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福强:好的家校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谈到学校的生态建设,就不得不说到极为敏感的家校关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原本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教育的合力。这本来是个显而易见的常识,但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者的关系却变得“微妙”起来。

校长、老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渐渐掉价,几乎掉到了扶不起来的地步,社会上所谓的尊师重教,成为停留在表面的“文章”,完全没有了发自内心的尊重。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家长发出“教育诟病加身”的声讨,双方“剑拔弩张”,甚至“对簿公堂”的事件屡见不鲜。当然,也有另外的极端,不少班级为了有效沟通而建立的QQ群、微信群,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人情江湖”,家长们变着法子在群里吹捧、赞美老师,刷存在感,俨然成了“拍马屁群”。

一方面是积极“维权”,恨不得置老师于“死地”,另一方面却是积极“献媚”,处处以老师马首为瞻。一冷一热,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实质却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畸形家校关系的典型反映,不过方式不同而已。从中折射出家长的紧张、焦虑、紧绷的神经:要么紧张到动用公权力去应对老师管教孩子的行为,结果给自己和老师留下污点,也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么紧张到在群里不断“露脸”,引起老师的注意,以此博得老师有可能对孩子“高看一眼,厚待一分”,生怕孩子遭到冷落和偏见。其结果是,家校之间互信度降低,教育效果减弱。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家长维权意识的提高,相关政策的界限模糊,个别教育人的道德败坏、吃拿卡要,现行升学制度与中小学教育减负政策的方向相左,等等。但我认为,在家长和学校这一对矛盾中,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学校,应该起着主导作用。

大凡家校关系紧张,通常与学校开放度偏低,家长缺乏了解学校的路径,反映问题渠道不够畅通有关系。这种不了解、无处“诉冤”、“诉苦”的状况,很容易使一些开始并不严重的小矛盾因误解而被迫放大,直至演化成无法收拾的局面,导致双方都成为输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开放校园,让家长走进来,同时建立起家长建议或投诉的渠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我见过不少学校设立所谓的“校园开放活动”,但这种开放通常会精心“准备”、细致谋划,什么能看,什么不让看,思路格外清晰。一所学校就像经过了美颜相机一样,给人呈现的是失真的“美”。但缺少了“真实”的美又能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呢?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把家长当作了“外人”,与那些到学校来参观的官员或同行们没有区别。除了宣传之外,家长担心的、不解的问题依然存在,开放活动根本达不到促进问题改进的作用。

家委会值班制是我在学校管理中坚持推行的,我称之为“用第三双眼睛看学校”。学校家委会成员轮流排班,每周一至两次在学校全天候值班。值班期间,他们可以凭借证件进出学校所有场所,并发现问题整理反馈给家委会负责人。另外,他们专门负责处理家长信箱中的家长信件。我最早在学校推行这一制度的时候,几乎遭到了学校管理团队所有人的反对,大家的理由是,学校并不完善,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如果家委会的人每天这么自由地活动在学校里,这些问题岂不是全都“露馅”了?如果传到家长耳朵里怎么办?会不会给学校带来危机?甚至有人提议,值班可以安排,但要限定活动区域。在我的“固执”下,家委会值班制在争议中启动了。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先前疑虑的事并未出现。家委会的成员值班非常认真,他们完全把自己当作了学校的一员,去及时发现、反馈他们看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平时在大家眼里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一些不良现象,因为这样一个特殊视角的观察而得以改变。他们不仅没有因为学校存在不足而产生不满,相反,因为值班过程中看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辛苦和用心,而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原本学校的一些做法、政策,因为缺少中间解读环节而被家长质疑,在家委会值班后,他们主动承担起相关的解释工作,更让家长们信服。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家委会开始值班后,大门外家长信箱的投诉信件明显减少了,每封信最后的处理意见因为值班家委会成员的介入而满意率大幅度提升……

一个简单的举措为什么会带来如此显著的效果?我认为,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决定着管理思维和管理行为。当我们真心诚意不把家长当作“对立者”严防死守,而是把他们拉进学校这支队伍,变成“自己人”,双方的力量开始合二为一,彼此相互信赖,从而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

