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心变迁《归纳最新版》

中心变迁的基本逻辑

是我这10多年的经验总结,归纳了各个城市的发展特色,所总结出的城市发展逻辑

以前,我很随意的写过一些文章

今天针对于城市和楼市发展逻辑,和现在的最新情况,重新归纳整理一篇

这一篇是我一切观点的逻辑基础,适用于任何中心性大城市

城市是人类现代化的产物,越发达的国家,大部分呈现出越中心化的趋势。

比如巴黎,东京,首尔区域等等,几乎可以说一城等于一国的精华

至于面积人口更大的美国,中国,也是逐渐中心化,美国的纽约,洛杉矶两大中心,再加上湾区等新晋科技中心,占据了美国经济最核心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中国城市化了这么多年,产生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如果中国只有2-4亿人,那么这个进程可能会放缓。

但是中国有14亿人,也就是说参照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中国需要20-30座以上的大城市。

然而从零开始造一座中心城的代价非常巨大,所以中国采取了折中的方式,未来中国会出现10-15座超级中心城市,但是每一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建筑面积,绝对会超过美国,法国等中心城市。

为什么要城市化?

现代社会是高度协作性社会,协作性而导致了必然需要聚集,聚集才能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大的经济价值。

除非人类社会能够找到一条去城市中心化的道路,那么中心城市的各种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比如最严重的问题高房价。

中心城市高房价,不过是人类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决定稀缺资源的归属的方式,当去城市中心化后,资源不再聚集,自然也就不需要争夺。

所以中心城市化,是国家地域发展的不均衡的表现。但是这又是在人类社会大背景需求下的无可奈何的事。

单从一个城市来说,也不会有均衡发展,包括北京这种典型环线发展城市,以天安门为绝对中心,也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局面。

成都进入2-3环时代以后,普遍就是南门,西门先发展,然后才轮到东门,北门。

但是成都进入4-5环时代后,却只能优先发展南门,连西门也无法跟上南门的发展步伐,更不用说东四环和北四环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在哪儿?

为什么东二环经过时间可以和西二环可以做到发展程度一致,到了四环时代就不行了

环形内的圆面积=πR^2.  

随着环形扩大,一环,二环,三环............

随着R增大,实质的城区面积会呈现幂增长。

是的,半径扩大一倍,面积则是原来的4倍。

成都从二环半径4公里,扩大到了四环时代半径10公里,五环时代半径20公里

四环,半径扩大了2.5倍,面积就会扩大6.25倍!

五环,半径扩大了5倍,面积就会扩大25倍!!

在城市规模还小的时候,外来人口持续流入的时候,可以由一环-二环这样发展,同一环线的发展先后顺序时间间隔相对较短。

但是当R达到一定的阙值后

(这个阙值和城市自身实力相关,主要来自于人口流入和地方财政实力,产业引入等影响)

