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宝麟书法絮语:相对魏碑,唐楷一味的正,便索然无趣!
曹宝麟书法絮语相对魏碑唐楷一味的正便索然无趣
曹宝麟书法絮语:相对魏碑,唐楷一味的正,便索然无趣!
相遇是缘
2018-08-01
阅读 80
关注
曹宝麟,1946年5月生于上海,上海嘉定人。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沧浪书社社员。
曹宝麟年月生于上海上海嘉定人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沧浪书社社员
1、我觉得书法的养生功效是绝对应该要提倡要强调的一件事,对道德修养各方面的锤炼都有好处。
我觉得书法的养生功效是绝对应该要提倡要强调的一件事对道德修养各方面的锤炼都有好处
2、章法问题要通过读帖去领悟,应顺着笔势仔细读,看看古人是怎样趁势处理各种偶然出现的情况。
章法问题要通过读帖去领悟应顺着笔势仔细读看看古人是怎样趁势处理各种偶然出现的情况
3、神必须依附于形才得以表现。
神必须依附于形才得以表现
形神兼备,形似当然是首先必须做到的。
形神兼备形似当然是首先必须做到的
随着笔法的熟练,书写时加快了速度,正如一个精神健旺的人,他的动作是富有生气的,那么神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随着笔法的熟练书写时加快了速度正如一个精神健旺的人他的动作是富有生气的那么神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4、像铅笔执法,其实也是我国古法,即所谓“拨镫法”。
像铅笔执法其实也是我国古法即所谓拨镫法
当然,每个人执笔大多不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执笔无定法,要使虚与宽”而已。
当然每个人执笔大多不同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执笔无定法要使虚与宽而已
5、刻意摹拟,不能有我,勿乱章法,勿放太大。
刻意摹拟不能有我勿乱章法勿放太大
6、学书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笔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元素,因为字法和章法等一切皆从此生发。
学书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笔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元素因为字法和章法等一切皆从此生发
7、我深知后须与之离,必先与之合,所以不能不在亦步亦趋的临摹上下足苦功。
我深知后须与之离必先与之合所以不能不在亦步亦趋的临摹上下足苦功
8、我把自己定位为学者。
我把自己定位为学者
学者就得写学者字,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学者就得写学者字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学者往往理性多于感性,这也就决定我不属于那种以张扬个性为己任的表现型书家。
学者往往理性多于感性这也就决定我不属于那种以张扬个性为己任的表现型书家
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如其才学,也就是功性的问题。
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如其才学也就是功性的问题
才是先天的,学是后天的,有性无功或者有功无性,笔端总会表露无遗。
才是先天的学是后天的有性无功或者有功无性笔端总会表露无遗
这较易理解。
这较易理解
9、有时为了检验临纸应变的能力,偏择一些生疏的词句。
有时为了检验临纸应变的能力偏择一些生疏的词句
我并不刻意新变,一任自然。
我并不刻意新变一任自然
由于技法稳定,大部分作品不好也不坏;偶然五合交臻,心手双畅,或许也有几件值得保留。
由于技法稳定大部分作品不好也不坏偶然五合交臻心手双畅或许也有几件值得保留
10、我深知创变的重要,但欲变而不知变或故作而违规律,还不如委顺随化,与时推移。
我深知创变的重要但欲变而不知变或故作而违规律还不如委顺随化与时推移
因为变迁是宇宙定理,想不变也不行。
因为变迁是宇宙定理想不变也不行
缓的变犹如坐地而不觉,揽镜而不知,而十年的比照便凸现差异的巨大。
缓的变犹如坐地而不觉揽镜而不知而十年的比照便凸现差异的巨大
11、我所认定的追求是借助适意的书写,再现一种古典的情调和一派精致的逸韵,从而实现修身养性的功效。
我所认定的追求是借助适意的书写再现一种古典的情调和一派精致的逸韵从而实现修身养性的功效
12、遽学驰骤之态,恐难为长久之图。
遽学驰骤之态恐难为长久之图
13、我虽不会劝你从一而终,但在某一阶段必须择善而从,而且心无旁骛。
我虽不会劝你从一而终但在某一阶段必须择善而从而且心无旁骛
三心二意必然一无所获。
三心二意必然一无所获
14、点画越长,越需要有变化,否则便失于单调。
点画越长越需要有变化否则便失于单调
长横如此,其他亦然。
长横如此其他亦然
按提按并使之波动,是常用的笔法。
按提按并使之波动是常用的笔法
15、我觉得墨分五色是借用国画技法名词。
我觉得墨分五色是借用国画技法名词
墨法在明代之前只有无意识的表现,如写得只剩不多墨了,却又要添写几句,蘸了点清水,不经意出现淡墨。
墨法在明代之前只有无意识的表现如写得只剩不多墨了却又要添写几句蘸了点清水不经意出现淡墨
明人从水墨画得到启发,有意识地引入书法。
明人从水墨画得到启发有意识地引入书法
林散之善用淡墨,应是学过董其昌的缘故。
林散之善用淡墨应是学过董其昌的缘故
16、他无一笔不悬手,应出于心解。
他无一笔不悬手应出于心解
用这高标准严格训练,才谈得上无往不利。
