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儿科学源流歌诀

[歌括]

儿科史载有扁医[1]巢氏论源[2]邈方期[3]

颅囟纯阳脉痫痢[4],圣钱直诀五脏基[5]

新书总论集病广[6],痘疹儿斑记时疑[7]

活幼新儿纳惊候[8],保婴集案重肾脾[9]

准绳[10]广博集众论,万氏有余护胃依[11]

辨证纲领小儿则[12],谈源议治百问提[13]

精当便咏有要诀[14],面诊推燋铁镜宜[15]

陈氏集成指纹诊[16],三焦六气解儿痍[17]

[注释]

[1]扁医:扁,指扁鹊,为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儿科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2]巢氏论源: 巢氏,指巢元方;论源,一指《诸病源候论》,二指该书详论儿科外感内伤255候的病源、证候。

[3]邈方期: 邈,指孙思邈;方,指《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共收录儿科用方380首。

[4]颅囟纯阳脉痫痢:颅囟,指《颅囟经》;纯阳,指婴幼儿体属纯阳;脉、痫、痢,分别指小儿脉法、惊痫、痢疾。

[5]圣钱直诀五脏基:圣钱,指儿科医圣钱乙;直诀,指《小儿药证直诀》;五脏基,指建立了五脏辨证体系。

[6]新书总论集病广:新书,指《幼幼新书》;总论,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集病广,指二书收集儿科各类疾病广泛。

[7]痘疹儿斑记时疑:痘疹,指《小儿痘疹方论》;儿斑,指《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记时疑,指二书记载了痘疹类、天花、麻疹等时行疑难病的诊治。

[8]活幼新儿纳惊候:活幼,指《活幼口议》与《活幼心书》;新儿,指新生儿学;纳惊候,指归纳了惊风四证八候。

[9]保婴集案重肾脾:保婴,指《保婴撮要》;集案,指汇集列入小儿各科医案1540则;重肾脾,指五脏辨证中重视脾、肾二脏。

[10]准绳:指《证治准绳·幼科》。

[11]万氏有余护胃依:万氏,指明代万全;有余,指 “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护胃,指“保护胃气”。

[12]辨证纲领小儿则:辨证纲领,指“表里寒热虚实”;小儿则,指《景岳全书·小儿则》。

[13]谈源议治百问提:谈源议治,指详述病源与证治;百问提,指《婴童百问》列出儿科病证100条。

[14]精当便咏有要诀:精当,指立论精当;便咏,指便于咏诵;要诀,指《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15]面诊推燋铁镜宜:面诊,指望面色、审苗窍;推,指推拿;燋,指灯火十三燋;铁镜,指《幼科铁镜》。

[16]陈氏集成指纹诊:陈氏,指陈复正;集成,其义有二,一指《幼幼集成》,二指该书广集古方、单验方和外治法;指纹诊,指指纹诊的方法和辨证纲领。

[17]三焦六气解儿痍:三焦,指三焦分证;六气,指六气病因;解儿,指《温病条辨·解儿难》;痍,指疾病。

[串解]

综观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始自于远古至南北朝为萌芽期,即有扁鹊为小儿医,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隋代有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详论儿科外感内伤病因证候255候。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首列“少小婴孺方”2卷,分9门,收录儿科用方380首;刊行于唐末宋初、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论述小儿脉法及惊、痫、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证治。

宋代儿科之圣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建立了五脏辨证体系;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是当时世上最完备的儿科学著作;同时期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20卷,广泛收录论述了儿科各类疾病;陈文中所著《小儿痘疹方论》与董汲所撰《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则记载了痘疹、天花、麻疹等时行疾病的诊治。

元代曾世荣编著的《活幼口议》《活幼心书》,较早地集中论述了中医新生儿学,归纳了惊风四证八候,提出镇惊、截风、退热、化痰治法,立琥珀抱龙丸、镇惊丸等疗惊方。

明代有薛铠、薛己父子著《保婴撮要》,论小儿各科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则,发扬五脏辨证学说,尤其重视脾、肾二脏;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内容广博,集众书之长,又参以己见;万全著《幼科发挥》《育婴秘诀》《片玉心书》等儿科专著,倡导“育婴四法”,系统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及“首重保护胃气”的治疗观点;张介宾在其《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提出了儿科重在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纲领及小儿“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上“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等观点;鲁伯嗣著《婴童百问》,详述儿科100种病证的病源与证治。

至清代,《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立论精当,便于咏诵;夏禹铸著《幼科铁镜》,重视望诊,重视推拿,用“灯火十三燋”治疗脐风、惊风经验独到;陈复正著《幼幼集成》,倡导指纹诊,广集古方、单验方和外治法;吴瑭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临床用药注意点,以及六气为病、三焦分证、治病求本等观点,对儿科外感、内伤病的辨治具有指导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与五运六气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广东儿科著述丰
万全其人及对儿科学的贡献
历代儿科名家名作介绍——《小儿药证直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