城市就已经无法按照环线发展了,因为人口流入速度,和城市基建需求的资金投入,无法匹配环线发展面积的指数型增长。

所以强如北京,在扩展到一定程度后,也是优先发展一个方向,比如北京优先发展北五环,南五环发展相对滞后。

所以北京出现了北强南弱的局面。

成都这一点恰恰相反,南强北弱。

按照经验,传统环线发展的城市,根据城市强弱不同,当半径到达5-10公里左右时候,就不得不优先选择一个最具备优势的方向进行发展。

当环线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这就需要考验城市决策者了。

到底是继续按照环线发展,还是转变发展模式。

注意,这里说的环线发展,并不代表一定要有环线公路

而是以一个绝对中心,不停的外溢发展,就是所谓的摊大饼

继续按照环线发展,就必须要先抉择出优先发展的方向,然后一个方向一个方向的发展填起来。

如果不按照环线发展,那就必须改变城市的结构。

中心转移或者中心分散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是选择第二种模式,无论国内外

改变城市结构,进行中心变迁

其实大家不要觉得只有中国的城市才这么热衷于新区。

国外的城市之所以在现在没有这么热衷于新区,那是因为城市发展到了相对固定的地步,而中国的很多城市才开始扩张期。

举个例子,巴黎的拉德芳斯新区

拉德芳斯新区的大概地理方位

从巴黎老城区眺望拉德芳斯新区

拉德芳斯(法语:La Défense)是巴黎都会区首要的中心商务区,位于巴黎城西的上塞纳省,邻近塞纳河畔纳伊。

其涵盖的市镇包括库尔贝瓦以及皮托和南泰尔的一部分。作为欧洲最完善的商务区,拉德芳斯是法国经济繁荣的象征。

从图中感觉到什么。

是不是和成都的高新区,天府新区感觉一样。

与老城区相比画风突变,成为成都现代化的象征。

这就是中心转移。

当中心转移后,一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骨架就变了。

中心转移,中心分散

这将会是大多数中国城市面临的问题。

纵观全国,目前城市绝对中心未发生大的变迁的只有北京和上海。

北京和上海在中国城市等级上超然一等,拥有最强大的财政和政策优势。

在上篇提到的外扩半径R值,北京和上海就是全中国最大的。

北京因为帝都的特殊地位,中南海,天安门等绝对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根据最新的规划,通州和雄安将会逐步分担北京五环内的绝对中心功能,这就代表北京也要脱离摊大饼的发展模式,疏解中心功能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摊大饼模式的弊端已深

而上海规划的浦东新区的中心,距离传统上海老城不过一江之隔,因为上海没有传统的老城绝对中心,以上海市政府为例,距离陆家嘴直线距离不过2公里。

也就是说,上海的老的中心,和新的中心距离极近,根本不构成中心变迁的必要地理距离条件

中心变迁的必要条件是,新老中心至少距离要达到一定距离以上,不然新老中心太近,就会最终融合成一个巨无霸的中心,虹吸效应更重,城市外扩更无力

另外要再说一个城市,深圳

深圳虽然只有计划单列市之名,但是其实深圳才是中国城市的第三大特权城市,真正的影子直辖市。

所得到的政策等好处,经济地位,远超其他2个二流直辖市。

看深圳的发展,中心变迁的历史。

从80年代的罗湖,到90年代的华强北,2000年之后的福田,以及现在南山。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肯定会跳出来反驳。

深圳的中心怎么可能是南山,应该是福田。

这里就引入开篇的2个概念。

中心转移和中心分散

福田是深圳的中心,南山也是深圳的中心。

中心不一定是转移,也可以是创造的。

2000年的互联网,IT行业是什么?

那个年代不值一提,哪怕到了2010年都不算什么。

而这个行业的崛起,带来了南山的崛起。

就如阿里巴巴的崛起带动了杭州的崛起一样。

而最新的深圳规划,明确了前海将会作为深圳最新的中心打造

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将建立三级城市中心体系,包括2个城市中心、5个城市副中心,8个组团中心。2个城市中心即福田中心和前海中心。福田中心包括福田中心区、罗湖中心区,主要发展市级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职能。前海中心,包括前海、后海和宝安中心区,主要发展区域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经济。

而福田和前海,中间的直线距离,相距15公里左右。

中心分散

一个城市的中心可以不只一个,他可以分门别类,按功能分散

但是所谓中心都有一个共性,越靠近中心的宜居的房子,越值钱。

这里说的靠近,不是指绝对精确的距离,比如:更近的1公里比4公里的值钱

而是指相对的一种概念,因为往往这些中心区域反而不宜居,反而是这些中心区域周边2-7公里最佳。

比如2公里和4公里的距离而言,并没有优势。

而4公里和20公里,就是绝对的优势.

