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杂谈丨为什么在古代,很多民变首领都是盐贩子出身?

相信熟悉中国古代史的朋友会发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民变事件的发起者,都是盐贩子出身:比如晚唐的黄巢、钱缪,元末的方国珍、张士诚。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符合社会科学的规律。

1、盐铁专卖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华夏先民就发现了做生意的好处,尤其是盐业的利润。

比如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处理齐国朝政时期,就大力发展盐业。在盐业带来的利润下,齐国的国力也开始腾飞,并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其实,盐业之所以前景无限,主要原因就是,盐,是人们的刚需。其实别说人类,就是动物,缺了对盐的摄入,怕也无法生活。

对于人类来说,盐的重要性,不亚于空气、水和阳光。不过,古代君主倒是没办法通过空气、水、阳光进行获利征税,但完全可以通过对盐的垄断获取收益。

因此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西汉朝廷考虑到,西汉常年和匈奴干仗,财政吃紧,需要新的税收来源。于是,西汉朝廷宣布:盐和铁,从此属于朝廷专卖。而朝廷则通过质次价高的盐铁,来获取财政收入。这一政策被后世封建王朝所承袭。

2、盐贩子

其实不用说古代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哪怕三十年前的社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也并不高:毕竟,老百姓能穿暖,是本世纪初期的事情,能吃饱,是90年代的事情;不穿补丁衣服,也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

甚至顿顿能吃上细米白面,也是90年代后期以来的事情:在这之前,很多老百姓,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舍得吃细米白面。相信这一切很多人会感到魔幻。但是,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

当然,可能90后和00后无法理解。

因此可想而知在古代社会,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水平?对于官府的盐,大多数老百姓当然消费不起。于是,催生了私盐贩子:毕竟,制盐工艺不难,对于私盐贩子来说,搞到盐也容易。而销售盐,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按照封建时代的法律,私盐贩子,从做了这个行业开始,就意味着一旦被官府抓获,必然难逃一劫。

换句话说,古代的盐贩子,和当代的毒贩所承担的风险是差不多的。当代的毒贩是亡命徒,其实古代盐贩子,也是这样的情况。

当然区别是有的:古代盐贩子的存在,对老百姓来说,是双赢。老百姓获得了消费能力之内的盐巴,而私盐贩子也获得了收益。而毒贩属于造孽。这一点是本质不同的。

3、江湖中人

其实,职业对人往往具备塑造功能。

私盐贩子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想要从事这个行业,需要智勇双全。所谓智,指的是需要防止被官府发现,同时也要防止遇到同行黑吃黑,并且,对于经营活动中的突发事件,需要有及时妥善处理的能力。

所谓勇:就是需要做到临危不乱,同时也敢于承担一切后果。其实小编生活中遇到不少青年,骨子里特别想成为像“唐山九恶”那样的人。但很多人连偷鸡摸狗都不敢,甚至真让他做贼,怕是都得打哆嗦。换而言之,做贼,需要心理素质,需要勇。

而且,私盐贩子这个行业容错率很低。一旦错一点,不是被官府诛杀,就是被同行火并。

而且,私盐贩子和各行各业都打交道,所以,在王朝后期,对基层统治力减弱的时候,私盐贩子往往具备组织造反,领导起义的能力。

对于私盐贩子来说:贩卖私盐和造反都是杀头的罪过。因此他们没有心理压力。而且,利润角度来说,造反一旦成功,那利润简直是不可估量的。

比如五代十国的吴越国开国国王钱缪大王,就是典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私盐贩子”推翻元朝:为何关于“盐”的争夺堪称古代“石油战争”?
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历史
历史上的那些“盐”事儿
五千年封建王朝,成也盐政,败亦盐政。古代官盐与私盐的历史
历代严禁「私盐贩售」,为何总有人不怕“铁拳”? | 循迹晓讲
揭秘:古代“刀口下过活”的最高危、最暴利的行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