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要不断向教师团队传递。在学校中,我一直引导教师,千万不要把家长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那种动不动就“请”家长,试图动用家长的“威严”甚至“武力”来收拾学生的做法,最不可取。更不要把家长当作自己发泄工作怨气的“工具”,孩子犯错却将怒火撒到家长头上的做法,既暴露了自己的无能,也容易被家长看不起。要时刻记住,自己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双方要消除分歧,力争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无论何种原因,把家长推向对立面的做法都会得不偿失。

此外,家长会也是影响学校生态的重要一环。我主张家长会的“集体备课制”,将家长会的主题、内容、重点问题的表述方式有个基本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再去发挥或扩展。我对家长会成败曾提出一个基本判断标准:家长会结束,你们班的家长是带着对学校、老师和孩子的信任和希冀离开,还是带着质疑、失落甚至愤怒离开?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衡量,不难发现,那些一味指责家长、批评孩子但又给不出合理化建议的家长会,显然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而这在我们当下的学校,恰恰是常态。不少班主任在压力之下,把家长会当作发泄情绪的机会,把内心的“垃圾”毫无顾忌地丢给家长,造成对学校教育生态不可弥补的损害。

当然,这样说,并非要求学校和老师对家长“百依百顺”,恰恰相反,对双方的职责边界,学校必须有意识地厘清,并敦促家长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学校这方“池塘”的纯净,不至于因为常常被丢入垃圾而变得混乱不堪。

2017年8月,我在江苏常州工作。学校开学的第一个七年级新生家长会,因为两件事的刺激,促使我在临上台之前将原本确定好的讲稿完全放弃。第一件事是我们组织入学摸底测试,一个妈妈忘记了时间,造成孩子缺考,原本无关紧要,但任凭我怎么解释,妈妈仍旧哭哭啼啼,仿佛天塌了一般,她认为自己彻底“毁了”孩子。第二件事是分班结果出来后,有一个班主任提前电话通知了家长,而网上的信息还未公布,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时间差,家长群里人声鼎沸,谣言四起,有人斩钉截铁地说这个班是“快班”。他的逻辑是:不然,这个班怎么先通知了?

针对弥漫着的“不信任”的气氛,我把发言题目定为《五个问题决定不同人生》:

第一个问题:家长对孩子伤害最大的情绪是什么?我认为是焦虑。家长的不理性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焦虑,是一种病,得治。

第二个问题:家长和学校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认为是一家人。选择了,就要相信,选择了,就得像一家人一样去过。

第三个问题: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做人。提倡家长恪守“我就是教育”的信条,以身作则。

第四个问题:决定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认为是自我管理。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第五个问题:在教育孩子中最容易失败的一类家长是什么?我认为是有知识,没文化。不要用指责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学校和老师的做法。

那次讲话我毫不客气,我强调说,五个问题,五种答案,五种结局,家长朋友,你来决定!我希望以此让家长警醒,老师、家长、孩子“责权利”的边界在哪里?一些事到底该谁负责?发言产生了较大影响,以至于被家长们戏称为“王校长怒怼家长”。

如果非要将其称为“怒怼”,我认为值得。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形态,有着各自不同的教育职责、功能和价值,需要双方明晰“游戏规则”,不能越过各自一方的边界,去无知无畏地妄加干涉另一方的活动,去唯我独尊地充当另一方的“权威”和“话语霸权”。家校合作的边界意识有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主体双方在遵循各自规则的过程中,真正形成一种平等、尊重、配合、支持、信任、理解和互补的积极合作关系,自觉做到不越界、不错位,只有这样,家校合作才能真正取得我们预期想要达到的理想教育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接手一年级,我们可以怎么做(报名)
如何优化家校合作?老师们为你支招!||网研第八期
名校家校合作经验分享笔记,供参考
家校共育的使命,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学校更像学校 | 一周精读
名校之道(6)|让每个生命绽放灼华——平度市实验中学的精神品质与实践探索(六)
良好的家校关系需要主动建立和维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