简单一点说,就是当距离尚在接受范围内,基本不受距离影响,主要受到居住环境和学区等资源的影响。

距离越大,则影响越大。

如上图可以看出,处于福田区西边的香蜜湖区域-----南山区东边的深圳湾,这个片区之间房子则是深圳整体最贵的。

这就像成都能够兼顾老城区和高新区2个中心的金融城附近区域

当然这和房子自身新旧程度和品质也息息相关,但是可以看个大概。

相同品质的房子,一定是随着中心的半径R递增,外溢价格递减。

切记是相同品质,不要拿市中心的老破小和郊区次新房比。

深圳在过去的几十年,走过了中心转移的路,也走了中心分散的路。

而中国最近20年崛起的城市中,也有完全走中心转移的路的城市。

比如:郑州

郑州已经把绝大部分资源投入了郑东新区,导致现在郑东新区的房价已经完全超越了老城区同品质的楼盘。

这里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证我所说的郑州的房价情况。

说回成都。

有想象力的读者是否已经联想到了成都。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倾力打造,高新南区已经成为成都的金融-IT科技中心

每天早上拥挤的火车南站,省体育馆等换乘站

充斥着从西和东,往南上班的人群,而往北的相对少很多。

有一句笑话,所有地铁都是为了转一号线,充分说明了这种情况的根结

为什么南四环的房价比好多二环,三环的房子还高??

很多人无法理解

因为这里已经是成都的创造出来的新中心!

而老城区,以天府广场为代表老城区中心的职能被转移和分散了。

比如骡马市的金融中心地位,被金融城取代。

大源-软件园成为成都的IT科技中心,IT和互联网企业聚集,提供了大量中高薪的工作机会。

天府广场--春熙路这一片为代表,在90年代集政治,经济,文化,会展等为一身的绝对中心职能已经被一一瓦解。

现在剩下的是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等职能。

这就是成都的中心分散

未来多中心是成都的趋势,通过多中心脱离环线发展。

通过多中心,疏散人群,缓解高峰期通勤压力。

比如高新区的会展中心职能,已经逐步移交给天府新区。

而新兴科研项目,总部经济等职能,未来也将由天府新区承担。

这就是我前面写天府新区的文章所提的一区双核概念

未来的成都各个中心

将会是由老城区为代表的商业,文化,旅游等

高新区为代表的 金融,IT科技,生物医药等

天府新区为代表的 科研,总部,会展等

这3大中心未来通过天府大道南北相连,彼此之间保持10-15公里的距离,形成成都最重要的中轴线

一条天府大道,串联成都多个中心,将会是未来10年-20年,成都的发展态势。

这在成都最新的一版总体规划,以及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的责任中也展现出来了

和前几年不同的是,最新一版大大提高了空港新城的地位---就是东进

这里容我吐槽一句,很多人连东进范围都没搞清楚,觉得东进是龙泉?

东进核心是空港新城,其他一切都是为空港新城服务的,龙泉会因为东进得利,就如同当初的高新区和天府新区让临近的双流受益一回事。

重点总结

一个城市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会移动的,或转移,或分散

中心还可以创造,一个新兴的大行业,能够创造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新中心

比如2010年之后的互联网,未来的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等

相同品质的房子,离城市中心越远则价值越低

为什么靠近中心的房子贵?

这要回到上文阐述的城市化的意义

现代社会是高度协作性社会,协作性而导致了必然需要聚集,聚集才能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大的经济价值。

而城市中心则是这一切的龙头

中心必然伴随极大的经济价值

前面所提到的成都当前的中心。

老城区天府广场-春熙路圈子代表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

如上图所示,IFS+太古里为代表的大春熙路商圈销售额远超其他片区。

大春熙路商圈,不仅包括上图的IFS,太古里,还包括王府井,群光,仁和春天等等一大片实力不俗的商业体,只不过是上图未整体理出

春熙路商圈的整体销售额位列全国四大top商圈之一,十足的全国性商业中心,这里shopping的不只是成都人,而是包括了整个西部的人和旅行的人

这带来的经济价值,就是中心的意义。

从表里也可以看出,除了春熙路,环球中心,万象城等的体量不过是一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和春熙路商圈的影响力,完全无法比

