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冠黔人国 盐登赤虺河 留下秦商血汗和伟绩的

酒冠黔人国 盐登赤虺(hui)河

留下秦商血汗和伟绩的国酒名镇--茅台

茅台的兴旺始于清代。这与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茅台成为川盐运黔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秦商就是仁岸盐运的开拓者和茅台酒的创造者。

清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通赤水河道,于次年三月竣工,茅台成为黔北重要交通口岸。到嘉庆道光年间,制作茅台酒的烧房已发展到不下20余家。现考证已发现两个有名有牌的酒坊:一为“偈盛酒号”(1784年),一为“大和烧房”(1803年前)。到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为开发利用赤水河,奏请光绪皇帝批准,再次疏通赤水河道,茅台成为清代川I盐运黔的四大口岸之一——仁岸(由合江至茅台这一口岸)。仁岸著名的四大盐号“永隆裕”、“永发祥”、“协兴隆”、“义盛隆”(相当部分是陕商投资),均在茅台大建盐仓。每年由赤水河运往茅台的盐大约650多万公斤。一时间,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口岸大有千人拱手,万盏明灯之势。商业的发达引起人们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茅台镇成为“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繁华集镇。贵州三分之二的食盐由此起程转销全省各地,茅台酒亦由此远销海内外,名声大振。

清道光时《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日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这一时期的茅台酒,因了文人的唱和,更添魅力,名播遐迩。如贵州名士兴义府贡生张国华,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遵义府文人庐郁芷,清代著名学者、大文学家郑珍,他们品着“茅台”,或荡轻舟,或赏山水,或聚亲朋,谈着感受,相互唱和,把文人精神和品位,融进了茅台酒香。

张国华《茅台村》竹枝词:

黔川接壤水流通,俗与泸州上下同。

满眼盐船争泊岸,巡栏收点夕阳中。

一座茅台旧有村,糟丘无数结为邻。

使君休怨曲生醉,利锁名疆更醉人。

于今酒好在茅台,滇黔川湖客到来。

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

陈熙晋七言诗:

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

汉家构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

茅台村酒合江柑,小客疏帘兴亦酣。

独有葫芦溪上笋,一冬风味舌头甜。

庐郁芷《茅台香酿》:

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

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郑珍《茅台村》诗:

远游临郡裔,古聚缀坡陀。

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

迎秋巴雨暗,对岸蜀山多。

上水无舟到,羁愁几日过。

他还在另一首《吴公岭》中,有两句谈到茅台的商业盛况: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

到道光年间(1840年左右),茅台地区酒的产量已达170吨,创了我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规模。此时的茅台酒。在世人心中,已是“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渝黔自驾游16:仁怀——茅台镇
茅台镇为何能产出好酒?
茅台酒的由来
忆往昔峥嵘岁月,成裕烧坊的历史长河
国酒茅台诗词分享
《中国酒文化讲座》之第四:第四讲 结语:国酒茅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