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种交通工具在旧社会风靡全国,可以算是那时候的出租车了

我们在看一些二三十年代的影视剧时,会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交通工具,这是一种靠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在当时城市中是随处可见,随叫随到,有点类似现在的出租车。想必很多人已经知道这种车子的名字了,这种车子就是黄包车。

黄包车其实是一个外来品,并不是我国发明的。黄包车最早是出现在日本的,是在日本横滨的美国传教士乔纳森·斯科比在1869年发明的,当时他只是想解决自己的日常出行。没想到的是,这种车子很快就在当地流行起来了,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日本,成了当时日本各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1873年(清同治12年),一个名叫梅纳的法国商人在日本见到这种当时盛行日本的交通工具后,看到了商机,想到把这种交通工具引到中国以图获利。他立马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

梅纳的计划获得了法租界公董局的同意,公董局以发放牌照收税的方式来管理。在1874年梅纳正式成立了公司,从日本购进了300辆人力车开始运营。在1874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

由于这种车是从日本引进的,所以又被国人称之为东洋车。至于为什么叫黄包车那是由于这种车的车身涂黄漆,由于车身涂了黄漆比较显眼,引人注目,这样好招揽生意。

这种车子到上海后没多久就流行起来了,到1874年底,在上海已有十家黄包车公司成立,有近千辆人力车在营业。黄包车也很快传到了国内其他城市,可谓是风靡全国了。

早期的黄包车轱辘是木制的,带一铁圈,在被引进中国后,黄包车也作了很多的技术改进。比如轮子由木轮先改成橡皮轮,最后改用打气的轮胎,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行走的稳定度。为了乘客的舒适度在车座上增加了靠背和弹簧坐垫。为了能夜间也可以为客人服务,在车身上加了车灯,当然了这个主要是煤油灯和电石灯。

当时经营黄包车公司是十分赚钱的,基本上公司购买一辆黄包车,出租一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但是这样的生意当时都是外国人在把控,他们购买黄包车,并向租界当局登记买牌照,之后再租给中国的中间商,中间商再转租给黄包车夫作生意。经过层层剥削的黄包车夫到头来就赚个辛苦钱,大钱都被黄包车公司和中间商赚去了。

当时从事黄包车职业的车夫都是穷苦百姓,当时黄包车虽然说是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但是黄包车夫之间的竞争也很大。当时城市的黄包车保有量很大,据史料记载1934年北平市(今北京市)有黄包车54393辆,黄包车夫108786人。黄包车夫们在花费大量的劳力靠卖苦力赚到的一点钱,再扣除租车等一系列费用之后,自己留下的就很少了。

黄包车夫全凭力气赚钱,他们早出晚归的,整天奔波,每天的劳动强度很大,只要一天不拉车,便一天没饭吃。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就是描写黄包车夫的,《骆驼祥子》中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其实当时大多数黄包车夫都如《骆驼祥子》里面的祥子一样,他们每天都为生计奔波,心怀梦想,想通过自己的奋斗走上富裕,但是生活在那样的旧社会,不管他们怎么努力,生活依旧是很贫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末迎五一“翻”好礼】穿越百年!宁波的黄包车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
民国“拉车人”的悲惨命运:几乎活不过40岁,一生渴望拥有黄包车
#呼吸的碎片#乔茗星:到上海的第一天发誓不坐黄包车
老北京的交通工具.13. 洋车(黄包车)
日本骆驼祥子比白领挣得多
黄包车:中国最早的“出租车”,纯人力驱动,百公里油耗半袋大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