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才是真正的深度思考,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
  • 大脑什么时候拥有最高的效率?
    • 到底什么在阻碍着大脑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 什么才是真正的深度思考?
    • 如何让自己真正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

作为一个纯粹的务虚者,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这是小务虚一直试图突破的,因为你会发现,不管你学习多少学习法,最终能真正改变你的,几乎没有,到底问题出在哪?

反本能:走路买菜

某天周末,出去买菜,家离市场400米左右,小务虚第一反应是踩单车,动物脑想要快,我想:“为什么不反本能,走走路?”,决定走路,

慢下来后,形成对比,我才知道,原来买菜也是我想逃离的场景:

  • 它意味着我无法从这样的场景中升发出来感恩之情,或喜悦;
  • 意味着这样的场景无法像创作一样,为我带来多巴胺快感,因此它是我想要逃离的;
  • 因此当我处在这样的场景时,我想要“快”,一旦慢下来,它就会通过一股焦虑情绪来让我着急与逃离。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本能会自动化的想要“快”。

而快导致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我更无法从容地感知!

“慢”下来后,一切变了!我的感知开始发展:

  • 当我提着这些“负重”,走几百米时,我开始冒汗,手酸,我开始觉察到辛苦,这就是“苦行”;
  • 而我此时知道,正是这些苦行能够让我有美味的食物,真正让我内心平静的行为;
  • 如果不是我自己做,那么将有互补的共同体的他人来完成;
  • 因此我感恩这次觉察,感恩“简”的生活,感恩共同体;

这就是“慢”思维,而它可以帮我们实现反本能遮蔽。

动物脑“快”VS前额叶“慢”

质疑法全面存在我最近的作业中,不管是读书还是生活,我说正是它使得我能够跳出动物脑的遮蔽。

在《当下的不确定性意识》作业中,我说我通过在每一个当下产生不确定性的意识来让自己产生追问,从而来实际突破,当时对质疑法还无法细致解开;

最近觉察得较细,因此,今天来尝试解剖一下,我们什么时候是处在“被遮蔽中”,什么时候“已经跳出来”。

由于意识的速度实在是太快,它是毫秒级的,假如动物脑250毫秒的话,那么前额叶大概要500毫秒才反应过来,在日常生活里面,动物脑同时可以应对非常多事情,但是我们的前额叶在每一个瞬间,只能去跟一件事情,而它在默认情况下,首先就被动物脑控制着去跟那件在当下“情绪”最大最重要的事情

动物脑与前额叶的这个特征,是处理反遮蔽的核心关键点:

  • 动物脑快,自动化;
  • 前额叶慢;
  • 动物脑同时并行【多线程】,形成多个潜意识;
  • 前额叶单线程,一个显意识,编码时的主意识;
  • 自动化的代名前额叶首先被动物脑控制着去处理那件在当下“情绪”最大最重要的事情;

因此,我们的显意识如何才能意识到自己在遮蔽中,还是在遮蔽外?

即我们什么时候是旁观者,什么时候是局中人?

走路买菜事件中,我走到楼下时,第一自发本能是准备去踩单车,但是我当时闪过一个最近常编码的概念“慢”与“对立面”:“为什么不走走路,让自己慢下来?”。

于是我走路去买菜,并且整个过程边觉察边记录【如前文】。

我在事后回顾这个过程时,我无法很清晰的感知当时的感受!

即使我当时也编码了【边走边拿着手机记录即时感受】,但是我在事后回顾时,却无法清晰的感知那时的情绪。

可见,我当时在用手机记录的时候,也是在动物脑里面,显意识没有对它进行有效的存储编码,因为我没有足够“慢”,即使我已经处在对立面,但是前额叶依旧被占用着,因为当时走在路上提着重物时,还有大量其它信息量在不断地干扰着我,导致我在显意识层面对情绪记忆不清晰。

于是,我写到这里时,我停下来去查阅了当时的实时记录:“当我提着这些“负重”时,走几百米时,我开始冒汗,手酸,我开始觉察到辛苦”。

这就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区别!

实际上,动物脑的潜意识,在最开始选择踩单车时,除了要快,它在潜意识层面也知道上面的这个“负重”情绪,因此,它在情绪上,自动化的想要“踩单车”。

足够“慢”,慢到前额叶没被占用!

