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淑真和郑思肖的菊花诗,四句诗,有两句基本相同
九月正是菊花开放的时候,故又称为菊月。桂花已经开过了,梅花还没有到来,此时是菊花当令,因此古人簪菊赏菊,写菊花诗,把秋风萧瑟的九月弄得红红火火。

在欣赏古人菊花诗歌的时候,发现朱淑真和郑思肖两首诗,四句诗有两句基本相同。朱淑真是南宋初期人,郑思肖处于宋末元初,郑思肖有化用朱淑真诗歌的可能性。
虽然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借物传情,但两首的含义有所不同。朱淑真着重在婚姻爱情方面,郑思肖则着重在政治方面。
《黄花》朱淑真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是仅次于李清照的宋朝女词人,相传她的婚姻不幸,嫁给一个俗吏,终生不得幸福,抑郁而终。这首诗看起来在写菊花,其实是寄托着作者朱淑真的婚姻遭遇。

诗歌前两句是在写菊花。菊花在人工培植之前,就像野花一样漫山遍野地生长,故而说是“土花”。它颜色多样,有红有白有紫,因为黄色为主流,故而称为“黄花”。
菊花在秋天迎着风霜开放,与春天的百花比起来,可称得上是黄花晚节了。但是与风霜的势力相比,菊花毕竟是草本,它终究抵抗不住这越来越严重的寒冷。
诗歌的后两句重在议论抒情。菊花虽然枯萎,但它仍然饱含芳香坚守在枝头。不像其它的黄叶那样,在半空中飞舞坠落,化作尘泥被别人践踏。

朱淑真这首诗就是以菊花自比。她的婚姻虽然不幸,但她不会任人摆布,不会向命运低头,仍然要发出抗争。就像菊花那样抱紧枝头,坚守自己那一份清香。
《寒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是郑思肖的《寒菊》。作者处于宋元之交,当时蒙古统治者对汉人实行同化,手段无不用其极。郑思肖通过描绘寒菊的形象,表达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那种坚贞不屈的信念和追求。
诗歌前两句写菊花的独立形态。它是秋日之花,不与春花争夺春光,所以说是“不并百花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实际上就是不向元朝投降,不被元朝的名利所引诱。

诗歌的后两句是抒情,表达菊花在疏篱上迎霜开放,最后即使是枯萎也要抱紧枝头。这里菊花是孤傲清高和信念理想的象征,宋亡后诗人隐居苏州,所居南向,所画兰花无土,以示不忘故国。
郑思肖诗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可能是化用朱淑真《黄花》中“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但是意义却更进了一层。
郑思肖的“枝头抱香死”比朱淑真的“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更为义无反顾。而且“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北风”,暗指北方的蒙古汗国,表现了作者反对元朝向往宋朝的坚强意志。

从以上内容来看,朱淑真和郑思肖的两首菊花诗,虽然短短四句诗,后面两句文字基本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而且在古诗文创作中,化用前人的诗句也很常见,无可非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郑思肖《寒菊》
(宋)郑思肖《寒菊》
郑思肖《寒菊》古诗欣赏
南宋一位不知名诗人,却写出一首千古爱国诗篇,震撼人心!
宋诗里最经典的一首咏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6寒菊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