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聚淄博:五国伐齐

前言:

前一阵子,五湖四海的人民群众齐聚淄博。早在公元前284年的时候,就有数万人赶到淄博“玩”,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送给了京爷们上千头火牛。今天我们就讲讲两千年前的五国伐齐。战国末年,群雄割据,尤以其中的七个国家最为强大,俗称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秦。有必要强调一下,战国七雄只是战国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但是,不代表战国只有这七个国家,其它的还有宋国、中山国、鲁国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便出现了礼崩乐坏,战争频发的阶段,本次的战役五国伐齐,将齐国一举打垮,为后来的秦统一全国做了铺垫。

一、背景(齐国的富强)

早在公元前357年齐国君主齐威王就任用邹忌担任齐相进行改革变法,以图富强,邹忌也就是那位“吾与城北徐公孰美”的“美男子”。他在国都临淄(现淄博)西边的地方设立稷下学宫,广邀天下名士来此著书立说。同时邹忌十分重视人才的选用,同时齐威王也十分愿意听取邹忌的意见,这就好比,当初邹忌“以鼓琴见威王”进行比喻,大弦为君,小弦为臣,大弦小弦弹的相得益彰,“复而不乱”就会形成美妙的声乐。教科书上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典型的案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齐威王和邹忌进行积极的政治改革,认真听取臣下的意见,注意选拔人才,在巩固统治的同时,谋求国家的富强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齐国在政治、经济上都有了新气象。这也就是齐国富强的开始。

通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齐国正在一步步的强大,齐国的强大也逐渐的对周边的国家产生了危机感。

二、燕国的内乱

要说和齐国怨恨最大的当属燕国,公元前314年齐国趁着燕国内乱,杀燕王哙和燕相子之。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这场燕国的内乱。此次内乱发生在公元前316年到公元前314年之间。此次内乱的起因是因为燕王哙将政权“禅让”于燕相子之,仿效尧舜。但是,子之其人如何难以评说,据《燕国八百年》记载,此次“禅让”是有预谋的夺权,很难说此次的“禅让”是燕王哙想像其它国家一样进行改革。至少从燕王哙“禅让”于子之后发生的事情来看,子之对燕国没有进行实际意义上的改革。从公元前316年到公元前314年,子之掌国的三年里燕国内部出现叛乱,燕国的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联合起来率先发动叛乱,“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据《史记·燕召公世家》)。但是,太子平和将军终究败给了大权在握的子之,将军市被和太子平被杀死。太子夺权,很难说这是一次叛乱还是清君侧。但至少是一场比较大的内乱,此次内乱的具体时间不详,但是此次内乱“国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据《战国策·燕策一》)对燕国的内部造成了沉重的打击。1966年河北易县燕下都都城发现了一个战国墓葬坑,坑内埋葬了大概三万个头骨,时间在公元前315年左右,有理由怀疑该墓葬坑与此次内乱有关。

公元前314年,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遣匡章率军进攻燕国,齐军用了五十天便将燕国攻破。此次齐伐燕最初不见得是一件坏事,“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hǎi)之,遂杀燕王哙。”(据《资治通鉴》)齐王曾问孟子,燕国能不能攻占,孟子是这样回答的:“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据《孟子·梁惠王下》)燕军的士兵们都不想打了,城门也不关上,任由齐军攻占,可见当时的子之统治是那么的不堪,子之也被人抓起来剁成了肉酱,燕王哙也被杀了,不知道燕王在看到齐军来到燕都前作何感想,他也不会想到,后来的燕昭王可以一雪前耻,也一度将齐国灭了。在齐国占领燕国之后,就开始变味了,随着燕国被占领,齐军的军纪开始败坏,像蝗虫一样掠夺着燕国,像蛭虫一样吮吸着燕国的血。“毁其宗庙,迁其重器”(据《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曾回应齐宣王“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随后燕国军民奋起反抗,企图将侵略者赶走。其它各国也不希望齐国一家独大,势力扩张。

赵国的赵武灵王听取了乐毅的意见“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淖滑为楚国的外交大臣,惠施为魏国的外交大臣,赵王通过河东之地,与齐国交换部分燕地,使得其它两国怨恨齐国,得以在赵订立三国“伐齐而存燕”之合约。为后续五国伐齐,做铺垫。同时赵国派遣乐池护送公子职归国,也就是后来的燕昭王。

