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生学发展述评

转载自《南京医科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1

1优生学的前科学阶段

人类很早就注意优生问题,在原始部落中,对出生有显著残疾的畸形婴儿,给予遗弃任其死亡。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时,不可能有多余的食物来扶养这类畸形儿,这种处理方式在当时被认为是合理的。先民们禁止在直系亲属之间通婚。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在古埃及和古印度教的教经中,记载着指导人们选择妻子和新郎的原则,要求择偶时不仅要身体健康,并要调查对方家族中没有遗传病。在《摩奴法典》中写道:“一位妇女生下的儿子,总是赋有他的生身父亲的特性,以及嫡亲儿子继承了他的父母或父母双方的坏特性,他永远也不可能避开他的血统。”

在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及《奥德赛》等作品中,记载有贵族所具有的高贵门第的体质特征,如胆略、勇敢和才能都能遗传下去。为了保持这个阶级的纯洁性,贵族只限于在内部进行通婚。

古代斯巴达族人在婴儿出世时用葡萄酒给以沐浴,若婴儿无恙,表示这孩子体质强壮,将其留下;若受不了这种处理,表示这孩子体弱,应予处死淘汰,通过这种方式“去劣存优”,以保持种族强盛。罗马教皇狄奥多西一世就曾严令禁止表亲结婚,违者判罪,甚至处死。犹太人的宗教律中禁止43种亲戚结婚,((犹太教法典》中又增加了26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对婚姻关系加以干预,在生殖方面加以控制,还倡言将衰弱、有病或低能的个体给予处死,对那些酗酒、淫乱、道德低下和体质衰弱的、有不治之症的人禁止与优秀的臣民通婚,避免这些坏特性传给子代。

古人在经验基础上,提出一些优生主张,由于当时的优生措施并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有些主张并不可取,有些对策带有阶级压迫的烙印。因此,19世纪以前,优生学尚未成为一门科学。19世纪以后,由于遗传学与进化论的建立,人们对遗传现象及其物质基础和规律性有了科学的认识。英国的高尔顿对这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开创了优生学的研究。

2高尔顿与优生学建立

英国的高尔顿(FarcnisGalotn1522-1911)是具有多方面才能并在许多领域作出过贡献的学者。他是达尔文的表弟,16岁进人伯明翰综合医院学习医学,一年后到伦敦皇家学院继续学医。次年进人剑桥三一学院学习数学,随后他又回过头来作短暂的医学研究。自他父亲逝世后,才得以摆脱由他父亲为他安排的事业。从此他广泛涉猎各个科学领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他在地理学、气象学、统计学、指纹学、遗传学、心理学、优生学、人类学等方面均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成就并为人们记忆所及的乃是他在人类遗传学和优生学方面的工作。

高尔顿从事遗传学和优生学的研究,主要是被他的表兄查尔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59)而激发起来的。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他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生存竞争、优胜劣汰来解释生物界发展进化的规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深深打动了高尔顿,促使他探究人类智能遗传等问题,旨在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以利促进社会的发展。

达尔文也曾关注优生学的研究,他晚年曾为自己与表妹埃玛结婚的遗传后代而懊恼不已。达尔文曾企图用植物的实验去证明“自然厌恶近亲授精”。1870年他曾建议在人口普查中插人一些项目,以确定近亲通婚的有害后果。高尔顿则把达尔文的进化论直接应用于人类,并将人类学、心理学、遗传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对人类智能和遗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优生学。高尔顿在1883年出版的((对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调查研究》一书的附注中,首创了“优生学”(eugenics)这个名词。高尔顿给优生学所下的定义是:“对于在社会控制下,全面地研究那些能够改善或损害后代体力或智力上的种族素质的各种动因。”他主张促使有优良或健全素质的人口增加,防止有不良素质的人口增加,以改进人类的素质。简言之,优生学是一门研究怎样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学问。高尔顿建议应用遗传规律方面的知识研究优生学,调查古今各国各社会阶层的生育率;收集可靠资料以阐明一些家族之所以昌盛或衰退的因素;研究影响婚姻和婚姻制度的各种因素;广泛宣传优生学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高尔顿是生物统计学的创立者,他把统计学和遗传学结合起来,提出遗传统计方法的两条原则。第一条原则为祖先遗传法则,他指出子代的遗传素质是受父母控制的,而父母的遗传素质是受祖父母影响与控制的,这种亲代的遗传特性,随着世代的繁衍而逐代降低,他在《自然的遗传》(1889)一书中提出一个遗传的数学理论:子代的遗传性二1/2父母十1/4祖父母+1/8曾祖父母,他用数学术语来表达遗传规律,即子代的继承物=1/4P+1/8PP+1/16PPP(P二亲代,PP=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第二条则称为回归法则。这个法则表明体质遗传的特性具有向中心回归的趋势。身高父母所生子女不如父母高,并逐代变化,最后趋于平均值;身矮父母所生子女要比父母高,但也逐代趋于平均值。他论证了人口的平均值是世代间“类型稳定性”的反映。他于1875年用统计方法规画出最早的回归线,并首先应用“回归(regression)”这个名词。他又用量变表示两种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相关指数”,并以“R’’作为“相关系数”的符号。

