地区进军,但是由于拉维努斯控制亚得里亚海,双方僵持。于是,罗马利用希腊内部的矛盾展开外交活动,并于公元前212年取得埃托利亚同盟(Aetolian League)的支持。不久,斯巴达也转入反马其顿联盟。腓力五世不仅没能入侵意大利,反而引火上身,可以说是得不偿失,腓力五世大怒,转而攻打埃托利亚同盟。前212年,反马其顿同盟进军马其顿,攻破许多城市,但是,在战争中,希腊各邦的经济也遭到严重破坏。一些中立国家开始促和。前207年,腓力五世发起反攻,大败埃托利亚同盟。公元前206年,马其顿和埃托利亚同盟的希腊城邦实现和解。失去了埃托利亚同盟支持的罗马无力在巴尔干与马其顿作战,被第二次布匿战争拖得精疲力竭的罗马亦不得不于公元前205年同马其顿缔结所谓腓尼基和约,双方打平。

腓力五世


 
不久,前200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爆发,整个马其顿战争期间,由于腓力五世惧怕曾经大胜海上迦太基强国的罗马海军,因而“保船制敌”,避免与罗马海军冲突。故而双方冲突不多。在整个马其顿战争中,罗马海军与马其顿海军唯一一次正面交锋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因为此时罗马企图乘势向东扩张,便以保卫希腊为由向马其顿宣战。公元前200年,罗马舰队(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帕加马和罗德岛提供)首先攻占了优比亚岛上的哈尔斯基地,控制了爱琴海。然后在色萨利的基洛斯赛法拉与菲利普五世交战,罗马大获全胜,随后登陆马其顿,前197年,罗马军在狗头山会战中大败马其顿军队。腓力五世被迫求和,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结束。

马其顿战争


 
前179年,腓力五世壮志未酬身先死,嗝屁了。由子珀尔修斯即位,珀尔修斯一贯仇视罗马。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前172年,一向亲近罗马的帕加马王国的国王欧迈利斯二世去罗马告发珀尔修斯行为不轨。在归国途中,被珀尔修斯派出的刺客刺杀未遂。罗马元老院大怒,积极做好战争准备,一方面,派出使节团游说希腊各邦,一方面释放“和谈烟幕”,迷惑珀尔修斯,暗中准备战争。珀尔修斯轻信罗马,犹豫不决,答应和谈,错失良机。前171年,罗马正式撕开和谈烟幕,向马其顿宣战。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期间,罗马海军指挥官率领的58艘舰船和25艘罗德岛的轻型船只在爱琴海的米昂苏斯海域打败前来支援的塞琉古海军,为陆地作战提供了支援。随后,在前168年的彼得那会战中,罗马军大败马其顿军队,珀尔修斯被俘,马其顿灭亡。但是,由于马其顿战争主要战场集中在陆地,此次战争,罗马海军出场机会不多。

彼得那会战


 
罗马海军在东地中海大放异彩的是安条克战争,安条克战争中,罗马的对手是塞琉古帝国,塞琉古帝国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立,鼎盛时期以叙利亚为核心(注意古典时代的叙利亚与今天的叙利亚并非一个概念,范围要大得多)统治东起伊朗高原,西到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然而,随着此起彼伏的叛乱和内讧不断衰落,前223 ,塞琉古王安条克三世继位。野心勃勃,准备复兴塞琉古帝国。前195年,罗马人民的“老朋友”——迦太基的汉尼拔,从迦太基流亡到塞琉古帝国境内的泰尔,之后又到以弗所的安条克三世宫廷寻求庇护,两人可以说是臭味相投,汉尼拔极力劝说安条克三世对罗马用兵。正好此时,同年,安条克三世开始入侵色雷斯公元前195年,安条克三世势力进入欧洲,色雷斯几乎重新回到塞琉古帝国手中。塞琉古势力的扩张,导致罗马与塞琉古间关系越发越紧张,罗马坚持安条克三世必须离开欧洲,并且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的独立须受到尊重。被安条克三世拒绝,同时,安条克三世积极拉拢埃托利亚同盟和腓力五世,前者答应与塞琉古结盟,但是后者拒绝。在前192年安条克三世率领10,000名步兵、500名骑兵和六头战象横过爱琴海并在色萨利的德米特里阿斯登陆,来支援埃托利亚同盟对罗马的战事,罗马——塞琉古战争爆发了。此即所谓“安条克战争”。
 

