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平县人民政府副总督学贺同星:“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机械、重复、过量作业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名目繁多的校外培训不断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家庭教育的缺失、资本的无序介入、校外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等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教育内卷加剧,全民教育焦虑难以消除……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国家层面提出了“双减”要求,重磅治理教育生态。

什么是“双减”——

——“双减”指的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学习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的目标任务是让教育回归本真。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良好教育生态。

——“双减”是中央关注、社会关切、人民关心的重要改革事项。

为什么要实施“双减”——

家长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理念滞后导致焦虑加剧。唯分数、唯升学、互相攀比、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根深蒂固,加之信息的不对等引发各种焦虑。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虚假宣传、唯利是图,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力,造成群众盲目跟风,将孩子的优秀成长寄希望于校外培训机构等外力。认识不足导致家长顾虑加大,担心孩子未来的社会分层和收入差距问题;担心“双减”后,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提高孩子的升学竞争力;担心自己响应“双减”,其他孩子抢跑,自家孩子被淘汰性分化;担心只能采用费用更高的“一对一”辅导方式,经济负担比以前更重。加之单亲家庭、留守家庭、问题家庭教育缺失,一味将孩子教育的责任推向学校,导致教师和学校教育压力越来越大,内卷愈演愈烈。

社会评价片面。评价单一导致陈旧观念难以短时间彻底转变。教育评价改革虽已实施,但不少地方以高考论成败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教育部门、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以学业成绩为主,评价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也难以客观、多维,导致教师大量布置作业的执念难以缓释,学生校内作业负担过重现象屡禁不止。

教育资源不均。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难以短期实现。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影响,目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处于相对理想状态,没有最好,只能努力做到更好。学校硬件配置、师资力量等群众关切的问题受制因素较多,加之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不一,造成教育发展地区之间、校与校之间的不均衡、不对等。

教学效率不高。政策执行过程中思想难以很快统一。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研水平低位徘徊;教学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性不足,“满堂灌、大水漫灌”的教学现象依然严重;作业布置缺乏系统思考、深度研究、以量代质,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

落实“双减”的有效途径——

“双减”实行以来,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可以充分地进行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双减”为家长承担起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腾出了时间和空间,优化了家庭环境。如何保证“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制度的保障,政府的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通力合作。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双减”认同,凝聚全社会“双减”共识。普及家庭教育的方法,给家长指出家庭教育具体的路径,让家长掌握子女教育问题解决的方法,纾解家长的焦虑。作为家长首先要懂得教育的长期性,克服快餐化;其次要懂得教育的复杂性,克服简单化;还要懂得教育需要理智,克服情绪化。要清楚孩子需要什么,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家长唯有担起教育责任、优化教育认知、提高教育能力,方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多部门联合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和治理,建立“常态巡查+电话举报+违规随手拍”摸排机制、“专班整治+媒体曝光”警示机制,坚持专项整治与常态检查相结合、规范治理与优化提升相结合,课后与周末节假日常态督查相结合。持续开展“清风行动”,炼就“火眼金睛”,严防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让违法违规培训乱象无处遁形,有效防止校外培训问题“复燃”反弹。消除家长“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顾虑,给每个家庭营造轻松的育人环境。

深化评价体系改革。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优化教育评价方案,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育人方式改革,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强化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落实“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改进考试管理,准确把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功能,严格控制考试数量和频次,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以多元化的评价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营造育人而不是育分的评价氛围。在全社会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正确育人理念。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治教培机构易,治教育焦虑难。校内提质是核心,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守住学校这一主阵地就是守住“双减”的底线,才能将“双减”落实到底。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资金统筹、县管校聘、一长多校、跟岗学习、帮扶支教、划片招生等举措破解均衡难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不断消解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着力消减家长对培训机构的需求。

狠抓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教师课前备课要扎实,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教学设计紧扣学情,学习目标清晰而具体,能体现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重难点突破的逻辑性要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随堂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把控教学节奏。在教和学的双向奔赴中让学生回到课堂的中央,让每个孩子都能进步和成长。

学校层面要努力推进“三全育人”,紧扣教师理念的更新和认知水平的提升,将作业设计、分层布置、面批面改等当做课题来研讨;以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体质锻炼、劳动教育等多种方式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优化课后延时服务。课后虽然延时了,但学生的作业负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依然存在家庭作业过量低效问题。学校教务部门要经常性地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总量控制方面的检查,深入学生了解作业完成情况,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关切。教师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克服懒散和拖拉。

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不仅仅是政策理顺的问题,还涉及教学管理、家长需求、教师权益、社会资源等方面因素的交叉和匹配,在课后服务的实施过程中,服务的接受者、提供者、监管者都有各自的诉求,当不同诉求叠加在一起时,往往会出现问题和困惑,只有重视事实,回归课后服务的“现场”,从问题本质出发,思考协调好各方诉求,才有可能让课后服务既“叫好”也“叫座”。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从下几方面着手:充分了解家长的诉求、充分了解教师的压力、厘清课后服务的功能定位、完善课后服务的激励保障、有效保障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主体能力、拓展课后服务的课程资源。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丰富课后延时服务项目,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双减”是涉及政府、资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的系统工程,大家都要充分认识到“双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循序渐进,消除焦虑,共同发力,“绿色、天然”地评价每一个孩子,“双减”才能真正地落实、落地、落细,才能让所有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教育的公平、公正、阳光和温暖,才能培养出健壮、可爱、多才多艺、有思想、有创新、有活力的时代新人,才能让我们的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编辑:王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
减负减负,到底如何做好这道“减法”?
中小学学校落实双减提质增效阶段总结汇报
“校外增负”难题须系统求解
教师心声之十六:面对“双减”,听听郑东新区彩云路小学老师们怎么说!
关于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