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脑病肾虚血瘀证的病机特点

肾虚血瘀证是中医脑病的重要证候,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证候的论治与深入研究。笔者就此进行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1.肾虚于下而髓亏于上

肾虚血瘀证的发病之本在于肾虚,从脏腑关系言,生理上肾精充盈则上通于脑,病理上肾虚于下则髓亏于上。

1)肾精充盈则上通于脑

脑,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其外为头面,其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和发出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素问·五脏生成》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脑由精髓汇集而成,与脊髓相通,而髓由精化,精由肾藏,故脑与肾关系密切,如《医学入门·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说:“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髓则肾主之。”并且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充养才能充盛,故脑髓的充盈,不但与肾精密切相关,而且与五脏六腑之精有关。五脏六腑精气充盛,充养肾精,则肾精充盈,肾精充盈,则脑髓充满,故脑能正常发挥其各种功能。

正因为肾精化生脑髓,从而保证脑神之用,所以彭用光说:“肾受精气故神生焉,传曰:聚精会神此也。”(《体仁汇编》)只有肾气旺盛,肾精充足,才能生髓而上通于脑。

就肾的作强之用和伎巧之所出而言,更证明肾与脑的关系极为密切。“作强”是指坚强的工作能力,“伎巧”是指思维活动灵巧。理解作强、伎巧的功能要从肾与脑的关系去理解。因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髓又上通于脑,脑为髓海,府精神明。故精足则令人能力坚强,智慧灵活。实际上作强之功赖于脑髓充足,脑髓充足又由于肾精充足。而伎巧之所由出,乃脑之神明为用的结果。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肾藏志。”记忆事物者谓之志,唐容川《内经精义》说:“事物之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经。盖肾生精,化为髓,而藏之于脑中。”章满义在《图书篇》倡“肾主德智”,智即智慧,所谓“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无疑,伎巧是智慧运用的结果。

意志、智慧都源干肾精,而又无不与脑相关,所以蔡陆仙在《中国医药汇海》中说:“人之才力均出于脑,而脑髓实由肾主之。肾生精,精生髓,髓生骨,骨系着于脊骨第十四椎下,是为命门,为人脊最深之窍,即输精入脑之所。人第知脑力足则才智精力从生,而不知所以生之者在肾……脑髓生于肾精。”“精足则髓足,髓足则脑充,伎巧之所以出,故肾为作强之本也。”

《大小诸证方论》说:肾气上通于脑,而脑气下达于肾,上下虽殊,而气实相通。金正希说:“人之灵机记性皆在于脑,小儿精少脑未满,老人精虚脑渐空,故记性皆少。脑原于肾,非明证乎?”这些都是肾---脑的生理关系。

2)肾虚于下则髓亏于上

脑为髓之海,髓由肾精所生,所以肾精亏,髓海不足则脑虚。正如《灵枢·海论》所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亦云:“上气不足,脑为之苦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这里不难看出:肾藏精,其作强之用是通过脑神之用来实现的,如髓海不足,必然导致脑神失用。

若素体禀赋不足,或劳倦过度,或房事不节,或久病失养,皆可耗伤肾之精气(阴精或阳精),肾精亏虚而不能上充于脑髓,则脑髓不能充满,脑失其用而脑病作矣。并且肾之阴精受损,既可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导致脑病,又可因水亏而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火独亢,心神受扰而出现失眠、狂躁等神志不宁症状。

2.络病上及于脑

肾虚血瘀证的发病部位在于络脉。从经络关系言,生理上经络上循于头,病理上络病上及于脑。

在十二正经及任督脉共十四条经络中,有十一条经络上循于头。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六阳经均行经头面部,故《难经·四十七难》说:“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诸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是:阳明经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主要行于侧头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头后部。诸阴经并非尽如《难经·四十七难》所言“皆至颈、胸中而还”,其中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上达目系,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均行达头面之深部或巅顶。

脑为元神之府,血脉和畅则神得昌宁,当络脉出现病变,如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瘀塞等病理改变,都可以通过经络循行而上行于头,引起脑络血脉不畅则神不安宁而痛、晕、呆、痫、厥诸症均可作矣。一般而言,若头部突受外伤,血脉运行受阻,或气机阻滞,运血不畅,血脉自痹;或年老体弱,全身功能日渐减退,血脉运行日渐涩滞;或风阳升扰,影响头部气血运行之道,血溢于外而成离经之血,皆可使头部血脉运行失于流畅,甚至瘀塞不通,从而影响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脑病的发生。

