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帝国的掘墓人:北洋新军发展史
晚清军队弊端丛生,做为清王朝基础兵种的八旗绿营早已腐败不堪,军中士兵"大抵无事则游手恣唯,有事则雇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望风而遗,贱去则杀民以邀功"。即使是清王朝作为国防柱石的湘军、淮军,在甲午战争之后也已是习气日深,其赖以成军的募兵制度,也徒有其表,如同虚设,"大率就地取材、滥竿充数,非市井游惰,即革勇逃卒混迹其中"。士兵成分的混杂以及淮军学习西方军事"有皮毛而无精神",导致军队"往往成军数年,而经练之熟手十无二三,无异新集之师,几类乌合之众"。威吓百姓有余,对付外敌则不足。在甲午战场上,以淮军为主力的清军陆军溃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战争的战败,深深刺激了清政府,以此为契机,清政府将编练欧式新军提上日程,即日后著名的北洋新军,北洋新军的奠基人袁世凯,也从此走向了历史舞台。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世家大族,科举屡试不中,后弃笔从戎,投身淮军,得到李鸿章保举,在朝鲜发迹,开始平步青云,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化装逃走,返回天津,在目睹前线清军溃败的惨状后,袁世凯萌生了编练新军的想法,他上书朝廷““窃查此次军兴,往往易为敌乘,迭见挫败者,虽由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若不权时度势,扫除更张,参用西法,认真训练,则前车之鉴,殊足寒心。”,主张练兵,与此同时,被清廷聘为顾问的德国陆军军官汉纳根。,也主张编练新军,1894年,汉纳根在与翁同和、李鸿藻诸人相见时,提出三点建议,其中之一即用洋人西械加练新军10万,全以西法教练。1894年12月下旬,清廷任命胡橘棻在天津马厂编练定武军,自此拉开了北洋新军现代化的序幕。胡燏棻聘请汉纳根为教习,仿效西法训练,从组织、训练、技术、武器装备上都改变了湘淮各军的腐朽落后的状况,编成十营,计有步队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共4750人。号“定武军”。次年士疏条列办实业、练兵等十事。胡燏棻练兵,小有成绩,但他毕竟是个文官,不大熟谙军事,因此,1895年底,因袁世凯在朝鲜立下大功,在李鸿章等人的保举下,编练新军的工作开始转由袁世凯负责主持。
北洋新军主心骨袁世凯
袁世凯接管定武军以后,重新制定《练兵要则》《营制》《饷章》和《聘请洋员合同》等,对定武军进行整顿扩编。首先从其在朝鲜时统率的庆军中挑选一些宿将,吸收一批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作为军佐,低级军官哨弁则通过考试录用委任。此外,派副将吴长纯等分往淮、徐、鲁、豫等地,选募兵丁2250人,分编为步兵2000人、马队250人。又派都司魏德清等赴新民、锦州、昌图等地,选募骑兵300人,并购置马匹。总计7300人,改名为“新建陆军”。新军由步、炮、马、工程、辎重等各兵种组成,从国外购置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等装备,“军用器械,始成一律”。其部队建制、训练、技术、战术、操典等基本是模仿德国和日本。聘请外籍人担任训练教官,诸如德国人巴森斯参赞营务兼管教练、伯罗恩任德操教官、祁开芬任炮兵教官,挪威人曼德任马队教官。1896年始,袁世凯在小站创设德文、炮队、步队、马队4所随营学堂,进行教学,正式奠定了北洋军阀的基础。它与董福样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一起统称为"北洋三军",隶属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这支军队全部用德国和奥地利制造的西式枪炮武装,并仿照德国陆军建制,按军、镇、协、标、营、队、排编成,实际相当于现代意义上"军、师、旅、团、营、连、排"的军队编制,具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各兵种。因其队伍训练营地在天津东南70里的一个铁路站,位于天津至大沽站中间,故被称小站练兵。小站练兵也被视为中国军队近代化训练的开端,
北洋新军
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因袁世凯政变中告密有功,荣禄为袁世凯增兵 2000人,这样新建陆军的兵力增至 9300 人;大大增强了实力。戊戌政变以后,清政府命袁世凯暂行署理直隶总督及北洋大臣事务,命荣禄为军机大臣,统领毅、甘、武毅、新建陆军等北洋各军。荣禄随后奏准将北洋各军编练成武卫军,武卫军分为左、中、右、前、后五军。意世凯的新建陆军被改称为武卫右军,仍驻小站。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后,袁世凯秉承帝国主义和清廷的旨意,率武卫右军进入山东镇压义和团。在此期间,袁世凯奏准将山东原有地方旧军34营约14000 多人改编成"武卫右军先锋队".这样武卫右军就从 9300人猛增到 23300 人,军队规模猛增至原来的两倍半。山东时期是北洋新军实力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庚子之役中,荣禄的武卫军里面左、中、前、后四路军几乎全部崩溃,聂土成战,唯一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得到发展的就是袁世凯带入山东与帝国主义搞"东南互保"、未径庚子之役而通以保全的武卫右军。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幸存的武卫右军为基础,着手进行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的建设。
