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品读】求仁得仁


冉有曰:“夫子为①卫君②乎?”子贡曰:“诺③,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主旨

孔子教导弟子辨别是非、伸张正义。



注释

①“为”是帮助的意思。②“卫君”指卫灵公的孙子出公辄,也是太子蒯聩的儿子。灵公死时,蒯聩在晋国,国人立出公辄为君。晋国却要把蒯聩送回卫国,而辄拒绝。父子争夺君位,当时孔子正好在卫国。③“诺”是回答“好”的意思。


今译

冉有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好吧,我去请问老师。”

进去见孔子,问:“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啊。”子贡说:“他们相互推让,不肯做国君,后来有悔恨吗?”

孔子说:“他们求仁德而终于得到仁德,又怎么会悔恨呢?”子贡走出来,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国国君的。”






冉有不直接向孔子请教,却向子贡提出问题。可能认为问这样的问题,并不妥当。也可能认为这样的问题,由自己发问,不如由子贡提出,比较合适。当然,还有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那就是冉有故意问子贡,让子贡去问孔子,看看有什么结果。

子贡并没有直接了当地,把冉有的问题,向孔子提问。他拐了一个弯,改口问伯夷、叔齐的事情。这两者是不是相似或相关,实在很难讲。孔子回答以后,子贡又拐了一个弯,自行研判孔子的决定,说是“夫子不为也”。这样推论,到底是不是符合孔子的原意,也很不容易下定论。

沟通本来就很困难,加上大家喜欢添加许多枝节,当然更难沟通。往往沟而不通,还认为沟通效果良好,产生很多误解。






(一)有人向我们提问,我们要自行斟酌,能不能解答。若是能力不足,或者缺乏资讯,最好不回答。至于要不要转问别人,也要看当时的情境,做出合适的决定。

(二)问问题,要先弄清楚问题的准确性。问得不清楚,人家怎么回答?若是答非所问,到底是哪一方的失误?会不会问问题,问得恰当与否,会不会引起反感,能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最好在发问之前,先仔细想一想。

(三)鼓励发问,或者禁止发问,都没有必要。问的人和答的人,都事先想一想,想妥当才问,想妥当才回答。这样的问答,才不算浪费时间,才能有所收获。


建议

不要害怕提问,也不要随便发问。提问题是考验自己的实力,给答案是考验对方的实力,双方都要慎重。



中国式管理


王道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式管理企业服务中心

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企业固本培元

主要产品有王道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述而篇》第十五章
《论语·述而》“夫子为卫君乎”章解析
求仁得仁焉有怨——《论语》悟读【158】
【辉光日新1443】(夫子为卫君乎)说话要讲究艺术性,听话要会听话外音(手机照片)
十五.为人处世要有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