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空问答

谢邀,一直有很多患者跟我咨询同样的问题?“穿刺活检能做吗?会不会导致肿瘤转移啊?”

今天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科普!摘掉大家对穿刺活检的“有色眼镜”!

对于穿刺活检,很多患者还是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的,除了穿刺带来的疼痛、不良反应如气胸之外,在各种不靠谱的网络渠道或者非医护人员那里得到的“答案”,也对穿刺活检带上了有色眼镜:听说穿刺活检会诱发转移,不敢做啊!

这个并不美丽的误会,是如何产生的?

早在二十年前,穿刺这项技术就存在于临床当中,但那时没有PET-CT来评估有没有全身转移。那时可能只拿到一个普通CT片子就做了穿刺活检,而这时候身体上可能已经发生了肿瘤的转移,只是没有表现出症状。

那么在做完穿刺活检后的一段时间里,转移的肿瘤细胞在身体的其它部位继续生长,并且表现出了症状,这时再做检查才发现了肿瘤的转移,由于这些部位在穿刺之前并没有进行影像学检查,患者自然而然认为是穿刺造成了肿瘤的转移。

久而久之,流传下来的老话就让人对穿刺活检产生了误解,但是如今医学的发展已经对这种误区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穿刺活检有没有风险呢?

首先要认清,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当然会存在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可能性,而并发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很显然与活检的解剖部位有关,这一点在选择穿刺活检时,主治医生应该都会讲明的。

比如经皮肺活检,理论上并发症主要有胸痛、咯血、肺不张、呼吸困难等等,而出血是经皮肝穿刺活检后最常发生的不良事件。但只要操作正确,这些并发症和后遗症会较少发生甚至不发生。这一点应该不难理解,任何创伤性手术都有风险,要不手术前为啥要有医嘱和知情同意书呢。

并非所有情况都能穿刺活检,以肺穿刺为例,以下情况就不能进行穿刺活检:

  1. 明显出血倾向者;

  2. 严重心脏病;

  3. 恶病质及不合作者;

  4. 高度怀疑血管病变;

  5. 严重肺气肿或肺功能差;

  6. 双肺多发肺大疱;

  7. 病灶与肺门及纵膈大血管紧邻者。

但是排除以上不能穿刺的情况,仅仅因为任何创伤性手术都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就说穿刺导致病情恶化,算不算误导群众呢?!

我们来正确认识一下穿刺活检

首先,要给穿刺活检正名,穿刺活检是确定肿瘤及其类型的金标准,也就是说,要想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穿刺是非常有必要。

对于肺部肿瘤,除了穿刺活检,目前还有气管镜、验痰、癌肿标记物等检查也可鉴别良恶性,但是气管镜并不能到达肺部的任何部位,验痰、癌肿标记物正确率不高。而CT、核磁振等影像学检查只能从形态学上看到这是肿瘤,无法鉴别良恶性。

现在穿刺活检不但可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还可以准确为肿瘤分型并检测基因突变状态,将肿瘤治疗带上一条更精准的道路。穿刺活检就是要确定“是不是癌”、“是哪一种癌”、“是否是用药敏感的癌”,这是后续治疗成败最为关键的一步。

病理诊断的重要性

穿刺活检后的病理检测可以了解肿瘤的具体类型、分化程度等相关信息。通过病理诊断,可以诊断:

  1. 癌细胞性质种类

    首先确认是否符合癌细胞的诊断标准,然后根据癌细胞的特点,细分为鳞癌、腺癌、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如果是脑肿瘤,还可细分为胶质瘤、脑膜瘤等;

  2. 癌细胞的分化程度

    代表了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高分化癌容易局部复发,低分化癌容易远处转移;

  3. 癌的生长形式

    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

  4. 转移情况

    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可以更好的决定肿瘤分期。

基因检测对肿瘤诊断的重要性

基因检测的概念,在靶向治疗中尤为普及,那么,除了病理诊断外,基因检测又有什么意义呢?现实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同一组织学类型的患者,用药后患者预后不用,这又是为什么呢?

