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侯白头山遗址发现炭化粟颗粒

闽侯白头山遗址出土的昙石山文化陶片。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1日,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发布2018年度福建省考古工作首批成果。在闽侯白头山遗址发掘中,通过浮选,在昙石山文化层中发现炭化了的人工栽培的稻谷、粟(小米)、黍等植物颗粒,其中炭化粟颗粒的发现是闽江下游目前已知最早的旱作农业证据。

据厦门大学历史系葛威介绍,我国目前最早的驯化粟标本发现在内蒙古兴隆沟第一地点(距今8000年左右),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近年来,厦门大学与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合作,在霞浦屏风山遗址、黄瓜山遗址,三明明溪南山遗址,武夷山葫芦山遗址,闽侯白头山遗址中都发现有粟的炭化颗粒。

由于福建大多数遗址出土粟的数量均偏少,无法进行直接测年,明确确切年代。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通过人和家养动物骨胶原同位素分析、获取,利用粟的间接信息,并对人和动物骨胶原进行直接测年。通过对上述几个遗址的人及动物骨骼研究,揭示粟到达福建地区的最早时间应该在约5000年前。

白头山遗址位于闽侯县荆溪镇港头村白头自然村,该遗址为一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有昙石山下层文化、昙石山文化、黄瓜山文化、晚商时期等各时期的遗存。

在1日正式发布的2018年度我省文物考古工作汇报成果中,由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联合发掘的闽侯赤塘山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也在列。

据福州市文物考古队林峰介绍,该遗址共发掘商周土坑墓10座,器物26件。其中两座出土器物与黄土仑遗址出土器物相同,年代大致为商代晚期,其余8座土坑墓随葬品数量减少,包含方格纹大罐、席纹带盖罐、原始瓷豆等,同昙石山文化上层器物相似,年代大致为西周时期。

同时,赤塘山遗址考古发掘还发现东晋墓13座、南朝墓12座、唐代墓7座,器物136件。林峰表示,六朝至唐墓葬群的发现对研究福州地区此时期的丧葬风俗提供丰富实物资料,可成为今后闽江下游地区六朝到唐墓葬的断代标尺。(记者 吴晖)

作者:吴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流 碰撞 融合 传承 发展视野下的好川文化 记“好川文化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一万年来,谁在制作使用釜?
吉林市的桥文化(44)长蛇山遗址
福州有没有文化?
牛鼻山遗址与昙石山唱和开闽地“山海经”之先声
古饶藏着座“飞来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