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千年前的陶器被男子挖出,上交后获5双手套奖励,现为绝世国宝

1979年春节初八的一早,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纸坊乡纸南村的李建安就去集市买菜。在集市闲聊的时候,从邻村纸北村一位60多岁的老汉的嘴里得知纸北村苹果地发现了不少红陶片。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建安十分的兴奋,他赶紧回家吃好早饭,带上工具就赶到了老汉所说的地方。

为何李建安听到这个消息这么兴奋?这个要从李建安的工作经历说起了。

李建安,1953年7月出生,为临汝县纸坊乡纸南村第十村民组人。1972-1974年在本大队做民办老师,1975年应征入伍。1978年4月,从云南腾冲退役回家没多久的李建安,被纸坊公社招收为合同制工人,分配到公社文化站当文化干事。由于工作需要,李建安曾被派往洛阳学习过《文物法》。同年10月,他随洛阳地区文物处参与到纸坊中山寨村大墓群考古发掘,对文物工作有一定经验。

到达现场后,李建安从一个没挖好的苹果树坑中捡出一部分红陶片,经过20多分钟的拼凑,一个很不完整的尖底陶缸显现出来。这时,在中山寨考古大墓群时所学的一些知识得到应用,他初步认定这个是文物。

后来,发掘成果进一步扩大,他一个人在原苹果树坑的东西方向拓展挖开了一个长560cm、宽80cm、深85cm的土坑。经过一天半时间的精心挖掘,共挖出红、青两种颜色大小直径、高低不等的陶缸和尖底瓶13个,其中只有第12个陶缸上有鹳鱼石斧的图案,其余的均无任何图案。

因为这个陶缸上有图案,李建安特意看了一眼,发现陶缸边沿有一个高约13公分分长呈三角形的口子。当挖出第13个陶缸时他实在太累了,不得不停工回家休息。就这样他分3次把这13个陶器,运到自家的院落里。

当时很多人对李建安的这种行为感到不解,有人问他:“你弄这些玩艺这么下功夫干啥,能值几个钱?”李建安说:“这里的东西可是国家的宝贝,不是值多少钱的问题!”当时人们普遍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批陶缸的珍贵性。

挖到这些陶器后,李建安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的临汝县文化馆,希望文化馆能把这些文物妥善安置。可是由于当时临汝县考古工作比较滞后,工作人员对陶器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此事拖了又拖。

直到两年后,1980年春节前的一天,李建安的请求终于有了结果。那一天李建安用自己的自行车拖着架子车,经过一个半小时行程才到达临汝县文化馆。

当时文化馆馆长亲自接待了李建安,并对他保护文物的行为进行了赞赏,同时送给他5双白色线手套以资鼓励。虽然这些陶器到了临汝县文化馆,可是当时文化馆的人不太懂文物,他们把这些陶器当成普通的文物,就放在文物馆的一个角落里。

同年,郑州市文联主席张绍文回到家乡临汝县,去县文化馆去访友时,看到了这些陶器。他仔细看了看这些陶器,发现上面竟绘有鹳、鱼、石斧的图案,就找人把这些图案临摹下来。

回到郑州后,张绍文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了此事,河南省立即派人前往临汝县文化馆查看文物。经专家用碳十四测定,这些陶器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根据陶器上面的图案,考古专家把陶器命名为“鹳鱼石斧图彩陶瓷”。

随后“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被运至河南省博物馆收藏,如今“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如今“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价值不可估量,国家不仅将其列入一级文物,在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我们要向李建安、张绍文这些为发掘和保护文物做出贡献的人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博物馆才是文物归属地,文物在博物馆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珍贵文物只有在博物馆才能发挥其文化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石器时代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
村民挖出6000年前古陶缸,上交后获5双手套奖励,现为禁止出境的国宝!
汝州市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发现始末(图)
0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从破烂到国宝只因遇到一个人,后成首批禁止出境展览一级文物
阎庄出土国内最古老国宝,绝对不能出国展出,一生只能移动六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