我逆动物脑而行,就进入了动物脑在潜意识层面知道的“害怕”的那些东西:

  • 也就是,强制让自己处在动物脑“想要的”对立面【比如买菜事件的走路】;
  • 并且,当我足够慢,足够细致时,我就能调动前额叶的显意识来跟进“潜意识”层面的这些“害怕”;
  • 于是就可以对它们进行编码,把潜意识显意识化。

这里的三个核心是:

  • 进入“对立面”引发情绪【潜意识层面的各种害怕】;
  • 足够慢,慢到没有其他情绪来占用前额叶;
  • 于是前额叶可以去仔细地跟进各个潜意识层面的害怕,以及害怕背后的念头;

于是,当前额叶没有被动物脑占用时,就可以针对每一个潜意识进行编码,这一定是慢才能够达到的效果,并且要足够慢。

这就是“苦行”与对立面的真相,当你处在“对立面”时,如果你在里面时,你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快”,快是逃离感的体现,它意味着你无法享受当下。

慢是为了进入对立面的焦虑感

让自己进入对立面,我们就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本质上都是同一回事,都是“想要就会害怕得不到”的情绪,正是这些情绪,严重的扰乱着我们。

因此,让自己“进入对立面”,核心就是要解决这些情绪,而要解决它们,得先感知到它们,其次才能知道引发的念头是什么。

而这些负面情绪都一些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它表达为我们做事情时想要“快”与并且焦虑不安。

比如洗碗,现在家里的碗天天是我洗的,它几乎成了我修行与觉察最大的灵感源泉,于是,我越洗越“慢”,或者反过来说,洗得没有以前那么快或者焦虑了。

这种进步,不是通过1-2次就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觉察,对比,编码以及最终的内化达成的。

而总体的原则就是,我现在已经到了,即使我不带着觉察,我也不会很仓促或者快。

而且,这种状态是通的,几乎跟我所有其他生活模式是通的,洗碗境界的提升,跟我创作境界 ,陪橙子境界,也是完全成正比的。

比如,洗碗的时候,你天天通过主动意识让自己“慢”下来,此时,你的潜意识的负面情绪就会出现,如果你带着觉察,你就可以感知这股一直以来不被感知到的“潜意识”,把它显意识化,并且对它进行有目的的重新编码。

比如我在以前文章中提到过的“洗茶具”时的感恩编码。

这个过程的【快与慢】斗争持续如此之久,因此,即使我现在喝完茶,我意识到我也有一股拖拉不想洗的情绪,跟我接送橙子的状态一致【早送晚接】。

而这些所谓的逃离,快,仓促与焦虑情绪只有当我们处在对立面,并且带着觉察时,才有可能形成对它的编码。

中断情绪:“自我中断”与“被中断”

再比如,我此时创作这篇文章,以结果与物质为目的的动物脑,它永远想要快,这是所有人的正常状态:

  • 你一定是想要赶快创作完的,然后赶快发布;
  • 你打卡反思时一定也想要快;
  • 你读这篇文章或者读书时,一定也想要快点读完;

但是我经常特意让自己慢下来,慢到可以让99.99%的人抓狂的境界,慢到我有足够的时间琢磨每一个小细节。

处在这个状态下时,你就会发现,有一股力量一直会在背后推着你,它就是动物脑的“想要”情绪所导致的焦虑感,任何一个时刻,只要我有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只要我还需要关注“月收入”,这股想要控制我的力量就一定存在,只是它时刻在我的觉察之中,确保我不被它扰乱:

比如:

  • 以前小务虚在这股着急焦虑中创作时,橙子来找我玩,甚至还会引发我的抱怨与生气;
  • 妻子中断让我帮她做事时,我也会不情愿或抱怨。
  • 而且最要命的是,焦虑感下的我一定想要快,于是思索的东西就非常浅显,动物脑会使得我们做事马虎与肤浅!

当我清晰的知道这里的情绪的前因后果时,橙子再跑过来找我玩,我就停下来专心地与他互动,跟他玩了一会游戏,然后再回到创作上。

妻子说:“你去把橙子的药倒一下”,我停下创作,几乎不带任何情绪,就去倒了。

这篇文章由3个作业组成,历时10小时以上,跨度5天,期间被多次打断,没有任何情绪。

我让自己“慢”下来仔细打磨与思索,实际上也是中断的动物脑想要“快”的情绪,跟橙子与妻子的中断几乎就是同一回事。

这就是“自我中断”与“被中断”,它的本质都是会让动物脑进入“对立面”,从而引发情绪,而由于我经常主动地让自己进入对立面,并且对它进行编码,于是当“被中断”发生时,我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当境界高时,外在的任何中断,以及是否有情绪,也都是我创作的素材,每一个瞬间都是天道的体现,一切都是一体的,没有谁重谁轻,只有你是否看得清当下,是否因为生起了情绪,失去了觉察,而被蒙蔽了智慧。

慢思维的目的

小务虚很多年前就看过《思考快与慢》,读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书写得太好了,我读了几遍,但是读完后,它似乎没有改变我什么,人生依旧!