基因检测的概念普及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同一组织学类型的患者,可能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这直接导致了治疗效果的差异,而通过基因检测能对癌症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使得治疗更有针对性,既有效避免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还为患者争取更多医治时间,节省费用。美国临床肿瘤年会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超过80%的医生在肿瘤基因测试后改变了原来的治疗方式。

其次,的确存在穿刺道肿瘤转移的风险,但几乎所有时候,穿刺活检的收益远大于转移风险。据报道穿刺导致肿瘤转移的概率大约是0.07%~2.33%。导致概率大范围波动的原因如下:

  • 恶性程度越高,越容易出现针道转移。

  • 穿刺针的直径增大,和肿瘤接触的面积也就增大,从而导致概率增加。

  • 穿刺的次数越多,中招的概率越大。

  • 在穿刺完成后,有的医生会在穿刺针退出的沿途组织中注射乙醇,这样可以使得沿途散落的肿瘤细胞凝固坏死,从而减少针道转移的发生概率。

穿刺活检“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情况,到底是真是假?

首先,活检穿刺时虽然有可能会使针道中沾染少量恶性细胞,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发生转移,因为机体免疫系统会很快将它们杀灭。

其次,穿刺活检的器械也在改进。现在的取样器械成套管结构,同时下针后,靠近瘤体时,内管进入瘤体取材,取材后回到外管内,通过外管形成的保护通道取出,避免了拔针过程中的肿瘤细胞的外漏,对人体做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什么情况下适合做穿刺活检呢?

一个原则:能做尽量做。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穿刺检查是“金标准”。在所有的检查当中,包括穿刺检查在内的病理活检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尽管肿瘤标志物、B超、CT、PET-CT等检查,可以为肿瘤的诊断带来大量的支撑材料,但这都不是最直接的证据。

  2. 患者心理的需要。身上长了一块瘤子,与其满腹阴云每天胡乱猜疑,不如来个痛快。如果性质是良性,无疑皆大欢喜,也让患者少了块心病。

  3. 恶性肿瘤,转移是早晚的事。在恶性肿瘤形成之初,肿瘤的转移其实就已经开始。只是这样的转移是藏在淋巴管和血管之中的、看不见瘤体的“隐形转移”。当肿瘤细胞转移的部位发展成适宜肿瘤生长的环境,如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慢慢长出我们看得见的转移性肿瘤。

那么如何最小化肿瘤种植的风险?

建议到有大量病人的肿瘤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操作,并且配备合格的细胞病理医生。穿刺的手术器械和图像引导设备也非常重要,能缩短穿刺的时间,并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穿刺的质量。

肿瘤穿刺活检,是确定肿瘤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穿刺后细胞学检查,确定肿瘤是良性或是恶性,并且取样组织可以进行基因检测,都有利于指导治疗及用药。

多跟医生沟通,不要把医生恶魔化,绝大多数医生还是值得信任的好医生,他们没必要也没那个心思针对个别病人做出很坏的举动,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先沟通,而不是上来就把事情闹大,换位思考,就算是正常的与人交往,谁也不希望碰到武力解决一切的朋友。

最后,摆正心态,看了癌度的这篇文章,放下对穿刺活检的误解,不要过多地担心这担心那,要不心理负担过重,犹豫不决延误诊治时机,会加重病情的。


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有用,请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来源:癌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分享丨甲状腺癌基因检测辅助判断良恶性,并提示肺部病灶风险
【衡道丨干货】肺DNA甲基化---究竟需不需要做?
难治性胸、腹腔积液----恶性间皮瘤---病例
医科“宏”心丨为什么肺癌往往发现晚?
一文读懂: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与治疗应对
邢明照教授与张彬教授同话甲状腺癌精准诊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