用这高标准严格训练才谈得上无往不利
沉着,是留得笔住;痛快,是恣肆自如。
沉着是留得笔住痛快是恣肆自如
17、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节奏感是其标志。
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节奏感是其标志
所谓节奏,就是有快有慢。
所谓节奏就是有快有慢
痛快,自然是快,那么沉着也就不言而喻。
痛快自然是快那么沉着也就不言而喻
落实到具体,则是直笔当快。
落实到具体则是直笔当快
因为无非提按而已,比较简单。
因为无非提按而已比较简单
而曲线由于有方向的改变,因此必须稍慢,尤其是有所应接的曲笔,如长撇和钩等,皆须特别留意。
而曲线由于有方向的改变因此必须稍慢尤其是有所应接的曲笔如长撇和钩等皆须特别留意
18、悬手对高桌椅产生之前是不存在问题的。
悬手对高桌椅产生之前是不存在问题的
产生以后,使偷懒得以伴生。
产生以后使偷懒得以伴生
我想悬手不算什么大难度的事,只要约束自己,久之便成习惯。
我想悬手不算什么大难度的事只要约束自己久之便成习惯
悬手的好处,当然是得到极大的自由。
悬手的好处当然是得到极大的自由
18、我觉得“书外功”主要是文史方面,能把王力四册《古代汉语》一字不漏地通读几遍,已足受用。
我觉得书外功主要是文史方面能把王力四册古代汉语一字不漏地通读几遍已足受用
并非是我业师便这样说。
并非是我业师便这样说
20、我觉得东坡“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的说法比较在理,也就是说先学正楷为是。
我觉得东坡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的说法比较在理也就是说先学正楷为是
21、自结字而言,正楷阶段须解决结字的常规问题,譬如对称和停匀之类。
自结字而言正楷阶段须解决结字的常规问题譬如对称和停匀之类
到了行书阶段,由于笔势的加强(主要是上下字的萦带关系得到加强),结构自然而然地会在常规的基础上有一些变态,即所谓因势结字。
到了行书阶段由于笔势的加强主要是上下字的萦带关系得到加强结构自然而然地会在常规的基础上有一些变态即所谓因势结字
22、魏碑相对唐楷有奇的一面,这是就结构而言。
魏碑相对唐楷有奇的一面这是就结构而言
结字必须奇正相生。
结字必须奇正相生
如果一味地正,便索然无趣。
如果一味地正便索然无趣
唐楷总体来看,正多于奇。
唐楷总体来看正多于奇
虽显得正大,但更多作意,颇乏自然天真之趣。
虽显得正大但更多作意颇乏自然天真之趣
23、苏(轼)的面目较单一,而米(芾)则比较多样。
苏轼的面目较单一而米芾则比较多样
考其原由,即因笔法造成。
考其原由即因笔法造成
米(芾)无一笔不提手,得到无限自由,这是他能八面起倒因势利导的根本原因。
米芾无一笔不提手得到无限自由这是他能八面起倒因势利导的根本原因
而苏(轼)大多凭桌行笔,因字大而不得不提笔时,就产生《黄州寒食诗》等杰作了。
而苏轼大多凭桌行笔因字大而不得不提笔时就产生黄州寒食诗等杰作了
当然这不等于说苏(轼)字易学。
当然这不等于说苏轼字易学
苏(轼)属学问字天分字,得面目易,得精神难。
苏轼属学问字天分字得面目易得精神难
24、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
古人说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是书写的最佳状态
我在写字时只关心纸上的字迹,而无暇顾及毛笔处于中锋还是侧锋,总之中和侧是交相为用的。
我在写字时只关心纸上的字迹而无暇顾及毛笔处于中锋还是侧锋总之中和侧是交相为用的
25、意临的意是参以己意的意。
意临的意是参以己意的意
26、想玩书法,就要临帖。
想玩书法就要临帖
27、我一般是小字用硬毫大字用柔毫。
我一般是小字用硬毫大字用柔毫
因小而求精,非狼莫办,而大字则以气势为主,稍加健的中长锋羊毫我觉较合适于自己,这应与我运笔速度较慢有关,慢而涩恰是与老米的疾利在工具上的天然分野。
因小而求精非狼莫办而大字则以气势为主稍加健的中长锋羊毫我觉较合适于自己这应与我运笔速度较慢有关慢而涩恰是与老米的疾利在工具上的天然分野
我追求的正是这个不同。
我追求的正是这个不同
28、老米(芾)云大字当如小字,小字当如大字,我的理解是 :大字应不粗疏,小字应不拘谨。
老米芾云大字当如小字小字当如大字我的理解是大字应不粗疏小字应不拘谨
这是符合辩证法的,君当细思。
这是符合辩证法的君当细思
29、自学进退自如,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自学进退自如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只要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古帖(取法务上很重要)仔细临摹,以临得愈像愈好为指归,就可以了。
只要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古帖取法务上很重要仔细临摹以临得愈像愈好为指归就可以了
30、学的是技法而不是徒袭面目。
学的是技法而不是徒袭面目
董华亭自谓从米得笔法,但能自抒胸襟,是谓善学。
董华亭自谓从米得笔法但能自抒胸襟是谓善学
31、笔法出来,形式就出来了。
笔法出来形式就出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心!这样临帖你会离书法越来越远!
临书体会(书法教育)
虽然魏碑活泼,但不善学者能把它写成匠体,这就是陶濬宣的悲剧
沈尹默重运腕,孙晓云崇捻管,何绍基好运肘,三者孰是孰非
学术| 赵之谦的行书与帖学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3班魏碑临摹结课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