3.肾、精、髓、络、脑五者同病

肾虚血瘀证是肾、精、髓、络、脑五者同病,不是五者之中的单一病变。这五者之中,肾虚是基础,络瘀是关键。

肾生精,精生髓,髓藏于脑,肾足则精旺,精旺则髓盈,髓盈则脑得所养,脑得所养则主精神意识和主感觉运动的功能正常;肾亏则精少,精少则髓亏,髓亏则脑失所养,脑失所养则主精神意识和主感觉运动的功能异常,这是虚的方面,从虚的方面看,肾虚是发病基础,是在肾-精-髓-脑系统中的启始因素。

络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行血气,血气运行畅通则脏腑百骸能够得到渗灌,脑也就能得到濡养,从而发挥出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络脉出现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瘀塞等病理变化,血气运行的通路不畅通,脏腑百骸得不到渗灌,脑部失于濡养,也可以出现主精神意识和主感觉运动的功能异常,这是实的方面,从实的方面看,络瘀是关键,无论气机不畅或体虚不荣都将出现络瘀这一病理因素。

4.易虚难复,易瘀难通,易入难出

肾虚血瘀证还存在易虚难复、易瘀难通、易入难出的病机特点。

(1)易虚难复

易虚,指脑髓受肾的影响,也容易出现虚证;难复,指脑髓一旦出现虚损病变,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常。脑髓亏虚的根本在于肾精不足,肾精的来源,以先天之精为本,并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而且先天与后天之精相互促进,相互辅助,如此人体之精才能逐渐充盛。脑髓亏虚病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人年四十,阴气自半”,此时先天之精已经不足,只能靠后天之精的充养,而后天之精在难以得到先天之精促进和辅助的作用下,更难以及时充养,肾精得不到充养,不能生髓上充于脑,脑髓之虚又何以补充,所以说脑髓易虚难复。

(2)易瘀难通

易瘀,指脑部络脉病变,易于出现瘀滞的病理变化;难通,指脑部络脉一旦出现瘀滞病变,既难以复通,又难以选择复通的方法。已知全部的络脉从经脉分出来后,象树枝样逐级细分,由别络至缠络、系络,直至其终端组织孙络,明代张介宾在《类经》中说:“络之别者为孙,孙者言其小也,愈小愈多矣,凡人遍体细脉,即皆肌腠之孙络也。”络脉结构细小,末端直接与脏腑组织相连,是营养代谢进行的场所。随着络脉分支层次的增多,络体愈加细窄迀曲,络中气血的运行渐趋缓慢,以利于营养物质向脏腑组织的渗灌并与代谢废物充分交换。因此邪客络脉,影响络中气血的输布环流,易致络脉瘀滞状态。滞和瘀尚有程度的不同,一般先有气化功能失常,络气郁滞,或络气虚乏推运无力而滞,气化不利则津凝为痰,气失流畅则血行涩滞,痰瘀阻滞,络脉由滞到瘀,导致络脉运行气血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甚则瘀塞不通,不通则痛,久痛不己,痰瘀阻络进一步影响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加重气滞,故《灵枢·痈疽》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这种病机变化的恶性循环导致病情迁延难愈,故清代名医叶天士力倡“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正是反映了络病易瘀难通的发病学特点。肾虚血瘀证就是病在脑络,也具有易瘀难通的病机特点。

(3)易入难出

易入,指病邪易于进入脑络,从而导致脑络病变;难出,指病邪一旦进入脑络后,难以再从脑络中清除,导致病情缠绵难愈。脑络是阴络的一种,循行体内布散于脏腑,正如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所说:“以络脉为言,则又有大络孙络在内在外之别,深而在内者,是为阴络……浅而在外者,是为阳络。”由于病位深,病程长,正虚邪恋,病邪盘踞脏腑之络,疾病缠绵难愈,故张聿青在《张聿青医案》中明确指出:“横者为络,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正道出了邪气一旦进入脑络等阴络,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络道,病邪易入难出,胶痼难愈的病机特点。

综上可知,肾虚血瘀证其病位在肾----脑系统,病性为虚实夹杂,虚在肾、精、髓,实在脑络瘀滞,主要具有肾虚于下而髓亏于上,络病上及于脑,肾、精、髓、络、脑五者同病及易虚难复、易瘀难通、易入难出等病机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黄饮子治疗老年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髓亏虚型痴呆[髓海不足,脑络空虚,神机运转不能引起的痴呆]
从督脉论脊髓和脑病发病机制
滋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脑病的经验
《黄帝内经》论“脑病”
沈舒文脑病证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