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体诗的章法



近体诗章法(一) 

所谓近体诗章法,即近体诗谋篇布局的法则,也就是一首诗组织成篇的结构艺术。通常有起、承、转、合(结)四个层次。 元代傅若金《诗法正论》载:“或又问作诗下手处,先生曰:作诗成法有起承转合四字。以绝句言之,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转,第四句是合。律诗第一联是起,第二联是承,第三联是转,第四联是合。”这是从近体诗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构规律,又转而指导近体诗创作,为谋篇运思指示门径,这一法则也常广泛适用于其他文学作品中。   

或对景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俺个人以为,起句一般要紧扣主题,交待事与物,总括全诗,或定基调,或统领全篇。  

至于具体方法,俺个人以为从以下十法入手:

(二)缘事法。即先借一件与题旨有关的事情引起下文,可借眼前事,也可借史实或传说起句。如李白《赠汪伦》之“李白乘舟将欲行”句;崔颢《黄鹤楼》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三)托景法。先借景物造成与主题相关的氛围,逐步引出题旨来。绝句如张继《枫桥夜泊》之“月落乌啼霜满天”;律诗如杜甫《登高》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四)议论法。即先发表议论,后追述作者志向和抱负。绝句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之生当作人杰;律诗如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之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五)抒情法。即先以抒发作者个人感情起句,再引景入胜。绝句如李商隐《登乐游原》之向晚意不适;律诗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六)忆史法。以追述古迹或史迹起句,再引出下文。绝句如章碣《焚书坑》之竹帛烟销帝业虚;律诗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之王浚(繁体)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七)追忆法。即以追忆作者过去曾经经历的事起句,再引出自己的感慨。如崔护《题都城南庄》之“去年今日此门中”;王播《题惠明寺》之“三十年前此院游”。  

(八)设问法。如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是设问语;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是自问自答;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不问自答;刘克庄《戊辰即事》“诗人安得有青衫?”是反问(或叫反诘)。  

(九)比兴法。即以传统的景或物比兴起句统领全篇。如贺知章《咏柳》之碧玉妆成一树高;李峤《送李邕》之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   

(十)对偶法。即以对偶句开头起句,再从其他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述。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维《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至于这块第二部分:承句四法、转句四法、合句七法留待下次交流吧。

近体诗章法(二)   

一、承句四法   
承句是承接上句,引出下句的,要连贯自然,才能发挥好。杨载《诗法家薮》云:承句要稳健”“要接破题,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俺个人以为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点题法:如王昌龄《西宫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承句春恨把西宫字点出来了,恨由怨生也。   

(二)补充法: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承句补充说明了身在异乡的人内心的思情。  

(三)衔接法:如张藉《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承句中秋风起时思愁生,万千思绪牵肠,两句衔接紧密贴切。  

(四)对比法: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虽长,但同承句中的“愁”比起来,似乎还是愁思更长了。  

二、转句四法

转句:一般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在时空或情景上要有大幅度转换,所转内容与上两句虽有意脉关系,并无直接关系,转得越远越好,若即若离,藕断丝(思)不断。  

    杨载《诗法家薮》云:“绝句之法,…多以第三句为主,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功夫全在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流舟矣。”就律诗而言,则“颈联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情景转移法: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时空转移法:如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三)顺流直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峰回路转法: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三、合(结)句七法   
历来作文,讲究龙头豹尾,因此,结尾要象豹尾一样粗而有力,使人读后意犹未尽,感觉尾大甩不掉;或画龙点睛,返扣诗题,点明主旨,归拢并提升诗意,使整首诗含蓄蕴藉,回味无穷,余音袅绕。   
杨载《诗法家薮》道: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问答法:如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递进法:如李商隐《无题(其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三)对仗法:如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承述法:如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比较法: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六)连续法:如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七)设问法: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如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再找一个平声的绝句,如摩诘(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历代诗法中大都推崇“凤头”、“豹尾”、“腰眼”说明近体诗章法“起、转、合”句的重要性。记得宋代严羽《诗法》载:“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更难得。”  

    但个人以为,以上所讲的只是一般规律,纵观历代格律诗,数量何止万计,别格定然不少。所以,俺觉得诗词创作,知道基本知识固然不错,但切不可依样画瓢,照搬套用。但凡发乎情,顺其自然就好(当然能合乎律更好)

我们创作诗词,只要在懂得和掌握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灵活应变。纵所周知,墨守成规则“文死”,“源头活水”才能凸显诗文的核心价值。而真挚的情感,灵活跳跃的思维,独特新颖的视角、自然顺畅的笔法才是真正价值所在。因此,俺个人以为,我们创作诗词时,只要遵循情真自然法则,在“求正容变”的前提下,大胆自由地进行,其他一切手段和技法都不必刻意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学堂】古诗词章法之起承
近体诗的“起承转合”
写好七言绝句诗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什么是诗词格律
诗词章法与构思㳀析
(5)第二章:近体诗的章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