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五铢钱的历史考证

  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期铸造过三种五铢钱。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此时是允许各郡国铸钱,《食货志》讲:“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故又称之谓郡国五铢,或元狩五铢。至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因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所以“令京师铸官”铸赤仄五铢,并规定“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这就是赤仄五铢。至元鼎四年,因“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从此全国铸钱统一于三官,货币到此时真正达到了统一。

  近些年来,学者通过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范对五铢钱进行了断代研究。陕西省博物馆所藏五铢钱泥范母上有“巧一”、“官一”等铭记,被认为是上林三官中的“技巧”、“锺官”的简称,此种范母可能是上林三官的遗物。其五铢钱的五字较瘦,交股呈略弯曲形,这大概是上林三官钱的特征。另外,在山东济南汉东平陵故城及河南洛阳出的五铢钱石范,钱范上的文字比较矮胖,五字书写各异,有的交股是直的,有的则弯曲程度很大。同一块石范上有几种不同的写法,这是因为石范全凭手工刻成,所以写法不一致。这正反映了早期阶段铸钱技术的不成熟。而铜范或泥范母,则可用戳印方法制成,所以字体比较一致。因此,将这些地方上所出的早期石范定为各郡国铸钱用范,应表现了郡国五铢的特点。

  根据上面的钱范和范母,就大致可以辨别武帝时期郡国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的差别了。一般来讲,郡国五铢钱文比三官钱较大,宽且矮,显得比较肥胖。五字交股有直线的,也有弯曲较大的。铢字的金与朱间距较三官五铢分离较大,金字旁较矮,并且不甚清晰;金字头为三角形且显肥大,几乎成等边三角形;金字四点较小;朱字上下方折,并且上部和下部高度几乎相等。三官五铢钱文瘦高,五字交股略弯曲,明显瘦高;铢字的金与朱间距甚小,金字旁还是不清晰,金字头略变小,三角形的底边减短,四点较郡国五铢略长;朱字上下方折,但上部短,下部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帝时期的五铢钱
更始五铢我们该怎么区分
武帝五铢
A古币艺术交流网精品推荐——汉五铢钱
古泉收藏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四)西汉
一口气搞懂郡国五铢---“猫老师”带你学五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