高尔顿进一步研究人类智力遗传,他认为人类之中在智力上是有差别的,他以受试人的考试分数作数量统计,得出这样的结果,即在一个群体中,超群出众的天才人物,与智能低下,以至愚笨者的人数,大致是相等的,而大部分人是属于中等智力。

高尔顿为了探明遗传对人类智能的影响,他调查了300个人的家谱,其中包括法官、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诗人、神学家等所谓的社会名流,他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在某些家庭中杰出人物出现的概率很高。因此他断言人的特性是遗传制约的,“好”的后代一定有其“好”的遗传特性的亲代。他还调查了30家有艺术能力的家庭,他认为艺术能力也是遗传的。为了判定遗传与环境对人类智能的影响,他又搜集了80对同卵双生子来估量环境对人的影响,他注意到双生子具有相同的遗传结构,他不仅发现双生子比其他亲兄弟、姐妹在心理特点上更为相似,而且更易感染同样的疾病,甚至分离了若干时后却在同一天死亡等等。据此证明人的体力、智力与心理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他并不否认环境对人的影响,早在1875年时,他就明确地把对人类的影响区分为先天和后天两部分,而且他确信同卵双生之间的差别必定是由环境所决定的。由于他证实了遗传对人类智能的重要作用,因此他鼓励富有天资者多生育,而主张有缺陷的人不要生育。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认为人类种系像家畜一样,可由人工一代一代加以匹配,最终会产生天资极高的人种。

高尔顿发现在文明社会中有着与“自然淘汰法则”不一致的“逆淘汰”现象,他认为现代人类文明包括科学、技术、法律、宗教、伦理、道德等可能会创造这样两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一些被认为心身两健的“适者”能生存繁殖,同时使一些被认为应属于被淘汰的弱者,也能得到生存甚至繁殖的机会。这样,势必导致有缺陷的人大量繁殖和有天赋的人的相对减少,从而增加人群中的不良的遗传频率,最终严重地减弱了人类的遗传素质。与此同时,高尔顿强调了即使这种逆淘汰现象存在,基于文明社会实施的有效措施,也一定会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高尔顿企图从此确立一个新的生物学基础,以建设一个更适当的社会组织,因此这种优生学有其一定的社会学意义。

高尔顿认为人体的缺陷和犯罪也具有遗传性。他发现在贵格会教徒中色盲的流行几乎相当其余社会成员中的两倍,由于贵格会教徒出身五、六代以前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结果是贵格会教徒的原始家系很少有可能具有任何同喜好色彩有关的气质,因此,在他们之中比在其余人口中会出现更大比例的色盲(1883)。他又认为个人生来不仅具有颅骨和面貌的特征,不仅有天才或低能的差别,而且具有内在的罪恶气质。

高尔顿研究心理学,瞩目于心理的遗传和种族的改善。他是个别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于1883年发表的《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调查研究》,被认为是科学的个体心理学及心理测验的肇始。为了测量人类才能的差异,他发明了许多实用简便的心理测验的仪器和方法。他对内省心理学也有很大的贡献。他又用心理问卷法调查进行心理意象的研究,发现被试者的意象有很大的个别差异。他认为职业、年龄和性别与意象的差异有关,许多长于抽象思维的人往往缺乏视觉意象,而女子比男子、幼儿比老人的意象要强一些。他发现遗传对意象的相似性有一定的影响,兄弟姐妹间的相似性比随意选定的个人之间的相似性更大些。高尔顿断言心理特征与身体特征一样可以画出同样的常态分配曲线。

优生学建立时期正是生物科学(进化论、遗传学)获得长足进步的时期。然而,当时又是种族主义盛行时期,优生学蒙上了伪科学的阴影。后来优生学经历的种种波折与浮沉,则是在高尔顿建立该学科时已埋下了祸根。优生学一度走入歧途,它既有内在理论上的原因,又有外在的社会学原因。