再看成都新崛起的金融-IT-会展中心,金融城-大源片区

这里的经济价值也极大,但他表现不在商业销售上

金融城-大源片区拥有成都最多的中产阶级,随着这些年新经济的发展,为成都提供大量的中高收入人群

这些将成都的声音带到全国,甚至带到全世界。

比如王者荣耀,咕咚等等

同时这里也成为了资本的热土,全国的VC机构来成都大半都是来这里

再比如会展

长期出差的人应该知道,成都的酒店价格之贵,冠绝西部。

比如糖酒会期间,整个南延线下到便捷酒店,上到奢华级的费尔蒙酒店,全是爆满,而且不打折。

这些就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所谓中心,就是伴随极大的经济价值。

而在中心工作的人,必然会选择舒适的居住距离,不能太远。

这就是为什么离中心越远的地方,房价一定越便宜,因为他远离了价值中枢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高峰期,到中心区域,半小时以内通勤圈的房子是最具备价值的。

大家会用自己手中的钱来决定居住归属,钱不够的人就只能去半小时以上的区域。

比如买不起大源的人,只能去双流,只能去大面。

中心=极大的经济价值

极大的经济价值带来大量中高收入人群

中高收入人群通过钱的方式,来决定附近有限的高品质住宅归属,价高者得,出不起价的人只能选择距离更远的片区

这就是城市的根本区域价值逻辑。

新中心的得与失

中国各大城市发展史上,新区新城失败的不在少数

失败的新中心会远远比不上真正的中心的价值

这就会让失败的中心周边的楼市价格大大受损

如何去判定一个新中心是否能够崛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追踪,踩地,甚至查阅地铁客流,观察车流,写字楼停车场是否拥挤等等

绝对不是很多人所说的,距离天府广场多远这种粗暴的概念来判定

这种人前些年已经吃过亏了,我不希望我的读者还要吃第二次

当很多人吐槽兴隆湖离天府广场30公里的时候,50多公里外的空港已经热火朝天的大干快上,但是这又和三环内的人有什么关系呢

无论是兴隆湖,还是空港,都是为了以后在那里工作的人提供的,而不是为了很多人的个人喜好提供的

如果一个人在兴隆湖工作,给他住攀成钢,那才是折磨

一个新中心能不能成长起来,最终决定的是他的就业数量和质量

外地人来成都,或者说来到大城市,随便什么大城市都行

不是为了天天吃苍蝇馆子,不是为了天天逛街遛狗

这些在老家也可以做,吃的更合口味,活得更轻松,人际圈子更熟悉,来成都干嘛?

外地人都是为了钱途和前途,哪里能够给外地人带来价值,哪里就是新中心

正如现在大源,华阳等地的居民,一年不进三环就是常事,到天府广场的距离对于他们来说,有何作用?

哪怕是距离天府广场50多公里外的空港,如果他能够提供几十万上百个万中高收入的就业,那么空港未来的房价完全可以比肩二环

多关注产业布局和落地,多关注招聘需求的变化,多关注通勤客流的变化等等,其实楼市很多东西自然融会贯通

在这个基础上去把握一个新中心是否值得投入,多少钱投入合适,什么时间节点投入,最终你会获得超额回报

楼市只是城市的一小部分,当你热爱城市,规划,产业等,有兴趣去随时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进度,很多东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很多公众号,无脑看空新区新城,其实在我看来非是看空,只是力所不能

跟踪一个新区新城板块,所耗费的精力,太多,不划算。

对于很多公众号,需要关注全国所有大中城市,随时去追踪所有新区新城,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与其费尽力气去跟踪,了解一个新区,新城,判定是否是买入时机,多少钱买入合适,不如买稳妥区域,楼市长远看总归是要涨,涨了就行,如果对新区判断失误,不就砸了招牌么

所以黑新区新城,无脑吹捧成熟区域及周边外溢,是对于他们立场来说最好的选择

但是这样永远也获取不到超高额的回报

什么是超额回报

比如大源,从2008-2018,增幅达到了6-7倍,而稳妥区域只有3-4倍

再比如华府,4年时间,增幅达到了3-4倍,而稳妥区域,只有2倍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完全看自己的操控能力

所以,如果你是真的城市爱好者,本身就在追踪各种城市,区域发展情况,那么你会是很好的刀尖舞者

中心固化

中心会一直转移吗?

