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雄霸亚洲的北洋舰队,为何会战败于黄海海战之中?

前言

自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日本就一直以藩属国的身份依附于中国。千百年来一直听从中国封建君主的诏令行事,不敢有一丝僭越。然而在世界在进入工业时代后,日本也被迫走上了近代化改革的道路,军事实力也逐渐赶超清帝国。随着国内矛盾的加剧和帝国主义的野心作祟,日本开始觊觎清帝国的领土,想要在东亚大地上获取一片广袤的土地。

公元1894年,丰岛海战的打响宣告甲午中日战争正式拉开序幕,战争的第一阶段便是双方在海上的实力对决。在战争开始之前,清帝国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近代化改革,并着重发展军事工业建立了北洋海军。日本方面也在穷追不舍,不断增加海军军费,购入更多新式军舰。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装甲舰对决中,清帝国出乎大多人的意料不幸战败,日本因此凌驾于清帝国之上,成为众多列强中的一员一同参与到瓜分清帝国的活动中来。

黄海海战


双方战舰数量对比

在黄海海战的准备阶段时,清日双方都已经做好了主力战舰尽数参战的准备。北洋海军以镇远及定远两艘铁甲舰为舰队核心,其他舰艇或辅助船只与两艘主力战舰协同作战。日本一方则将国运赌在了这一场战争之中,自然会将所有高性能的战舰投入战场。

日本联合舰队出动了四艘巡洋舰编成第一游击队,即吉野号、浪速号、高倩穗号和秋津洲号,其中以吉野号为旗舰负责指挥该部。

秋津洲号

以松岛号、严岛号、桥立号、比睿号、千代田五艘巡洋舰,加上旧式铁甲舰扶桑号、比睿号和赤城号炮舰共同组成本阵。同时还有一艘由商船改造而来的西京丸号也被编入了本阵,充当巡洋舰使用。

再看北洋海军这边,两艘主力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全部出动,以定远号为旗舰负责指挥。同时还有十艘巡洋舰,即来远号、经远号、致远号、靖远号、济远号、广甲号、超勇号、扬威号、平远号、广丙号。另外还有两艘炮舰辅助作战,即镇南号和镇中号。

定远号

综合来看,日本联合舰队共出动九艘巡洋舰、两艘旧式铁甲舰、一艘炮舰和一艘武装商船。北洋海军一方则出动十艘巡洋舰、两艘铁甲舰和两艘炮舰。(在这里不将鱼雷艇计算在内)从数量上来看,北洋海军占据一点优势,较日本联合舰队多出一艘巡洋舰和一艘炮舰,然而并非如此。

首先先来看吨位,虽然清帝国所拥有的海军宣称为亚洲第一,但这是囊括了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和广东海军四大海军舰队总实力的。然而黄海海战中仅有北洋海军一军出阵,总吨位甚至低于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海军吨位合计32,396;日本联合舰队吨位40,849)

南洋水师旗舰

北洋海军仅有定远和镇远两艘吨位较高的战舰,其他的战舰吨位几乎全部在3000以下,广甲、广丙号的吨位更是不足1300。反观日本联合舰队中的大多数战舰吨位都相差不多。吨位高,携带的弹药和油料等作战物资的数量就会更多,航行也会更加稳定。

从数据上来看,北洋海军事实上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所以并非是被日本联合舰队以弱胜强所击败。

再者,北洋舰队刚刚组建时,的确可以仅凭借一支舰队就横行亚洲。只要是因为在舰队组建初期,引进了两艘当时最为先进的铁甲舰。起初北洋海军每年能够拿到二百万两的建设军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洋海军真正能够拿到手的经费远远不足这个数额。《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中提到:

"日本每年对海军的投入不断增长,1885年日本的军费开支为 700 万日110元,1892 年猛增至1550万日元。1893年明治天皇宣布节省宫廷开支(6年为期),每年从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用于海军建设;文武百官每人也抽出十分之一的薪金,补充造舰之用。"

在北洋海军的军费逐年衰减之时,日本却在以举国之力尽可能购入更多的新式舰艇,双方海军的差距开始越来越小。

日本联合舰队

北洋海军平均航速较慢

我们先对北洋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中的主力战舰进行对比。镇远号是清帝国从德国购入,有马力6000匹,航速可以达到15.4节。定远号也是从德国购入,有马力6200匹,航速可以达到14.5节。这两艘战列舰皆为当时北洋海军的主力,并称为亚洲巨舰。

镇远号

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舰艇为吉野号和松岛号。吉野号是日本从英国购入,1893年才建造完成并下水,并配备了两台往复式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来源,马力可以达到15000匹,极限状态下可以达到23031匹马力,航速可以达到23节。不仅是亚洲,在世界范围内吉野号也堪称是最快的军舰。

松岛号的配置则没有吉野号那般豪华,但也拥有5400匹马力和16.5节航速。马力虽小,但航速已经超越了定远和镇远号两艘军舰。

松岛号

再看巡洋舰,北洋海军派出的巡洋舰中,经远号、来远号、济远号、超勇号、扬威号、广甲号、广丙号的航速都不足16节,平远号甚至只有11的航速。

日本联合舰队中的高千穗号、秋津洲号、浪速号、松岛号、千代田号、严岛号、桥立号的航速都在16节之上。只有比睿号、扶桑号低于16节。如此比较,高低立下。

航速的快慢会对海上战局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好比弓骑兵与重骑兵,弓骑兵虽然对重骑兵造成的杀伤能力较弱,但却具备着高机动性,无论是进是退都有着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追击时,重骑兵基本无法逃离,只能任凭弓骑兵攻击。

