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干姜汤医案——子宫出血、胃脘痛、肺炎

范中林;甘草干姜汤7子宫出血《六经辨证医案选》

吴某,女,43岁,自1971年,因失眠与低血压时而昏倒,当时未予重视。1975年以后,发病频繁,尤其是经量多、间隔短,长期大量失血,不能坚持工作。先后经北京数家医院均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症”,曾转外地医院,诊断如前,经治疗无效。1978年6月12日来诊,按太阴少阴同病论治。前后治疗四个月,诸症痊愈,恢复工作。

初诊;行经不定期,停后数日复至,淋漓不断,色暗淡,夹乌黑瘀块甚多。头痛、浮肿,纳呆、踡卧,失寐惊悸,气短神疲,肢软腹冷,恶寒身痛。面色苍白,形容憔悴。舌质淡,苔白滑,根部微腻。脉沉而微细。乃太阴少阴证崩漏。法宜温经散寒,复阳守中,以甘草干姜汤主之。处方;炮姜30克,炙甘草30克,三剂

二诊;药后胃口略开,仍恶寒身痛,继以甘草干姜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表里兼治。处方;炮姜30克,炙草30克,麻黄9克,制附子60克(久煎)辽细辛3克。随证加减,附片加至每剂120克,炮姜120克,共服二十五剂。

三诊;全身浮肿渐消退,畏寒踡卧,头痛身痛均好转。崩漏止,月事趋于正常,瘀块显著减少。舌质转红,仍偏淡,苔白滑,根腻渐退。病已明显好转,阳气渐复,阳升则阴长;但仍有脾湿肾寒之象。法宜扶阳和阴,补中益气。以甘草干姜汤并理中加味主之,随证加减,共服四十余剂。处方;制附片60克(久煎),干姜15克,炙甘草30克,党参30克,炒白术24克,茯苓20克,炮姜30克,血余炭30克,上肉桂10克(冲服),鹿角胶6克(化)

至1978年10月中旬,月经周期、经量、经色已正常,诸证悉愈,恢复全日工作。春节前后,因任务急迫,每日坚持工作十二小时以上,自觉精力旺盛。1979年3月出国前体检时,均已正常。

论;我觉此案为妇人陷经证,也就是干姜阿胶汤证,久而久之,则失血亡阳,阴阳两虚,变象多而杂。此71年始病,失眠就是卫气不降,低血压,经血不升,所以卫气不降。人身半以上为气,血陷不升,阳气不降而失根,所以升浮眩转而晕倒。陷经不升,血亡失越多,则病变越杂,血以阴体而抱阳,所以又见亡阳诸象。好多妇人经期头晕,烦燥,失眠,就是血下而虚,营血不升,则不能秘阳而下藏。阳气不藏,所以失眠,阳气失根,所以昏倒。

初诊,行经不定期,停后数日复至,淋漓不断,色暗淡,夹乌黑瘀块甚多,此就是典型的陷经证。余下之证,皆是失血亡阳之后,阴阳两虚的并发症,也就是副症。

二诊恶寒,用细辛附子,可以理解,用麻黄者,此仍误用。此恶寒者,是少阴失藏之脏寒,而太阳之阳虚,而非太阳之伤外寒证。这属内伤杂病,而不是外感,所以不用麻黄。此虽有浮肿,只是虚肿,而不是水肿,也不能用麻黄。正是因肿,所以恶寒。

恶寒为少阴证,用附子,此病为陷经,用干姜。加肉桂是疏肝升陷。此方三诊,可以加阿胶,好的更快。本条医案,按语很长,就没转载。

甘草干姜汤8《经方治病验录》

1 赵含堂医案;胃痛

陈某,女,38岁,工人,2001年12月3日就诊,5天前清晨外出,吸入寒冷之气,很快出现胃脘冷痛,呈阵发性,急到职工医院治疗,厂医予以西药阿托品片,服3天,其疼痛不减。查其面色淡白,手足清冷,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诊为胃痛,证属寒邪入胃,凝滞气机。治当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用甘草干姜汤加味,处方;

炙草6克,干姜10克,厚朴15克,木香6克,水煎服,

服3剂,胃痛及其他症状均消失。

按;本例胃痛的发病,虑患平素胃脘之阳不足,外寒易乘虚袭之,寒凝气机,故出胃脘胀痛。症如胃脘冷痛,手足冷,脉紧,为寒邪入胃之表现。投甘草干姜汤,温胃散寒止痛,加木香、厚朴以行气消胀,也有助于止痛。

2 马建平医案;肺炎

余某,男,11个月,1月前出现大便稀溏呈青绿色,每日2至3次。8日前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吐白泡沫痰,颜面色白,四肢发凉,昏睡露睛,嗜睡,时有抽搐。检查;体温38.2度,叩诊双肺下呈浊音,双肺可闻较大温啰音,白细胞1.9,中性0.49.诊断为支气管炎。经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疗效不佳,第二日患儿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呕吐腹泻,抽搐频作,心率120次每分,心音微弱,舌质淡嫩,苔薄白而滑,指纹青紫透过命关。经抢救,症状无改善。证属中阳大衰,阴寒内盛。急处甘草干姜汤;炙草20克,干姜10克,煎汤频服之,药后手足转温,呼吸和缓,痰鸣消失,抽搐未在发作,精神好转,双肺湿啰音基本消失。嘱其守方继服1剂后,诸症悉除。继以六君子汤善后而愈。1月后随访,一切正常。(四川中医,1986年)

论;本案1月前出现的大便稀溏呈青绿色,每日2至3次,这是内伤脾胃虚寒证。8日前出现的发热,此为阳气失归,外浮之虚热,咳嗽,气喘,皆为肺气失敛,吐白泡沫痰,颜面色白,都是肺寒之象,胃寒气逆,津唾上涌也。四肢发凉,脾胃虚寒也,时有抽搐者,此木郁惕惕之意。脾胃虚寒,木气不舒,则风动而惕惕。也就是(阳)肺气不降则外热,(阴)肝气不升则抽搐。此发热,咳嗽,极易混为外感表证。此是内伤虚证,所以用抗生素,还有补液治疗后,没能清38.2度的热,反成亡阳急证,肢厥吸促,抽搐频作,心率120动。急用干姜,温脾胃之寒,以回脾胃之阳。急则阳回,迟则阳脱。

重点,本案的咳嗽与发热,不是外感,是溏泻一月后的阳脱之象。

甘草干姜汤,居然能治肺炎,肺炎忌辛温,此肺炎非外感之肺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经方六经辨证医案第289篇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之三》
干草干姜汤
《肺阳虚证·消渴》陶政拴医案
2021一期伤寒医案讨论会(二)
胃痛、胃胀、腹泻——就两味药的神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