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从正补法思想浅谈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张氏之学,宗奉《难经》、《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并受刘河间火热理论及其用药寒凉的影响,形成了以攻邪祛病为核心的独特学术思想,临证多尊崇汗、吐、下三法,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观点,然对于补法的看法也独树一帜,在《儒门事亲·补论》中其弟子麻九畴指出:“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是则补之之义。”其已将“有余者损之”这种通常意义的祛邪之法明确列入张氏补法的范畴。张从正在阐述补法时亦说:“余用补法则不然,去其气之偏胜者,其不胜者自平矣。医之道,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故“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这些论述均反映了张氏攻邪即是补虚,祛邪足以扶正的学术思想。

一、攻邪中蕴含补法

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明确指出“下中自有补”,“下药乃补药也”。他认为“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并不仅仅局限传统意义的通便、逐水方法。只要有邪实的存在,就可应用下法。下之病邪可去,壅滞可除,达到促使气血流通,恢复人体正气的目的。“陈菀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便是明证。同时,张氏在使用攻下剂时,并非单纯的使用攻下药,而是攻中寓补,攻补结合。张氏常用的诸多方剂是属于攻补兼施的:柴胡饮子由柴胡、人参、当归、白芍、黄芩、大黄、甘草组成;人参散由人参、石膏、滑石、寒水石、甘草组成;神功丸由人参、大黄、诃子皮、麻子仁组成等等。

二、攻邪后运用补法

张从正十分注重药后食补,病蠲后补之。他主张“及其有病,当先诛伐有过。病之去也,粱肉补之”,“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相五脏所宜,毋使偏颇可也”。祛除致病邪气之后,让病人进食五谷,利用五味之性,针对机体所需补益,使五脏六腑安适,精气调和。用食补的方法恢复人体的正气,促进机体的康复。他尤其注重病人的胃气,曰:“善用药者,使病去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其明确指出胃为水谷之海,人之四季以胃气为本,饮食五味是人身正气的主要来源,是滋养身体的最基本物质。在人体发生疾病之后,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饮食疗法来扶养正气。因此,他强调以食物补虚调养,能够正常摄入所需营养物质,这就是掌握了补法的真正内涵。但张从正也并不反对药后药,在应用汗、吐、下三法攻除邪气之后,他认为可使用补药滋补养正,助正气驱散余邪。主要运用养阴清热,健运脾胃,调气和血等补益之法,以此来“和平脏腑,调养阴阳,食进病愈”。

三、直接应用补法

对于纯虚无邪的虚损性疾病,张从正也会直接采用“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其曾明确提出,“余尝用补法,必观病人之可补者,然后补之”。如他创制无比山药丸治疗病人虚劳,多日无力,别无热证者;用加减八物丸、当归饮子治疗男子肾虚;用当归散治疗妇人血崩;用养脾丸治疗小儿久泻不止转为秋深冷痢等。张从正运用补法强调的是辨证用补,反对无原则的滥用、妄用补法,注重在严密、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当补则补,提出“可调则调,可补则补,各量病势,勿拘俗法”的思想。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可用补法;脉细、皮寒、气少、泻利前后、饮食不入,为五脏皆虚,治疗当用补法;多日虚损无力、下元极虚之虚损病症,治疗亦用补法。其补虚方药多选用补性平润,偏温不燥,偏凉不寒,补不滞腻之品,体现了张氏注重“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的思想。

总之,张从正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医学家,诸法皆通。张氏补法的内涵广泛,思想独特,通过多种途径而达到促进气血宣通,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客观效果即为补法。由此可见,张从正不仅是攻邪派的鼻祖,也是运用补法的高手。


编辑:屈应辉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从正虽以攻下著称 但其运用补法也具有独到的经验
金元四大家-张子和
国医大师李今庸:中医补法与泻法的正确打开方式!
学习按摩
(2)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补法攻法用用药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