鼎盛时期的塞琉古帝国(黄色部分)

 

安条克三世


 
此战,罗马得到马其顿和亚该亚同盟的支持,兵力占据优势。罗马海军相对塞琉古海军,也拥有较大优势。公元前190年,80艘罗马战舰从希腊出发前往小亚细亚,准备与帕加马和罗德人结盟共同进攻塞琉古,安条克三世率领舰队幵往科里卡海角栏截,双方在此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海战,帕加马和罗德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出艘25战舰支援罗马海军,在这次海战中,罗马人再一次使用了沉寂已久的“乌鸦”吊桥,让塞琉古人措手不及。同盟军大获全胜。科里卡海战后,安条克三世再造战舰90艘,并委托汉尼拔在腓尼基组建另一支舰队,公元前190年春,安条克三世任命波利克谢尼达率领90艘战舰和汉尼拔所率领的腓尼基海军在小亚细亚南部的赛德地区突袭罗马联合舰队,结果战败,损失惨重。(让精通陆战的汉尼拔指挥海战,不知道安条克三世怎么想的)之后双方又在科里库斯海角附近的米昂尼苏斯海域相遇,罗马盟军——优德穆斯将军所率领的罗德舰队用火船进攻,直冲塞琉古左翼,在海上放起火来,粉碎了波利克谢尼达联合阵线的作战计划,罗马将军埃米利乌斯·列古鲁斯突破敌人的中军,联合舰队最终大获全胜,仅损失战舰2艘。罗马在海上的胜利确保了罗马在地中海东岸的制海权,使得罗马及其盟友可以源源不断输送兵源与物资在远离本土的小亚细亚与塞琉古作战。罗马——马其顿——希腊联军向塞琉古发起进攻。安条克三世希望能在温泉关抵挡罗马军,罗马军进攻受挫,乘夜从小路翻悬崖突然出现在塞琉古军队后方,塞琉古大败,损失1万多人,这样一来安条克三世只能撤回小亚细亚,孤立无援的埃托利亚同盟只能在埃托利亚战争后降服于罗马。罗马军进入小亚细亚,安条克三世提出议和,遭到罗马拒绝,无奈聚集残部,准备迎击罗马军队。同年,两军于小亚细亚的马格尼西亚决战。安条克军大败,战后,安条克三世无力再战,被迫求和。签订阿帕米亚和约根据条约,塞琉古帝国割让欧洲及托鲁斯山脉以西的小亚细亚,限定海军的数量,并付出一大笔赔款给罗马。许多塞琉古的附属国趁火打劫,纷纷独立,塞琉古元气大伤,从此失去了在地中海东岸的霸权。此后,罗马海军在地中海不再有强大的对手,然而,罗马海军的光辉战绩并没有结束,在下半篇中,在清缴海盗与内战中,罗马海军将再次大放异彩,书写一段华丽的乐章。
 

温泉关战役


 

马格尼西亚会战

关联文章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罗马篇 第三讲 布匿战争(上)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古罗马篇 第四讲 布匿战争(下)

争雄群山——罗马的三次萨莫奈战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海里的布匿战争(2)
6.淹死会水的
乌鸦吊桥:古罗马海军的蹒跚学步利器
简单历史(公元前300-公元元年):11、争雄地中海
公元前的世纪大海战,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五次大型海战
大象和鲸鱼的第一次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