北洋军骑兵
北洋新军的成功.离不开清廷的组织与领导。自编练新军以来,清廷先设督办军务处.练兵处。后又与兵部、太仆寺合并为陆军部,全国的军政要务都由中类军事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对于张之洞,刘坤一在南方组建的自强军,清廷同样没有任其自由发展.1901年即下令调往山东进行整编,后并入北洋新军。在袁世凯的建议下,清廷加速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1904年又颁布全国统一的军事法典,即《奏定陆军营制饷章》.涵盖了士兵招弱、征调、训练,奖惩,武器,运输,营合,卫生等各个领域,力求军事制度的现代化。清廷还计划进一步完善军事教育体系,将全国的军事学堂统一划分为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四个等级,西方的军衔制度也在此一时期被引入,以培养、激励军人的忠诚感、荣誉感。显而易见.清廷对新军的各项事务有着全面、系统、深入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袁世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着手进行“北洋常备军”的建设。1903年7月,袁世凯以王士珍等人招募的6000常备军为基础,另增募两营,共12营,分为4标,又增加马、炮队各1标,在保定成镇,不久,又以马队4营为基础,新募新兵,组成了北洋常备军第二镇。1904年,他以当初在保定的“巡警营北段”为基础,操练了第三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2月,袁又提议统一全国军队番号,将全国各地的常备军各镇改称陆军各镇。5月,以北洋常备军、京旗常备军为基础的新建三镇,与武卫右军、自强军的旧三镇,统一番号为近畿陆军第一镇至第六镇,归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管辖,故合称“北洋六镇”,又称“北洋新军”,负责拱卫京畿,北洋系正式成形。除京旗常备军由满人铁良指挥和控制外,其余5镇6 万多兵力的实权都澡纵在以衰世凯为首的小站集团手中北洋6镇的实际兵力达74525人,而当时全国的总兵力只有16万人,就是说袁世凯此时掌握的北洋六镇兵力已接近全国总兵力的一半,这种军事优势在后来镇压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得到明显发挥。1905 年北洋六镇的建立,标惠着北洋军制改革的基本成功和作为军事集团的北洋军阀开始形成。至1911年,全国共编新军14个镇、18个混成协、4个标、1个禁卫军。  北洋六镇名称来源及驻地成立时间主要统领
第一镇京旗常备军 保定——京师1905年秋凤山代,何宗莲
第二镇武卫右军 迁安1904王英楷 孙传芳等
第三镇巡警营北段 保定1904段祺瑞,段芝贵等
第四镇北洋常备军右镇  马厂1904吴凤岭
第五镇北洋常备军第五镇 济南1905吴长纯
第六镇北洋常备军 第四镇京师南苑1905王士珍
尽管"新军姓袁"是袁世凯梦寐以求的事,但他从未做到像他的前辈一样控制军队。北洋新军和袁世凯不是荣辱与共的关系,他的地位也并非牢不可破。1906年袁世凯因经费窘迫而拖欠北洋新军俸饷400万两.使他亲自统辖的几个镇差点发生哗变。同年.任陆军部尚书的铁良不惜与袁反目.迫使其交出北洋数镇的军权。摄政王载沣上台不久,便以足疾为由罢黜了他,袁世凯去职以后,载涛、载洵、良弼等强力的反袁派继续主导军政大事。对此,著名近代史学者桑兵先生在考察"北洋军阀"源流一文中评论道∶"如果北洋军真的具有私人性质.摄政王绝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悍然将北洋首领革职罢官。况且.就算载沣不知天高地厚,胡作非为,即使袁世凯能够隐忍一时.北洋官兵也绝不肯善罢甘体。以北洋军的实力,若是发动兵变买速,清廷很难有招架还手之力。"所以说北洋新军是袁家军并不可靠。
北洋新军制服
北洋新军士兵与士官
那么北洋新军具体是怎么进行军事训练的呢?建立新式军队需要不同于旧军队的训练方式,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袁世凯在对土兵的编练过程中沿用小站练兵成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军队的训练∶首先是军人职责的教育。"袁世凯认为士兵须以忠国爱民为首务,全在为将者勤加教训。宜设听令公所,时集将弁为一处,分类讲训、令其分训所部。又按忠国、爱民、亲上、死长各义,编为四言文字,刊发各哨,令兵丁熟诵,随时考查"。"教育士兵应该有为国出力,效死疆场的思想。同时规定;军队要专心于军事训练,"盖朝廷厚集饷项,豢养众兵,上为国家御侮,下为生民除暴"。其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中国军队在外敌入侵面前一触即溃的事实,使袁世凯在练兵过程中注重借鉴外国先进的军事训练经验。"