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殷商古国——俞国,七件铜器记录神秘身影,俞姓来历,擅造独木舟

殷商有俞国,俞国虽不见甲骨卜辞,却在青铜器的铭文上被记录了下来。金文中“俞”也作“艅”,晚商时期的俞族是商王室的骨干成员,俞国国君长期在王室担任要职,俞国的主要历史也被集中在这一时期。俞族是商王的亲信,因其国内经济文明较为发达,国民的战斗力也强悍,因而受到王室的特别对待。根据金文记载,可以推测商王在俞国设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且由商王亲封的“亚俞”统领。之前提到的林国,林国被商灭亡后,商王曾派“田俞”和“亚俞”去驻守林地,故俞国和后期林国也有政治上的往来。商代俞国的具体位置据说在今山东梁山县境内,清末道光或咸丰年间在此出土了七件晚商铜器(已流落海外),上有铭文“亚俞”、“小臣俞”字样,比如“亚俞父乙卣(yǒu)” “亚俞父辛觯(zhì)”、“小臣俞犀尊”等等。梁山县近靠商末首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临近东夷部落群,是商王室防御东夷敌国的重要屏障。

独木舟

“俞”的甲骨文是由类似“舟”和“单桨”两部分组成,表示“单桨划着小舟顺流而下”。造字本义跟“舟”有关,古代最早的“舟”就是独木船。据考古得知,人类发明独木舟大概已有七千余年历史。原始时期,人类面对江洋大河无能为力,隔着对岸相距甚近,却无法穿越,渡船的发明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故“俞”字又引申出“捷径”、“穿越”之意。所谓的独木舟,就是把大木的中间挖空即成,所以《说文解字》对“俞”的解释是:“空中木为舟也。”后来随着航业的发展,船只的造型越来越豪华,单纯的“俞”字已经不能表达船只的规模和用途,便在“俞”的基础上另造“艅”替代,“俞”的造字本义逐渐被削弱。但“俞”、“艅”两字通用,许多商周铜器铭文上的“俞”字作“艅”。明代《说文长笺》记载春秋吴国阖闾有大舟名“兪皇”,即“艅艎”。早期俞地族人擅长制造独木舟,或以此为产业。

俞的甲骨文

俞国作为商王室的战略伙伴,有一件事可以作为俞国彪炳史册的大事记,恐怕也是俞族人最可以引以为傲的历史了,那就是参与了商末重要战役——东夷之战。青铜器“小臣俞犀尊”(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有铭文27字,清晰的记载了俞国参与东夷战事后得到王室褒奖的情景:“丁子(巳),王眚(省)夔(kuí)庸,王易(赐)小臣艅夒贝,隹(唯)王来正人(征夷)方,隹(唯)王十祀又五,肜(róng)日。”铭文大意:帝辛十五年丁巳这天,肜祭之日,商王伐东夷归来,巡视夔庸(城),赏赐小臣艅(俞)夒贝(夒城的货币),以质嘉奖。小臣俞因此而制作铜器供子孙纪念。

小臣俞犀尊

俞国除了与商王室保持铁桶关系外,与其它方国或氏族的联系也相当频繁。除了开头提到的林国,还有舌国。《山海经》和《吕氏春秋》里面均记载南方有反舌国,被记录下来的出土商代铜器有“舌盘”、“舌鼎”、“舌簋(guǐ)”,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河南安阳境内已发掘出土舌器,证明殷商王畿之内确有一支舌族存在,或为舌国。其中“舌盘”铭文中有“俞舌”等字样,隐隐透视着商代俞族和舌族之间某种不同寻常的关联,或为姻缘,或为政治、军事上的合作。

鲁伯厚父盘

关于商代俞国的结局,随着商朝的覆灭,俞国也被周族征服,但应该没有被灭祀,而被迁封到了今山东夏津县境内,成了西周的一个伯爵小国,受鲁国管辖。这期间有西周青铜器“俞伯簋(guǐ)”、“俞伯卣(yǒu)”(清末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春秋早期,俞国与鲁国关系友善,还有过联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土于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境内的春秋早期铜器“鲁伯厚父盘”,铭文:“鲁伯厚父作仲姬俞媵盘。”以及“鲁伯大父簋”,铭文:“鲁伯大父作仲姬俞媵簋,其万年眉寿永宝用享。”姬俞,鲁国公主,即鲁伯厚(大)父的女儿,这是鲁君为女儿做的陪嫁媵器,女儿即将嫁往俞国,故称姬俞。这是鲁俞两国通婚的实证。俞国最后的结局不得而知,正统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商代俞国产生了一支重要的俞姓,现今俞姓始祖主要公认为黄帝时期的俞跗(fū)(见《史记·扁鹊传》),事实上后世俞姓当主要来自商代俞国。

文/堰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商古国——举国,参与商末东夷大战,“举”或来自婴儿摇篮
西周古国——繁国,擅长制作马腹带,商亡后被全体发配为奴
殷商古国匿国,山西闻喜县晚商大墓重现神秘部族
殷商古国——屰国,现代人都知道“叛逆”,却不知它从何而来
周初的殷代遗民
读《略论殷商政治势力范围……》中几个商榷的释读文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