高尔顿的优生理论,过份强调智能的遗传性。他声称“高贵”的家族遗传下来的是聪明智慧、身体健康、仪容美丽、道德高尚的遗传因子,而卑贱的家族遗传下来的则是愚昧、疾病、犯罪和低能。他错误地认为种族也有优劣,把阶级的差别和遗传混为一谈,使优生学被反动统治者所利用。1855年法国种族主义者高比诺(J.A.GDbineau,1516-1582)写了一本名叫《试论人类种族的不平等》,胡说什么白种人中的北欧金发的亚利安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的种族,德国日耳曼种族的贵族是亚利安人的后裔。还说什么同一种族的内部,统治者、贵族是高等种族,下层劳动人民是劣等种族等等。达尔文、高尔顿也都受了这种谬论的影响,发表了一些错误言论。

高尔顿强调人的遗传性,人们不能否认和忽视遗传的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前提,优秀人才故然有其遗传上的原因,但是,他们的成才与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有密切关系。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甚至有些素质上的缺陷还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因此人的智能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社会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智能与种族或阶级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的种族与不同的阶级中,均可产生不同智能的人群。高尔顿强调遗传决定论,无疑是片面的、错误的。因此他的观点后来被法西斯主义利用作为种族主义统治的理论工具,在某一时期遭到人们的批判与唾弃,这是优生学发展史上一段曲折的经历。

3科学时期的优生学

进人20世纪前半世纪,优生学继续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由于生命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发展优生学对改善人类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引起各国政治家、科学家的广泛重视。另一方面,优生学中的伪科学成分被种族主义进一步的歪曲利用,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恶果,从而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批判与唾弃。

直到20世纪下半叶,由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成为优生学的理论基础,加上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认识到优生学的重要性,推行优生政策,这对促进社会进步是十分重要的,使科学的优生学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极度夸张优生学中的伪科学成分,大力推行反动的种族主义,希特勒叫嚷要创造一个亚利安“主宰民族”,打着优生旗号,屠杀了600万犹太人,使优生学、优生运动和优生政策蒙受了巨大的耻辱。致使人们对“优生”一词也不敢问津。希特勒纳粹分子覆灭后,种族主义阴魂不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英国种族主义者又打着优生旗号,“证明”白色人种盎格鲁撒克逊种族是“天之骄子”的民族,而黑人、印第安人则是劣等民族,叫嚣要对这些“劣等民族”实施种族隔离,要对他们实行强制性绝育手术,主张用饥饿、瘟疫来消灭他们。这批反动的种族主义分子的种种言行,严重地损害了优生学的声誉。

坚持科学立场的优生学家对种族主义分子的错误言行和罪行有着严肃的批判态度。美国的鲁滨生(W.J.Robinson)1916年出版的《实用优生学》一书中撰写了一章“伪优生学者”,他尖锐地指出:“优生运动也一样,被狂妄的附和者所破坏了。”“这些假优生学者与我们自然是无关的,并且我们对于他们的荒谬和过甚之处也毋庸负责。”这些假优生学者的最坏处……反而延缓了真优生学的进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伊顿为1975年版((美国大百科全书》所写的“优生学”条目中,就曾明确指出:20世纪的头25,在优生运动中……的许多观点现在都应列人种族主义的。例如他们相信在不同的阶级和种族中,存在着天然的遗传上的优越者和低劣者。20世纪初许多优生学家认为种族混合是危险的,可能会使他们所说的“纯种”变坏。现代的优生学家和遗传学家清楚地认识到,上述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在育种实践中已有证据表明,遗传上不相似的个体间的混杂,倒可能是更有好处的。迄今人们已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的阶级和理想的遗传品质之间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我国著名优生学者潘光旦教授在法西斯横行的1939,撰写了“演化论与几个当代的问题”一文,明确地批判了纳粹反动政客的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的谬论。

日本学者木村资生在《从遗传学看人类的未来》(1974)一书中曾正确地指出:“优生学是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从理想主义出发提出来的,但一时被纳粹德国的非科学的、无人道的民族政策所滥用,因此优生学也就面目全非了。然而从以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为标志的近代生物学的革命和进步来看,在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对优生学问题应该从新的立场来重新加以认真研究。”由此可见,优生学的是非曲直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理解。