今日时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操兵第一要著"。北洋新军先学习德国而最终采用日本的军事操法。训练的内容可分为单兵种训练与多兵种合练。单兵种训练分为学、术两科,包括练规矩,练号令,练身体,练步伐,练器械,练阵式等六条训练内容。多兵种合练则包括∶全军会操,行军,以及诸兵种协同作战的夜战,野战。并且进行接近实战的演习,着力提高土兵的军事技能。严格军队纪律。严格的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军律不明则赏罚倒置,纪律亦因废弛,固节制之师,必以申明军律为第一义"。针对旧军中普遍存在的无纪律,不遵号令,散漫的现象,袁世凯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其中包括《操场暂行规则》、《兵丁驻扎营内暂行章程》、《出操规条》、《行军暂行章程图》、《择地暂扎各条》、《夜战防守暂行章程》、《续订夜战暂行章程》,内容涉及到土兵日常生活和军事训练的方方面面。同时北洋新军还设立执法营务处检查军队纪律,以保证纪律的执行。对于违反军规的土兵则实行严厉的制裁,"凡尔应募兵丁,如其秉性忠贞,誓志报国,考验才技,果属优长,必将不次擢用。狡猾浮嚣之辈,但求安饱,希图混厕其间,法令森严断不容巧为尝试"。《新建陆军兵略录存》中《简明军律》规定的惩罚措施包括临阵不听号令,临阵退缩共 20 条。"新军的战斗力之所以能够有较大的提高与严格的军纪是分不开的。北洋新军时期的《大帅练兵歌》,也在此时流行,其旋律后被解放军《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引用。传唱至今。
北洋军
《大帅练兵歌》作词:徐世昌朝廷欲将太平大局保,大帅统领遵旨练新操。第一立志要把君恩报,第二功课要靠官长教,第三行军莫把民骚扰,我等饷银皆是民脂膏。第四品行名誉要爱好,第五同军切莫相争吵。方今中国文武学堂造,不比市井蠢汉逞粗豪。各营之中枪队最为要,望牌瞄准莫低亦莫高。炮队放时须要看炮表,安放药引须按度数标。轻炮分工不愁路窄小,重炮车载马拉不觉劳。马队自己须将马养好,检点蹄铁切勿伤分毫。临敌侦探先占敌险要,我军酣战从旁速包抄。工程一队技艺须灵巧,陆地筑垒遇水便搭桥。辎重队里事事算计到,衣粮军火缺乏不需焦。  接下来谈谈装备和具体的服兵役状况,从装备训练上看,北洋新军全部练习洋枪洋操。"一切操练章程,均按西法办理;一切行军应用器具,均按西法购备"。如新建陆军的武器,全部由国外购进。炮兵装备德国克虏伯厂生产的过山炮和陆路炮,步兵使用奥国制造的曼利夏步枪,骑兵使用曼利夏马枪和战刀,此外还聘请十余名德国教练,分别担任德式军操、德文,炮队和马队等教习。值得一提的是,北洋新军不是一直都装备曼利夏步枪,曼利夏主要是六镇成军之初装备,属于一次装备,没有继续进口补充。后期六镇新军开始用毛瑟M1907(G98的6.8毫米出口型号)、光绪33年式(M1907国产版)、宣统三年式(装备数量很少,转天就该叫“元年式”了)、及其他6.8毫米日造明治三零式步枪替换了曼利夏。这与单纯依靠蛮力,使用刀矛弓箭为主要武器的八旗绿营等旧式军队截然不同,湘淮军和防军、练军虽然也进行一些西式武器配备和西式训练,但在规模和质量上远逊于北洋新军。其二,北洋新军实行了新的兵役制度和服役年限。在募兵条件上规定;年龄在 20—25 岁,体力能举百斤以上,身高官尺4尺8寸,速度每小时行20里以上,无嗜好,能安分守己。"曾吸洋烟者不收.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如在服役期限上,袁世凯为北洋常备军制定的《北洋练兵营制饱章》规定,军分三等,即常备军、续备军和后备军。常备军服役三年,发给全饷;三年后转为续备军,减成给饷;续备三年后转为后备军,军饷递减,三年后转为平民,这种兵役制,既区别于八旗绿营世代当兵的世兵制,又区别于湘淮军无固定期限的募兵制,从而克服了旧军由于服役期限长,久滞兵营而老弱被数和算气沉沉的劣习。同时由于续备军和后备军相结合∶不但节减了军费开支,而且避免了由于临时招募而出现的未经军事训练、缺乏战斗力的弊端。
奥地利产曼利夏步枪
北洋新军的编练,在京畿地区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改变了过去只要少许外国士兵就可以横行清王朝心脏地区的现象。但是,在取得军事进步的同时,北洋新军仍然受到士兵素质与练兵者后限的影响,使新军在近代化的讲程中发生了变异。北洋新军注重加强军事教育,确立了新的军官仕用制度。袁世凯按不同需要开办的各类军事学校有十多种,基本的有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和陆军大学堂,分别培养陆军初级和高级军官。其他还有保定参谋学堂、保定测绘学堂,军械,军医、宪兵、电信信号,马医等学堂。在小站的新建陆军中还建有随营武备学堂,从而初步建立起中国现代化车事教育制度体系。号称龙、虎、狗"北洋三杰"的王土珍、段棋瑞、冯国璋都在这些学堂中任督办,"每日官长目兵都上讲堂,学术两科并重。段棋瑞对于官长头目训练,犹为认真"。一旦遇有军官出缺,则从这些军事学堂毕业生中选取才具优异者充任,一概不许在学堂、新军以外,随意任用。
北洋新军士官军帽及领章