当时齐宣王既畏诸侯合纵“伐齐而存燕”,又因燕国人民群起反抗,宣王曰:“吾甚惭于孟子。”因而不得不从燕退兵,即“燕不割而燕国复归”。于是乐池送立燕昭王得以不战而成功。一说公元前312年,秦国联合韩、魏在丹阳和濮水沿岸大败齐、宋联军。因为各方压力齐国不得放弃对燕国的占领。虽然,燕国复国了,但是,当时的燕国不可谓不损失惨重,此次伐燕,齐国得到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

归国后的燕昭王看着满目疮痍的国都,不知作何感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前文所言燕国内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据《史记·乐毅列传》)随后的燕昭王,发愤图强,求贤若渴“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据《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国开始富强。如果说其它六国的改革是大臣的改革,商鞅变法,李悝变法……那么燕国就是作为君王的燕昭王变法。燕昭王也可以说是燕国自建国以来燕国唯一的高光时刻了。随后的燕昭王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历经20余年,不断的积攒实力,如越王勾践般卧薪尝胆,等待着一个“以雪先王之耻”的机会。

三、战争的前奏 齐灭宋之战

在当时秦、齐、赵三国都想争夺宋国,这时候的赵国因为推行胡服骑射和攻取中山和胡地,收编了林胡、楼烦的军队,军事力量大为增强,一时形成秦、齐、赵三足鼎立的形势。公元前288年宋国发生了内乱,宋太子失败出走,宋王偃重又恢复了王位。“而善太子者皆有死心”(《战国策·赵策四》),内部很不稳定。宋国的定陶是当时中原最繁荣的都市,素来为各大国所垂涎。这时齐湣王想灭宋,赵的奉阳君李兑和秦的穰侯魏冉又都想夺取定陶作为自己的封地。三个国家都有他们的理由吞并宋国,这么大的一块肥肉,没有人想失去。通过二十几年的励精图治,燕国已经变的蒸蒸日上。但是,以当时燕国的实力想要攻占齐国多少有点痴人说梦,公元前287年由苏秦和李兑牵头的五国联军(韩、赵、魏、楚、齐)进攻秦国。秦国不得不归还魏国和赵国的部分城池。这个时候的齐国,却是想趁着五国秦的战略空隙,企图攻灭宋国,在此前的公元前295年,燕国就帮助齐国攻宋了,当然燕国助齐攻宋,不是因为什么好心,因为原本,齐国是要攻燕国的,但是苏秦诱导齐湣王“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据《战国策·燕策二》)齐国如果攻击燕国,将会使得燕国陷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公元前286年,齐联合魏、楚,第三次用兵于宋,并最终灭亡了宋国。齐曾多次向宋发动进攻,这次终于把宋攻灭了。“三覆宋,宋遂举”(据《战国策·燕策二》),是经过三番四次的进攻,才攻下的。宋王偃因此逃到了魏国,死于温。齐与魏、楚三分宋地。这时候宋之所以会被齐国消灭,除了齐国的自身实力强大,以及对宋国进行反复进攻消耗,宋国的实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宋王偃暴虐,“所杀戮者众矣”宛如纣王再世,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争权夺利,宋国这个曾经的大国也已经行将就木,不仅曾经继任为王的太子出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而且由于相国唐鞅争权,发生了驱逐载子的事件,接着唐鞅又被宋君杀死。宋国这艘船也最终被撞沉。关于此次伐宋战争,一说,齐单独灭宋,另外的魏、楚是在五国伐齐时,从齐手中夺去部分宋地(据《战国史》杨宽著)。齐灭宋后,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齐威势大振。齐国国力达到鼎盛,但是盛极而衰。“诸侯恐惧”,秦与燕、赵、韩、魏等国共谋联合伐齐。

四、五国伐齐的过程

公元前285年,秦国与楚、赵联合,并且派遣蒙武(据《燕国八百年》)(一说蒙骜,据《战国史》)为主将,先行伐齐,夺去了齐九城,“先出声于天下”拉开了五国伐齐的序幕。此前苏秦推翻齐、秦连横企图攻击赵国,反手就五国伐秦是为了给齐国拉仇恨,联合秦、赵两个大国,一同进攻齐国。燕国的乐毅和燕昭王也谋划着联合其它诸侯一同伐齐,一雪前耻的时候到了!燕国上将军乐毅领领五国军队,浩浩荡荡的就去进攻齐国了。