前苏联在20年代开始开展优生运动,并成立了优生学研究机构和优生学会,出版了优生学杂志。但为期不长,20年代末,优生学被列为禁区。在30年代后,特别是1948年苏联农科院召开的“八月会议”以后,李森科主义者发动对细胞遗传学的围剿,用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李森科主义,禁止孟德尔一摩尔根学派,优生学随同遗传学被列为“反动的”、“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伪科学,直到1971年重建了医学研究所。近年又开展优生学研究和宣传工作,旨在改善人的先天素质,减少和消除不良的遗传影响。我国于20年代引进优生学,丁文江撰写“谱碟与哲嗣学”中,宣传优生学观点,介绍高尔顿的优生理论。30年代潘光旦发表多种论著,介绍与宣传优生学理论,同时进行优生学研究,提出节制生育、限制人口、禁止血缘相近的男女“内婚”和早婚,以及指出同姓、表亲结婚的害处等。但是在解放初期,我国照搬前苏联一套,也把优生学列为禁区,特别是十年浩劫时期,优生学与阶级、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更使我国科学工作者望而生畏。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已从分子水平上认识遗传与变异现象,以及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计划生育运动的展开,提高人的遗传素质已提到重要议程上来,优生运动也随之积极地开展起来。

20世纪前半时期,优生学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得到了扩大与发展。人们终于搞清了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在一些国家明令禁止近亲结婚。绝育术的出现并作为一种重要的优生措施(在日本称之为“优生手术”)。在20世纪以前对绝育采取的是阉割术,20世纪初以来则采取非阉割的绝育术(输精管结扎术、输卵管结扎术等)。这就可使一些不应生育后代的遗传病患者,得以结婚而又不必阉割,并且不致危及后代。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美国有30个州立法准许或要求先天性智力薄弱者以及其它难以治愈的严重遗传性疾患的患者施行绝育手术。优生与计划生育的结合,人们曾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论,但逐渐认识到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与对人口质量的改善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避孕计划生育与优生之间,互相促进。人工授精作为一种积极的优生措施正在为人们加以研究,并给予推行。美国遗传学家缪勒(H.J.Muller,1890-1967)曾提议让一些真正杰出的男性多次供应精子进行人工授精,产生大批遗传品质优良的后代;他还建议将人的精子冷冻贮存若干年后再使用,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更客观地判断精子供应者的品质和适合性。或试图用非外科手术从出色的妇女体内抽出大量的卵子,在体外受精,再植人接受受孕妇女体内。应用此法能否提高人口素质,抑或因重复应用同样基因导致人类基因库的单调,影响人类个体的多样化,从而降低了人类的遗传品质,引起人们的很大争议。但是,生殖细胞的冷冻和贮存、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作为一种消极优生学措施,仍有其推行的价值,这可使那些有缺陷的精子或卵子的夫妇能生育正常的后代。人工流产术作为清除一些有问题的胚胎,也是一种重要的优生性手术。以上这些进展,扩大了优生学的科学成分,并构成了当代科学优生学的重要部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学的进展,证明人类许多疾病是分子缺陷造成的。现已证明约有4000多种疾病与染色体和基因结构的缺陷有关。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技术,使优生目标不仅可以通过社会措施在社会群体水平上得以实现,而且可以通过医疗措施,在每对夫妇个体生育水平上实现,使得父母可以借助于医学知识与技术以选择自身后代的遗传品质和先天品质。于是人们把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流产三者的结合称之为“新优生学”。

现代优生学是防止出生缺陷,提高出生素质的科学。出生缺陷包括遗传性、先天性、产伤性三类疾病,其防止措施除包括传统的优生措施以外,还包括婚前检查、孕期保健、产期保健、围产医学、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将药物致畸、污染致畸、辐射致畸、病毒感染致畸、产伤致呆等新知识,补充到优生实践中来,大大扩展了优生学的科学基础。优生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发展中的科学,可以划分为基础优生学、社会优生学、临床优生学、环境优生学四大部分,优生学需要生物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多个分支的共同配合,需要从分子遗传学、人类遗传学、医学遗传学、行为遗传学、胚胎学、畸形学、实验生物学、妇产科学、围产医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社会学、伦理学、人口学、法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研究,同时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使优生措施社会化、群众化,并为一系列政策法令和工作机构来加以保证。

人们从优生学的创立及其曲折的经历中,可以获得许多历史教益,要评判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及其社会价值,并不能根据一时一人的某些言论来作结论,科学本身与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与进步。高尔顿创立优生学的初创阶段,他发现了一部分的真理,同时也发表了某些错误观点,后来曾经被种族主义者和法西斯分子歪曲利用。但是,人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优生学的科学性,甚至一棍子打死,列入到伪科学中去。自从进人加世纪下半世纪,优生学终于为人们所承认,加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优生学终于走出了困境,成为一门人们所肯定的科学。当然,今后在推行优生学、优生运动和优生政策时,人们还会遇到一系列的科学和社会学上的问题,人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创新与发展,这才是对待任何科学的正确态度。

公众号
yixuelish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生学的发展
“优生学”强势回归,你支持吗?
曾经,人类的生死由智商测试决定
定制完美人类?披着华美外衣的优生学
犯了错的天才
科学史上的今天——2月16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