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静脉球瘤影像学表现

介绍

颈静脉球瘤(GJT)是发生于颈静脉球穹窿部和鼓室部位的肿瘤,来源于副神经节,也称副神经节瘤。由Rossenwasser于1945年首次报道,来源于颈静脉球穹窿部的称为“颈静脉球体瘤”,来源于鼓室丛的称为“鼓室球瘤”,大型肿瘤往往难以区分是鼓室来源或是颈静脉孔来源。该病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在颞骨肿瘤中并不少见,女性多发。病理表现为富血管组织,肉眼观很像血管肉芽组织,多为扩张的薄壁血窦,无收缩功。

临床表现

耳部症状往往为首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常为首发症状,耳鸣与脉搏相一致,压迫同侧的颈静脉,耳鸣即消失,此为颈静脉球瘤的典型症状。部分病人表现为颅神经损伤,如周围性面瘫。耳镜检查常在鼓膜后下方甚至外耳道内见到红色团块,听力学检查提示为传导性耳聋

影像学表现

CT显示静脉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生长较大时常推压周围软组织并破坏周围骨质,可广泛侵犯周围的结构,如中耳鼓室、内听道、岩尖、面神经管等结构,表现为广泛的骨质密度减低和不规则骨质破坏。鼓室球瘤则表现多局限于鼓室腔内小肿块,常破坏听小骨。但肿瘤较大,往往显示较为广泛的骨质破坏。采用薄层高分辨CT并MPR多层面重建显示更为清楚,尤其是听小骨骨质情况,因此采用CT扫描对骨质破坏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CT增强

MRI可以清晰肿瘤的大小、确切部位、形态、范围、生长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T1WI多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稍高信号,由于颈静脉球瘤血供丰富,在瘤体大于2cm时,T1WI及T2WI均可显示血管流空,即“椒盐征”,增强扫描肿瘤均明显强化,其内可见到流空血管影,强化高峰出现在150s,10min后缓慢下降,此特点可以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T1WI轴位


T2WI轴位


T1WI增强压脂

另一患者


T1WI轴位


T2WI轴位


T1WI增强压脂

鉴别诊断

①神经鞘瘤,一般不侵犯中耳,多发生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位置靠内,由于颈静脉球瘤多起源于颈静脉球顶部外膜或下鼓室及鼓岬,因此常位于颈静脉孔的偏外侧,强化扫描神经鞘瘤没有GJT强化明显,且其内常可见囊变坏死区;

②高位颈静脉球,正常颈静脉窝顶多不超过蜗窗水平,超过者称颈静脉球高位,临床出现搏动性耳鸣症状,CT可以清楚显示类圆形骨孔影,边界清楚光整,鼓室壁骨质局部缺失,MRI显示异常信号灶边界清晰,局部无占位效应;

③脑膜瘤,MRI平扫信号通常较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并出现脑膜尾征,CT平扫有时可发现不规则钙化灶;

④中耳的炎症及胆脂瘤,起病及病程不同。如颈静脉球瘤伴有面瘫及耳道流脓、流血,还要同中耳恶性肿瘤鉴别,后者病程短,起病急,影像学表现破坏范围更广。


参考文献:

[1] 董燕,董季平,杨想春,杨军乐,邬小平.颈静脉球瘤25例CT及MRI检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04):449-451.

[2] 彭哲,王国鹏,田俊,谢静,张奥博,刘良发,龚树生.颈静脉球瘤10例诊疗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2,28(05):69-74.


撰稿人:                       审稿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学习] ''''面神经鞘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颈静脉孔区常见肿瘤
[深度学习] ''''颈静脉球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头颈影像] “鼓室球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原创] (鼓室、乳突)软骨肉瘤,I-II级
左侧颈静脉窝高位CT病例(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