乐毅其人,乐毅的祖上是乐羊,乐羊是个狠人,乐羊是魏文侯的将领,有一次他领军进攻中山国,那时候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国君就将乐羊的儿子烹杀了,还送到乐羊面前,乐羊在魏文侯和诸大臣的目视之下,把肉羹吃了!!!(据《战国策·魏策一》)后来乐羊把中山国灭了之后,魏文侯给乐羊封邑在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东北)后面的子孙大多居住在这了,后来赵武灵王灭中山国(中山国一度复国)乐毅就成为赵国人了。后来,赵国内部出现了内乱,也就是沙丘之乱,乐毅当心人身安全,就去了魏国,燕昭王继位之后,礼贤下士,当时魏昭王就派遣乐毅出使燕国,在燕国得到了相当大的尊敬“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据《史记·乐毅列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乐毅和燕昭王的搭配也称得上君臣和谐。

乐毅像

大军压境,齐湣王征召全国的军队,应对此次的五国伐齐行动。本次齐国的主将是触子,两军在灵丘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聊城高唐南边摆好架势,本以为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对决,却是五国联军的一场压倒性胜利,这次的失败完全是因为齐湣王,又菜又爱玩,齐湣王取胜心切,要求触子快速取胜,不然割他脑瓜子,挖了他家祖坟,“不战,必刬若类,掘若墓”。没办法啊,触子不知道怎么办,左右为难,触子选择鸣金收兵,自己跑路了,这个烂摊子,谁爱收拾谁收拾,关于触子后来怎么样了没有详细记载,笔者认为他是逃到其它国家隐退了,齐湣王想着挖人家祖坟而不是威胁他的家人,触子大概率是形单影只,在战国时候,显然威胁家人,远比挖祖坟来的有效,之所以说他隐退了,而不是投靠了,是因为作为齐国主将本身就是具备一定实力的人,能够与乐毅对决,领一国之军的人,不会差的相当离谱,后来的乐毅逃到了赵国尚且能够封望诸君(据《史记·乐毅列传》)作为此次五国伐齐的大功臣,在此后的史料当中都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当然,不排除逃亡的过程中死了。五国联军先行攻占了齐国的灵丘(今山东高唐南)也就是济西之战,战后将其余四国解散。随后,以燕相率领燕军进攻齐国的首都临淄,距离燕昭王一雪前耻的机会只差一步了,齐军原本的副将,达子收拢原本的齐军,达子原想着用黄金激励军队,这时候的燕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但是,齐湣王不给,“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没想到齐湣王还是一个葛兰台,现在好了士气本就低迷的齐军更加的无心作战,最后达子战死,齐军大败,齐湣王出逃到莒()城(今山东日照莒县)。燕军一举占领了临淄,齐湣王不想给的黄金,被乐毅带回了燕国,“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齐湣王人怪好的咧,老子把别人家爹给做掉了,作为儿子拿整个国家给人家赔不是。燕昭王亲自来到济上,“行赏飨(xiǎnɡ)食”封乐毅为昌国君,“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随后,乐毅攻占琅琊(现青岛琅琊台附近)占领齐长城,巩固胜利果实。随后五年,乐毅占领了齐国七十余城(一说半年占领七十余城,据《资治通鉴》)。只有即墨(现在青岛即墨区)和莒城没有被占领。“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据《史记·乐毅列传》)。关于乐毅占领齐国七十座城的时间到底是六个月还是五年时间。这里值得深究一下,按六个月的说法,如下图,山东地形图所示,山东的地形以丘陵平原地带为主,战略纵深相对的流畅,与秦国的函谷关不同,齐国能守的地方只能据城而守,再加上齐国首都被占领,严重的挫败了齐国的士气。但是,五年之内没有占领剩余的两座城市又是什么原因?在齐伐燕之战时,齐国就带着五都之兵以伐燕,而莒城和即墨正好就是五都的其二,据 杨宽《战国史》载,齐国的五都,指 临淄、高唐、平陆、即墨、 莒。五都就相当于,广州、上海、成都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就像日军侵华占领南京,不代表国家亡国一样。大型的城市没那么容易被占领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五年内攻占齐国七十余城的说法是否合理呢?也是合理的,首先就是“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今菏泽西北),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显然,此时的阳晋的守军与赵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的,不然,不会因为攻占一座城池,就加官进爵,而且勇气闻于诸侯,而且,时间上是在燕进攻临淄之后的。管中窥豹的说,齐国的其它城池也是具备守城的能力的,再者,后来的田单复国,也是复国迅速的。如果,齐军六个月占领了除莒城、即墨外的其它城市,齐军完全有可能巩固城池,不会迅速的被田单复国,所以更大的可能是,燕军在齐国陷入了五年的战争泥潭,燕军疲乏,所以,才被田单快速灭国。在此次的伐齐行动中楚国没有直接参与对齐国的绞杀,但是,又想在齐国分一杯羹,所以派淖(nào/zhuō)齿去帮助齐王,但是淖齿打算和燕国分地,反手就将把齐王做掉了。齐湣王被人杀死之后,齐国人又把淖齿杀了。立齐湣王的儿子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

