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土中国》:探秘中国社会演进史的密码

《乡土中国》

       探秘中国社会演进史的密码

      按语:《乡土中国》是一部畅销七十年,一版再版的社会学必读书,是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与社会结构,认识中国国情的杰作。作品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是了解中国与中国人的必读经典。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写的一部探寻中国社会历史演进和文化文明发展的社会学著作。从作品的内容看,除了序和跋,正文有十四篇专题小论文组成。从篇什看,每一篇文章探讨的内容都相对独立集中。把十四个专题进行梳理归类,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把作者探讨的话题按照其内在的关联性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中国社会演进史的画卷。通过这幅图画,人们不仅能够清晰地发现华夏几千年经过历史长河的涤荡一步步走来所依靠的支撑,还能够感受到内隐其中的一股强劲的生命律动。

虽然十四个专题相对独立,但它们都统摄在对中国社会发展演进探寻的主题之下。认真研读作者论述的内容,除了第一篇《乡土本色》作为全书的总论,其他十三篇从不同角度解构中国社会发展的内隐的规律性。而十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围绕“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心进行。不过,从内容上看,十三个话题又可以分成不同的部类:《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说明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分别从家、国和天下三个层面论述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家族》和《男女有别》探讨的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礼治秩序》和《无讼》讨论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基于宗法制度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和约束;《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分析了乡土中国社会权力的四种类型——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和时势权力。不难看出,作品所探讨的内容基本上把“乡土中国”发展所含括的内容,关涉的元素都容纳其中,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经济的。当然,贯穿其中的红线就是“乡土中国”的“土性”根基。

与游牧文明的流动和工商文明的交易不同,起源于农耕文明的“乡土中国”则把根深深扎在厚重的大地之中。正是这份厚重的滋养和浸润,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长河未曾发生过断裂。而径流不息的文明之河不仅培育出厚重的文化,也涵养了华夏儿女敦厚的品行。先民刀耕火种的生活,让他们意识到土地对他们生存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安土重迁成为表达对土地依恋的方式。“乡下人离不了土地”,因为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没有了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正是对土地的这份独特的情感,决定了他们更愿意过着“生于斯、长于斯和老于斯”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对土地爱得深沉,为了守护生存的家园,他们世世代代在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经年累月的留守,世代血脉的延续,一个个个体逐渐形成一个个群体,陌生的外乡人变成了相互依存的熟人。这种熟人之间社会群体关系的处理,不是凭借暴力,而是依靠一种自发的内在向心力的牵引。于是,这种社会就表现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土地是生活物质出产的源头,而人除了物质的需求,更需要思想和文化精神的凝聚。乡土社会的淳朴,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维系,除了依靠物质,也离不开思想的沟通。这种交流,因为是固化式的居住,人际关系相对单一扁平,所以就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做纽带。而由于居住者是以家庭为单位存在,而且多是以面对面的方式交往,这样就没有了空间之隔和时间之隔的麻烦。与此相对应的,那些相对复杂的媒介就失去了价值,像声音和文字等,因其复杂而间接,就没有了表情和动作的便捷。“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不过,虽然人们是以群居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组成一个团体和组织,以血缘或宗族的关系进行维系,各个成员之间的地位看似平等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一种自发的社会分层就在群体内部发生。当然,这种分层不是个体的独立,而是以每一个中心为轴心,按照族群内部自发形成的契约进行分类。这样,一个中心确定之后,因不同的人在族群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其所处的地位就不同。于是,在一个庞大的族群内部,差序格局就自然形成。尽管有分层,但是各个层级都是围绕和心运转的。

族群有族群一套系统而约定俗成的运行模式,各个成员进行各种活动,处理各种关系都必须遵从这一套规则。而组成族群的单元,基本上是以家庭为主。这样,乡土社会中,家是个连绵延续的事业社群,它不仅止于繁衍后代,还被赋予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功能。与此相对应的,在家庭主轴父子之间、婆媳之间纵向关系的支撑下,男女之间的感情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维系家庭的情感纽带。从母系氏族到父系社会,男女有别在生产实践中慢慢形成,而且从久远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现实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但在人们的思想深处,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既然是组织,就离不开一个个单个的个体。而个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族群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都少不了成熟的规制。乡土社会是以情感作为连接的纽带而构成的整体,人是主体。这样,各种关系的处理不是以各种冷冰冰的律例加以约束,而是以带有温情和色度的“礼”进行协调处理。何为“礼”?“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由此可见,乡土社会的礼治是不同于西方的法制。因为人占据主导地位,以人为本成为处理各种关系的根本,所以乡土社会中劝说与教化成为治理的主要方式。如果发生矛盾,不需要剑拔弩张,更无须对簿公堂,往往采取的是文质彬彬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化解。“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么人不是折狱。”

   《乡土中国》探讨的核心话题定位在中国的乡土社会,所以,其间论及的话题更多停留在农耕社会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演进,原始传统的一套协理社会的制度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文明的延续性决定当下社会所使用的一套极富现代特色的规章制度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总结历史的教训,继承好的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业文明走向商业文明,再步入科技文明时代,方方面面都在发生改变,组成社会主体的人际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与时俱进,不是对过去所有东西的否定,而是以扬弃之思对待。费孝通先生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源起,从社会制度、人际关系、社会管理、制度沿革等角度进行追根溯源般的探究。虽然立足的是乡土中国,但其中带有普适性的规律对当下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诚如陈雨露先生所言:“这部书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阅读指导(二)
“ 内生外化”:中国传统文明的延展逻辑
南方之疍族
中国考古古墓探秘
【乡土】重建文化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场值得所有中国人聆听的演讲:罗天《听奶奶的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