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友发现的这方墓志铭承载许多信息“颍州八大家”
         6月16日,颍州晚报报道了一藏友收藏的“清文林郎陕西巩昌府司李王公墓志铭”反映了阜阳进士王期远与同科进士的深情厚谊。经研究,这方墓志铭还反映出了清代对前朝文人的态度,清初的官制变迁及“颍州八大家”的相关信息。

明末举人考中清朝进士

         据墓志铭记载,墓主人王期远,字鹏云,号履端,生于万历三十年,中崇祯癸酉科举人。明朝灭亡后,又于顺治三年中丙戌科进士,官至陕西巩昌府推官,四年后即顺治七年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查阅道光《阜阳县志》选举部分,王期远考中举人、进士时间与墓志铭记载相符。”阜阳知名网友、文史研究者张卫钧说,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王期远在明崇祯时考中举人,到明朝灭亡以后,继续参加科举,由举人而中进士,可见清入关以后,对前朝的知识分子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政策。

清朝首科考试颍州中两进士

       这方墓志铭由“赐进士及第、文林郎、国史院内翰林修撰、李奭棠撰文;赐进士第、奉直大夫、山西大同府蔚州知州、郡人滑文蔚篆盖;赐进士第、朝请大夫、福建分守福宁道右参议、宗兄依书书丹”。
        经查,李奭棠、滑文蔚与王依书,皆与墓主人王期远同科,为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而且撰文者李奭棠还是这一科的探花。
顺治丙戌科是清朝入关后的首科考试,因此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不少清代笔记对这次考试都有记载。
        清代人余金在《熙朝新语》中形容这次开国第一考,称“国初诸大老皆出此科”,又称“会元即李奭棠,三艺浑穆,蔚然开国气象”等语。据此可知,李奭棠不但是本科探花,而且是“会试第一”的会元。
      另外,墓志铭中的篆盖者滑文蔚,与王期远同是颍州人。为明代万历乙卯科举人,清顺治三年考中进士,官至临洮府推官。这一科,颍州只考中了两位进士,就是王期远与滑文蔚;考中了一位举人,名叫周建鼎,此人后来中顺治乙未科进士,官至中城兵马司指挥。

“颍州八大家”多为世袭官员家族

         明代之前,由于元末战乱,全国许多地方哀鸿遍野,土地荒芜,稀有人烟,颍州也是这样。明政府不得不大量移民,充实地方。这些移民,有的是政府有计划迁徙的,有的是自发迁徙,还有一种是卫所官员。由于卫所官员世袭,因此明清颍州所谓“大家族”多半指的是颍川卫世袭官员家族。
“王期远家族由羽林前卫指挥使调任颍川卫,是颍川卫最高行政长官。”张卫钧说。
       据记载,“颍州八大家” 多为世袭官员家族。如“颍州八大家”之一的宁氏家族,系指挥同知宁端的后代;颍州亓氏家族,系指挥佥事亓忠的后代;鹿祠街的“鹿家”与出过清代大文人刘体仁的“刘家”,分别系颍川卫镇抚鹿得山与刘奉先的后代。这些家族在颍川卫的官阶,都低于王期远家族。
张卫钧认为,王期远墓志铭的发现,对研究明代阜阳卫所制度,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弥补了地方志记载的一些错误(世袭代数、人名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科举制度对明清时期的社会作用!“科举”成了寒门逆袭的出路
雍正四年的山东乡试,掖县一对侯姓叔侄同榜考中举人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解元---会元
明朝一个“傻儿子”,造就了一个顶级家族
一文读懂古代科举制度
阜阳八大家的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