山东地形图

五、田单复齐

公元前279年后,燕灭齐的五年后,燕国盛极而衰,燕昭王死后,燕惠王继位,这位燕王就缺少他父亲的雄才大略了。早在继位前,还是太子的燕惠王与乐毅就不太对付了。

田单像

这时候就轮到了五国伐齐,另一位主角了,要说五国伐齐的两大主角一个是燕国的乐毅,另一个就是齐国的田单了。田单是齐国宗室的远房子弟。在五国伐齐的时候,田单是临淄的管理市场的官员“湣王时,单为临淄市掾(yuàn)”(据《史记·田单列传》)。在燕军进攻临淄时,田单带着他的族人逃到了即墨。原本的即墨大夫与燕军战斗时,战死沙场。后来,田单因为“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故而田单被推举为将军。

燕军用五年的时间攻占除即墨和莒城外的齐国其它地方,不久,燕昭王病逝,燕惠王继位。属于田单的舞台到了,五国伐齐的各个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终于到了表演的末尾。田单复国分了七步走战略。正如我们打游戏一样,除了怕猪一样的队友之外,就怕神一样的对手,首先,复国第一步,先把“神一样的对手”燕国的上将军乐毅换掉。在得知燕军主将乐毅与燕惠王曾经有间隙的时候,田单巧用反间计,离间乐毅和燕惠王的君臣关系,田单对外宣称,乐毅之所以进攻莒城和即墨久攻不下,是想着在齐国自己称王,燕惠王一听慌了,就将乐毅换下去了,换了骑劫“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两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之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据《史记·田单列传》)。骑劫是不是名将不知道,反正后面被田单噶了。

乐毅一走,士兵们就有点不高兴了。“燕人士卒忿”。然后,第二步,田单就开始给燕军制造心理压力了。田单要求城内的民众吃饭前,先祭拜祖先,仍各种的谷物在地上,引导鸟类在城里飞来飞去,燕军一看,怪了,怎么即墨城天天有鸟类在城上面盘旋。我们的田大师,就开始对外宣称了,是天神降临来拯救我们齐国了,田单不仅给燕军施加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也给了即墨城民众们信心。“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据《史记·田单列传》)

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心理压力给了,下一步就是给城里的人打鸡血了,三四步一起用。田大师开始对外暴露自己的“缺点”了,哎呀,燕军好强啊,燕军已经这么强了,如果他们用割了鼻子的齐军和我们对战我们必败无疑,鼻子就像束缚齐人的一道枷锁,割了鼻子之后的齐人更是无可匹敌。没想到燕军还真信了,把齐国的降军全部挖了人家鼻子,然后放到军前。要是齐军割了鼻子之后这么强,当初燕军攻齐的时候,为什么不自己割了自己的鼻子,要等到现在?城里面的人,看见曾经的齐军被人割了鼻子,转念一想,投了还得了,直接就是被人把鼻子割了。田大师见齐军火气有点旺了,决定再添一把火。田单又开始对外宣称,我们齐人害怕啊,害怕燕军挖了我们城外的齐人的祖坟啊,如果我们的祖坟被挖了,我们将会失去灵魂,只剩下一具躯壳。燕军又信了。真就挖了人家祖坟烧尸。即墨的齐人怒了!!!“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据《史记·田单列传》)