作为北洋新军主心骨的袁世凯希朝通过借鉴西方的征兵制度以避免旧军单纯招募的弊端。但是,实行征兵制需要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与近代国家制度,由于其他改革措施的相对滞后,当时中国社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而且,从整体上讲,中国社会普调缺乏近代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由于参军报国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社会成员并不了解参军的意义,仍然视当兵为危途,使得依靠征兵的方式很难招够足额的土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北洋军计划实行的征兵制转没有当兵卫国的意识加之新式军队训练艰苦而危险,导致北洋军逃兵现象严重,"等到宣统末年,驻扎东北的北洋新军"每营月必逃三、四名或十数名不等",极大的影响了军队的建设。本质上北洋新军依然是旧式的,缺乏战斗意志和组织度的军队,  辛亥革命的爆发,改变了北洋军与袁世凯的命运,袁世凯一方面以所控制的北洋军武力进攻以湖北新军为主力的武昌起义军队,一方面又以北洋军为筹码,要挟清政府,获取更大的利益,在革命党与清政府之间进行投机活动,1912年,清帝溥仪宣布退位,同时,以孙中山为领导的临时政府被迫与袁世凯妥协,承认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他为大总统,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这一过程中北洋新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民国时期的北洋军摇身一变,成为所谓“国民军”,当时全国军队的组成基本源自前清的各地新军,名称上仍承袭前清,将京津直鲁及东北的部队统称为北洋军,形同中央军的角色。而南方各省的非北洋系部队则冠以省名,如鄂军、滇军、粤军、桂军、川军(或蜀军)等。袁世凯领导下的中央政府改北洋军编制的镇、协、标、营为师、旅、团、营,并大肆扩军,增编12个师与16个混成旅。至1916年初,北洋政府直辖和依附的军队共计33个陆军师、97个混成旅(含部分步、骑兵旅)、33个混成团(含部分独立步、骑兵团),总兵力12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北洋嫡系部队。由北洋政府编练的军队,充当袁世凯镇压革命的打手,相继出兵南方,镇压“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1916年,野心膨胀的袁世凯不顾众人反对,悍然称帝,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上下一致反对,许多北洋旧部如段祺瑞,徐世昌等也公开表示不支持袁世凯,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地步,不久狼狈宣布退位,随即去世。 以袁世凯的去世为转折点,北洋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随即,各立山头的北洋军开始无休止的军阀混战,逐渐演变为直系,奉系,皖系三大派系及若干小派系,自相残杀,互相削弱,皖系最先在军阀混战中退出历史舞台,1927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北伐,基本消灭直系孙传芳,吴佩孚军队主力,1928年,“皇姑屯事变”爆发,奉系首领张作霖被日本军队炸死,其子张学良不久宣布“东北易帜”,奉军残余部队,改编为东北边防军,融入国民革命军,至此,北洋军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东北易帜,北洋军最终告别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1.张华腾.清末新军【M】.人民出版社,2018.2.廖一中,罗真容.袁世凯奏议【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3.彭贺超.新军会操-—中国近代车演早期形态研究【M】.中华书局,2018.4.张一文.张之洞与"自强军"【J】军事历史研究.1997(3).5.桑兵."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刀学术研究,2014(9).6.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M】.北京;三联书店,1957.7.来新夏.北洋军阀集团的特点【M】.福建论坛,2000.(2).8.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9.周新国.中国近代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10.马学春,高 俊.北洋新军一—现代性与反动性的较量【J】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洋新军下辖6个镇,战斗力很强,一个镇到底拥有多少兵力?
清朝的北洋新军,下辖6个镇,兵力和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北洋新军六镇实力有多强
袁世凯称帝的底气——袁世凯如何掌控北洋六镇
武卫军及北洋军时期的军服
清朝的北洋新军,下辖了6个镇,战斗力很强 一个镇拥有多少兵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