先提出一个概念,中心固化

所谓的中心固化,是指一个城市发展到了一个稳定阶段,中心相对固定,不再发生剧烈的变动

如何判断一个城市的中心是固化还是变迁阶段?

  1. 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我国还在城市化率较低的层次,未来城市化率是越来越高,各大中心城市的人口也会越来越多,一个城市越来越多,对城市的各方面压力就会增大,只依靠原有的规划,很明显是容纳不下的,所以需要更大的城市框架来进行容纳。

  2. 这是我国的特殊发展阶段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注定了很多城市变迁的活跃。

2.城市上限

   当前人类的科学发展水平,一个城市的人口常规容纳有一个软上限,目前公认为3000W人左右。

   当然如果把很多人赶去住密集贫民窟,那自然可以容纳更多,可是这在我国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毕竟我们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所以基本上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发展到2000W+,就会开始控制城市的人口总量,并且提高人口准入门槛。

比如北京和上海,已经开始赶人。

因为北京和上海常驻人口已经达到2000多万,再加上庞大的流动人口,实控人口肯定达到了3000W级。

但是就已经如此固化的北京,也在尝试疏解中心职能

回头看看成都,成都目前有1600W常驻人口,再加上流动人口,实控人口超过2000W。也就是说成都距离开始严格限制外来人口,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也相差不远了。

再结合目前成都的规划,基本上天府新区+东进两个未来扩城主要方向,成都就会到达人口上限。

大天府新区和东进大概可以再容纳600W-700W以上的常住人口,那时候成都的常住人口将达到2000W+,再加上流动人口,体量已经能和目前的北京,上海相比,当然质量另说。

所以在科技发展到可以大大提升人类城市的容纳上限之前,成都的现在的东进南拓,恐怕是成都未来最后一次中心大变迁。

完成这一次造城计划,成都大概率也将像北京,上海一样,出现中心固化。

3.产业革命

当然即使中心相对固定了,也不是不可能出现一个新中心,比如出现大的产业革命。

上一篇文章强调过

中心=极大经济价值

新的产业革命,能带来新的高收入和大量的利润,影响力。

那么这时候拥有这个产业集群的地方,也可能成为新的中心

甚至不只是城市的中心,是全国性,乃至世界的中心

比如信息化产业革命的胜利者,硅谷所在的湾区和中国的深圳。


中心=具备极大的经济价值

极大的经济价值带来大量中高收入人群

中高收入人群通过钱的方式,来决定附近有限的高品质住宅归属,价高者得,出不起价的人只能选择距离更远的片区

一个城市的中心可以不只一个,他可以分门别类,按功能分散

中心可能固化,但是也可能变迁,或转移,或分散

中心还可以创造,一个新兴的大行业,能够创造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新中心

但是所有中心都有一个共性,越靠近中心的宜居的房子,越值钱

对于一个新中心,对他的进度,发展情况需要有足够了解,才去投入

否则不如买成熟区域随大势

以上是我一切观点的逻辑基础,适用于任何中心性大城市

在这个逻辑基础之下,去针对每一个城市细化研究,事半功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变迁系列-合订版
未来的成都天府新区即将是这样!
深扒成都拟建“四五六”环背后的原因,你未来居住在中心吗?
只是一座西部城市,成都发展有这么快
成都、天府、盆地——三国演义
5年后,成都将变成什么样?十大规划条条与你相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