好了,现在即墨城里的人怒了,要宣泄心中的怒火,要怎么宣泄心中的怒火呢,不管男女老幼都想着磨刀霍霍向燕军。内部的团结已经构成,火气已经逐渐达到了顶点。为了让后面的反攻更顺利,田单开始示敌以弱,然后五六步就来了,第五步,他先派遣老弱病残在城上巡逻,让燕军看到城里已经没有青壮年了,全是些不经打的。第六步,他从即墨城的民众那里要来了两万四千两黄金,然后“贿赂”燕军的将军,和他说,即墨城马上就要投降了,将军封侯拜相的时候到了,将军才智过人,文比周公,武更是比乐毅高的天上去了,只希望您放我田单一族一马。燕将又又信了。燕军就更加的日益松懈了。

最后一步,田单封侯拜相的关键一步来了!田单从城里收集了上千头牛,注意这里十分关键,牛作为古代的重要生产工具,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即墨城是一个大城,也就是说即墨城本身是具有相当大的实力,这也为后续的复国做了铺垫。在某天晚上,田单给这群牛全部披上红色的丝织品,在他们身上画上五彩龙文,将刀刃绑在他们的牛角之上,用灌了油脂的芦苇绑在他们的牛尾。齐军在城下挖了数十个窟窿。派了伍仟个壮丁紧随其后。反击的时候到了。齐军点燃了牛的尾巴,牛牛们尾巴被烫,就怒而向前,朝着燕军冲杀而去,后面紧随着伍仟名士兵。城里的民众里应外合,锣鼓喧天。燕军吓了一大跳。驻地直接就被冲垮了。燕军也就败退了。他们的将领骑劫也死在了此次的即墨反击战当中。

随后,齐军连战连捷,收复失地,齐国得以复国。此次的五国伐齐也到了落幕的时候了。田大师一战成名,在从莒城迎回齐襄王到临淄后,,被封安平君。

火牛阵

六、总结

关于此次五国伐齐的成功,固然有燕昭王的励精图治,但同时也有对手的衬托。“湣王自矜,百姓弗堪。”(据《史记·乐毅列传》)齐湣王的残暴不仁,也给燕军占领齐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次五国伐齐是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此前的齐国灭宋,给了其它各国造成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是五国伐齐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其它国家都不愿齐国一家独大影响到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五国一拍即合,当既以秦国牵头一同伐齐。此次五国伐齐之后,战国也接近了尾声,离秦统一全国剩余六十余年。关于此次战役的影响,此次战役之后对齐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次伐齐过程中,秦国得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陶邑、魏国攻取了宋国故地、赵国获得了济西之地、楚国趁火打劫夺回淮北,齐国都未能收复,甚至连弱小的鲁国趁乱取得的徐州,齐国也未曾夺回。更糟糕的是,因为齐国国力不济,楚国受秦国攻击被迫东迁后,更是积极北上侵略齐鲁之地以作补偿。在公元前 273 年前后,也就是齐国复国不到 10 年时,楚国再次攻齐,一举夺取了齐国在五国伐齐时期最后的根据地之一的莒都。如下图所示,上图为齐国兼并宋国之后的地图,此时的齐国达到了极盛,而下图则是五国伐齐后,公元前260年的地图。

此后的齐国一蹶不振直至秦统一全国。战国也落下了他的帷幕。

时间线:

BC357齐邹忌改革 

BC315齐灭燕 

BC311燕昭王改革 

BC295齐攻宋

BC287五国伐秦 

BC286齐灭宋 

BC285蒙骜攻齐 

BC284五国伐齐

BC279田单火牛阵

参考文献:

《史记》

《战国策》

《战国史》杨宽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杨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单之火牛阵如何挽救岌岌可危的齐国?
火牛阵
田单火牛阵破敌
他曾是一介小官,在国家存亡系于一线时,巧妙布阵拯救国家
揭秘:乐毅与战国名将田单的最后结局如何
百战百胜的名将,却打不过小部落,隐士对他说:你太怕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