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黏蛋白及相关抗体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黏蛋白概述

黏蛋白家族(Mucins,MUCs)作为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具有润滑和保护等重要作用。黏蛋白对于人体内表皮细胞的分化、细胞之间的结合与黏附、免疫应答和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方面具有调节作用,可间接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因此,黏蛋白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黏蛋白分型

黏蛋白可分为跨膜型和分泌型两种:

  • 跨膜型 MUC包括: MUC1MUC3A MUC3BMUC4MUC10MUC11MUC12MUC13MUC15MUC16MUC17MUC20。它们存在于上皮细胞的表层,广泛表达,参与细胞黏附、信号传导、细胞-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

  • 分泌型MUC包括:MUC2、MUC5AC、 MUC5B、MUC6、MUC7、MUC8、MUC9、MUC18和MUC19。它们是组成胃肠、呼吸、生殖道中黏液的主要成分,对黏膜上皮起保护和润滑作用。MUC5AC和MUC5B是主要的分泌呼吸道粘蛋白,而MUC2分泌主要在肠道。

不同黏蛋白基因及表达差异

  • MUC1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分子,如保护细胞的表面,调节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导以及肿瘤的侵袭转移。MUC1几乎在所有黏膜上皮细胞表达,对正常的上皮起润滑和保护作用,同时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黏附功能。

  • MUC2定位在11p15.315.5上。其编码的MUC2黏蛋白为正常杯状细胞所特有。MUC2是主要的回结肠黏蛋白,在小肠和大肠的杯状细胞中表达,是结肠的主要分泌黏蛋白成分。

  • MUC3基因是从人小肠cDNA文库中分离出来的,定位于染色体7q22上,编码跨膜型粘蛋白。

  • MUC11MUC12基因定位与MUC3相同,推测它们可能由同一原始基因进化而来,同属于一个基因家族。

  • MUC4是从气管支气管cDNA文库中分离出来的,定位于染色体 3q29上,编码跨膜型黏蛋白。

  • MUC5AC基因从人支气管cDNA文库中首次克隆,后在人胃cDNA文库中也克隆到该基因,定位于11p15.315.5上。正常人体中MUC5AC基因主要在呼吸道、胃和生殖道中表达。

  • MUC5B在支气管腺体中高表达。

  • MUC6是从人胃cDNA文库中所克隆到的一种黏蛋白基因。

  • MUC7基因是从唾液的cDNA文库中克隆和测序,编码相对小的唾液黏蛋白。

  • MUC8基因在呼吸道组织表达,其特性还不十分清楚。

  • MUC9基因是定位于染色体lql3上,在输卵管中表达。

  • MUC13高表达在大肠和气管,中度表达在肾、小肠和胃。

  • MUC16最初在卵巢癌细胞系和组织中检出,定名为CA125,除了是肿瘤标记物,它还存在于大量正常组织中,如宫颈上皮、子宫内膜、胸腔、腹腔等。

黏蛋白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黏蛋白的种类很多,但很多黏蛋白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下面仅就几个常用的黏蛋白阐述如下:

胃癌中黏蛋白的表达

  • MUC1在正常胃黏膜中广泛分布,呈弥漫的强阳性表达。MUC1在胃癌中染色强。MUC1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明显相关。高、中分化型腺癌呈中度以上表达,累及淋巴结的比例也高;管状癌的表达比在印戒细胞癌、硬癌或未分化癌中的多;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比在弥漫性胃癌中强。

  • MUC2在正常胃底腺中不表达。MUC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呈胞质弥漫性染色,与胃癌的病理组织类型密切相关,尤以在黏液腺癌中表达最强。可以作为研究黏液腺癌的较好指标。MUC2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也有一定的相关性,MUC2主要在无侵袭性胃癌中表达,在淋巴结转移胃癌中呈低表达。MUC2还可以作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标志。在Barrett食管中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因此检测MUC2可提高返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检出率,对食管癌的早期检测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MUC1MUC2在胃癌的表达呈分离趋势,MUC1阴性的癌组织,MUC2多呈阳性。MUC2阴性的癌组织,MUC1多呈阳性,Utsunomiya等发现MUC1+/MUC2-的患者预后不良;MUC1-/MUC2+阳性的患者预后良好。因而认为将它们联合应用评价胃癌预后更有价值。 

  • 胃癌组织中MUC3MUC4表达显著增高,表达也更为弥散,染色的强度也明显增强。

  • MUC5AC在胃体和胃窦的胃小凹上皮高度表达。MUC5ACMUC6的表达在胃癌有显著的下降,MUC5AC表达既与Lauren分型中弥散型胃癌相关也和Ming分型中浸润型胃癌相关。

  • MUC6在胃体、胃窦腺体的黏膜颈细胞有很强的表达。MUC6基因在胃黏膜的癌变过程中表达下调,尤其是在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织中更明显。

肠癌中黏蛋白的表达

  • MUC1在正常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呈弥漫性均质性阳性,乙状结肠黏膜内亦存在MUC1黏蛋白的表达。MUC1正常肠黏膜无阳性表达。126例大肠癌53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2.1%,且MUC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检测大肠癌的MUC1的表达,可区分大肠癌的分化程度,而对判断预后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MUC2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结肠的杯状细胞表达。MUC2在大肠腺瘤中呈高表达趋势(100%),而在大肠腺癌中MUC2阳性表达率为58.3%MUC2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呈明显的负相关,提示黏蛋白MUC2的表达可能参与结肠直肠癌的侵袭性 。

  • MUC3黏蛋白主要存在于十二指肠和结肠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胞质中。MUC3在结直肠癌表达下调可能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几种常用黏蛋白抗体的对比

MUC1(ZA-065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MUC2(ZM-0392)在小肠黏膜中的表达

MUC4(ZM-0376)在直肠癌中的表达

MUC5AC(ZA-0664)在胃组织中的表达

MUC6(ZM-0396)在胃组织中的表达

参考文献:

[1]仲莉梅,周凯,卞卡.MUC1和MUC5AC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8,18(12):1553-1556+1688.

[2]董浩,金世禄,张建.链霉蛋白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癌组织MUC1及MUC5AC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12):1403-1406.

[3]高芳,秦金东,马立聪,等.MUC6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关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1):5176-5179.

[4]朱峰. MUC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变的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王鹏飞.MUC1、MUC2、MUC6、CDX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08):1114-1116.

[6]李杰,郭卫东,张惠洁.黏蛋白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01):66-68.

[7]Utsunomiya T,Yonezawa S,Sakamoto H, et al.Expression of MUC1 and MUC2 mucin in gastric carcinoma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J].Clin Cancer Res, 1998, 4(11):2605-2614

[8]Pinto-de-Sousa J, David L , Reis C A, et al.Mucins MUC1,MUC2, MUC5AC and MUC6 express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and clinicobiological behaviour of gastric carcinoma[J].Virchows Arch, 2002, 440(3):304-310

[9]Paszkiewicz-Gadek A, Porowska H.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ucins encoded by the MUC gene family. Postepy Hig Med Dosw[J].2000;54(2):183-9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期胃癌病理诊断(日本与西方标准异同)
病理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从“津液”学说探讨黏蛋白5AC与幽门螺杆菌黏附的关系
述评│认识和合理处理儿童气道黏液高分泌
第136期 气道痰液潴留的发生机制及其廓清策略
粘蛋白(Mucins)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