《刻意练习》这本书更是读过无数次,按照它里面的方法详细的去实践,但是我现在事后回馈,当时在“里面”的时候,你觉得有效,这就是动物脑的自我欺骗,人生的模式依旧没有改变。

当我打通了动物脑与前额叶的本质后,我才意识到,这类“在其中”被遮蔽的读书与学习方法,实在是太普遍了,所有人的学习,生活,事业,默认情绪下,都是“在其中”的,这个被遮蔽的状态就是局中人的状态。

它就好比我们都是活在三维的世界里面的,我们“在里面”生活学习做事业,像局中人一样,从来看不清里面的情况,更看不清人生。

而你要看清三维世界,你得跳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维度的思维,小务虚把它叫作四维思维,正如下棋时的旁观者,看着局中人,此时的旁观者不仅看着棋盘,而且还可以看出局中人已经“焦头烂额”了,但是局中人一定不知道自己“焦头烂额”了。

这就是旁观者的四维思维,它比局中人多了一个维度,那就是它知道此时是什么“情绪笼罩着我”,

觉察到情绪,就可以静观情绪,然后就可以去解决情绪。

这就是这个“慢思维”的妙处,更准确地说,应该叫“慢动作”,比如我慢慢走路,慢慢思考与创作,慢慢洗碗,慢慢喝茶。

但是请重点注意,这些慢,它的真正作用是内心的慢,念头上的慢。

“慢到让你产生焦虑情绪”,然后你意识到这股情绪,对它进行琢磨。

而你的显意识要“意识到”并且“对它进行琢磨”的前提是,没有其他的信息进来干扰前额叶,否则它一定被打断或者占用。

因此,慢不是表面上动作的慢,而是为了达成内心上的目的;

同时,行为上的慢,实际上就是动物脑的慢,代表着信息量的慢,就可以让前额叶空出来,而慢又一定违反了动物脑的本性,于是它一定会生起焦虑的情绪,于是就可以用空闲的前额叶反过来琢磨这股情绪。

这就是看明白人生及一切人性问题的核心关键点,而它的落地点,准确地拿捏动物脑与前额叶之间的特征与关系。

而它的解决之道就在于,我们所需要重点解决的,不是赶快去学习与创业,而是首先解决驱动我们去学习与创业的这股情绪,是这股情绪横跨在中间,控制着你去学习与创业,而你“在其中”完全不知,你以为是你直接在学习与创业,而实际上是这股情绪,它才是你的主导者。

这股情绪表达为“恐惧情绪”,如果你不首先解决这股情绪再出发,它会控制着你去做着所有与愚蠢的事,包括你最具智慧的前额叶,也完全被它控制着。

这就慢的目的,最终实现不被这股恐惧情绪控制着,前额叶完全自由地发挥着,此时再去创一番事业。

这才是真正的慢思考,让大脑拥有最高的效率,因为人没有恐惧情绪笼罩时,他的大脑就可以细细的琢磨一切,琢磨的细节越多,突触长得越多,提取线索就越多,此时的大脑就具有最强的记忆力。

这就是慢的强大之处,你最需要的不是快,而是慢:

  • 慢慢的琢磨我的文章;
  • 慢慢地琢磨我的课程体系;
  • 慢慢的打卡与反思;
  • 慢慢的生活,学习与创业;

但是我又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这样,如果你做到了,你就接近开悟了!

而成就小务虚这篇文章的,成就我的整个课程体系的,就是这个可以看透三维人生的四维思维,它叫“慢思维”。

《深度思考》就是这个思维成就的,而这个课程,也是为了让你达成这个目的的。

专栏
深度思考:大脑科学的深度学习
作者:小务虚
299币
11人已购
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乔布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帮我摆脱人性的控制
解决一切人性问题的最关键的一步:觉察
意识、潜意识如何指导我们的行为?
爱因斯坦:“人最好像野兽那样,应该更凭直觉”
人类大脑的底层逻辑架构
催眠是如何提升人的行动力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