海战也是如此,日本联合舰队依靠速度优势,不但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迂回到北洋海军的侧翼和后翼,还可以在交战不利时快速撤退。如果北洋海军作战不利准备撤退之时,日本联合舰队也可以快速追击,使北洋舰队无法逃离。

清日战争版画

双方火炮对比

两军在海上对垒时,火炮也十分重要。火炮口径越大,数量越多,对敌人造成的威胁自然也就越大。不过,火炮的发射速率也同样重要。日本在黄海海战以前曾经不断地购入大量新式速射炮。北洋海军也曾试图购入多款速射炮装备到舰艇之上,但却被统治者拒绝。《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再探》中提到:

"清政府不仅不筹措海军建设经费,相反还从本来就不充足的海军军费中抽取一部分、以修复专供个人玩乐的'三海'和颐和园(约1200万两至5000万两,其中修颐和园约600万两中就有被暂借的'海军经费'260 万两),因而出现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仅奏请拨60万两购买速射炮也无法实现。"

镇远号与定远号分别有四门305毫米口径的主炮。150毫米口径的副炮共有两门,同时战舰上还装配了四门75毫米口径火炮和37毫米口径的机关炮。关于速射炮,镇远号上仅有四门。

定远号上装配的305毫米口径主炮

吉野号上没有重炮,全部都是速射炮。共有203毫米口径两门、152毫米口径十门、47毫米口径十二门,合计二十四门速射炮,是镇远、定远的六倍。

松岛号上则装配了一门320毫米口径的重炮,而且明显是为了针对镇远与定远号装甲而设立的。而且还装配了十二门120毫米口径速射炮、47毫米口径五门、47毫米口径十门,合计二十七门速射炮。

日本联合舰队所装配的速射炮非常适合搭配高航速的战舰使用,可以灵活打击北洋海军的舰艇。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并未装配数量可观的重炮,但通过大量速射炮仍然可以构成密集的火力网,持续不断地封锁北洋海军的行动。

吉野号侧翼装配了速射炮

双方弹药对比

需要提到的是,火炮固然重要,弹药也不可以被忽视。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并未出现弹药不足的情况。直到战役结束,北洋海军残部退守旅顺口时,镇远号上仍然还剩余三发炮弹。清日双方的弹药差距主要是在发射的炮弹的类型上。

自洋务运动以来,清廷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国内已经可以制造实心弹。这种实心弹通过击穿船体要害来迫使船只沉没。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钢板大多较薄,比较容易被实心弹击穿。

被北洋海军击中的松岛号

日本方面虽然也装配了不少实心弹,但在面对定远和镇远号两大铁甲舰时根本无法发挥多大效力,仅仅能够在船体上留下痕迹而已。《对中日黄海海战后期作战认识的讨论—兼与某些传统观点商榷》中提到:

"19世纪末要想击沉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鱼雷是必须要使用的武器,因为当时尚没有穿甲弹。当时海军加农炮的普通弹药,也是海军加农炮唯一可用的弹药是实心铁弹或实心钢弹。加农炮身管长,张力大,身管管壁只能较薄,而当时的钢材材质又差,所以海军加农炮仍然只能继续使用实心弹而不能发射危险的榴弹···19 世纪 80 年代随着舰炮普遍换装钢质的后装线膛加农炮和后装线膛榴弹炮,圆形的实心石弹、实心铁弹才最终被彻底淘汰,换成长圆形的实心铁弹、实心钢弹以及榴弹(爆炸弹)。"

然而日本海军却装配了数量不菲的爆破弹。这种爆破弹可以对战舰上部的建筑度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仍然无法炸毁有着加厚钢板保护的炮台。不过这种爆破弹在命中目标后会立刻引起大火,即使船体是金属制成仍然不可避免。

比如交战中来远号就因收到赤诚号的炮击导致全舰起火,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作战已经不可能,只能先行灭火,如此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来远号

这种弹药北洋海军也曾经购入并有过装配,但碍于技术限制,国内并不能够自行生产,只能向国外进口。在黄海海战前几年时,朝廷就已经下旨停止向海外购入作战兵器,所以在交战时,北洋海军只得以实心弹为主要弹药使用。鱼雷因双方都有配备,故而在本文中不做讨论。

黄海海战战场


结语

综上所述,实际上在黄海海战开始前,北洋海军就处于劣势地位。当然,不能根据北洋海军航速慢、速射炮少就将其定性为必然失败。北洋海军固然有它的劣势,但也有它的优势,比如多装配重炮的定远、镇远等战舰虽然发射速率较慢,但一旦命中就会对敌舰船体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速射炮虽然在发射速率上有着明显优势,但两艘铁甲舰依然能够有效防御。

事实上,北洋海军战败于黄海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不仅有上文提到的诸多兵器因素,船员素质、指挥系统等方面皆不如日本联合舰队最终才导致失败。北洋海军的指挥系统在战役刚刚打响之时就被联合舰队所摧毁,丁汝昌所在的舰桥被日本海军的炮火所覆盖,指挥系统顿时陷入瘫痪状态。

而在战争前,北洋海军也并未设立备用的指挥系统。也就是说,北洋海军从一开始就处于混乱之中各自为战,自然无法使用各种战术。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北洋海军最终战败于黄海,海军两大王牌中的定远号也带着战败的耻辱沉没于海洋深处。


参考文献:

1.《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再探》

3.《对中日黄海海战后期作战认识的讨论—兼与某些传统观点商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午海战清朝到底输在哪里?既不是官兵畏战,也不是军费挪用
甲午黄海海战:装备的差距是北洋海军失利的直接因素,必须正视
甲午海战究竟为何失败
沉没120年,致远舰中发现一具遗骸,专家感叹:他或许是个洋烈士
一语成谶,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撞沉“吉野”号的愿望,居然在10年后实现了!
圣安德烈之歌——俄/苏系战列舰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