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扁桃体该不该切,需要弄清楚这些问题

  “我的扁桃体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发炎,每次都疼好几天,严重影响工作。好多人都劝我赶紧切了,说这样一劳永逸,以后再也不会受困扰。到底该不该切啊?”

  其实有很多成年人也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扁桃体切除大多数见于小孩,但是都那么大年纪了,还老发炎,到底应不应该切呢?

  扁桃体该不该切,你需要弄清楚下面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扁桃体?

  扁桃体是位于口咽部的一组【淋巴组织】,我们经常说的扁桃体实际上是指【腭扁桃体】,除了腭扁桃体,还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和咽鼓管扁桃体等。

  由于淋巴组织是一种【免疫器官】,因此口咽部的炎症、感染都会导致这些扁桃体发炎,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

  慢性扁桃体炎就是扁桃体切除的一大主要原因。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和慢性扁桃体炎是成人扁桃体切除术最常见的原因。一项研究证实,57%的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是由于扁桃体的慢性感染或反复发作。

  大多数急性咽炎的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具有【自限性】,只有少部分是细菌或非感染因素造成。成人中,大约10%的咽炎病例是由A组链球菌感染所致。

  主要的症状就是咽部疼痛,可能会伴有发热,查体可以发现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甚至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慢性扁桃体炎是指扁桃体感染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常常会有咽痛,使用抗生素后好转,而一旦停药则再次复发。

  大多数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是不需要手术的,而如果扁桃体的反复发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则可以考虑扁桃体切除。

  手术切除适应症的的标准可以参考针对儿童制定的标准:扁桃体炎至少连续3年每年发作达到3次,或连续2年每年发作达到5次,或一年发作达到7次。

  在考虑进行手术前,每次扁桃体发炎,你都应该记录自己的发病情况,以方便医生判断,包括:体温大于38.3°C、颈淋巴结肿大、扁桃体有渗出物,或A组链球菌检测阳性。

  扁桃体切除手术是耳鼻喉科最基础、最常见的手术。

  在过去,这类手术都是【门诊手术】,而且只需要做【局麻】,患者仅需在术后观察几小时就可以回家。

  但是现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扁桃体、腺样体的切除基本上都需要【住院】,并且手术也需要进行【全麻】。

  只要手术需要全麻,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都会高很多,而且全麻的各项风险也确实比局部麻醉更高。

  手术方式则是使用【低温等离子刀】进行切除,这种【一次性】的刀头,一个价格就是一千多。也会造成手术费用的增加。

  这到底是医学技术的退步,还是医生黑心为了多收钱?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手术,现在却都要进行全麻呢?

  局麻与全麻的差异

  局麻注射位置

  过去,手术之前的局部麻醉,需要在扁桃体周围进行多次局麻药物的注射,才能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麻醉效果。

  对小孩来说,打针就已经是很要命的事了,要在口腔里打那么多针,估计熊孩子能把针都咽下去吧。

  扁桃体位于两个像门拱一样的舌腭弓和咽腭弓组成的扁桃体窝内,它和周围的组织会有一个界限,传统的切除手术就会利用这个界限快速的将扁桃体切除下来。

  之所以要【快】,就是因为局麻下患者很难坚持较长时间,所以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手术。

  这也造成一个缺点:有可能切除不完整,造成扁桃体组织的残留。

  而全麻则可以比较从容的分离扁桃体,仔细寻找扁桃体边界和检查是否有残留。

  另外,对小孩来说,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醒来后就已经完成了手术,远比完全清醒、惊恐的看着医生在口腔里操作,满嘴鲜血的情景要【人道】的多。

  这种心理冲击,可能会在很长时间里影响孩子。

  传统手术与低温等离子刀切除的比较。

  扁桃体术后出血是常见并发症,而传统手术切完以后,只能靠塞一个纱球进扁桃体窝压迫止血。这种止血方式会很不彻底,如果效果不好,则需要将扁桃体窝缝合进行止血。

  以上这些,都是传统手术的缺点,但只要技术娴熟,通常都会比较顺利的完成。

  而这也造成一个问题:技术门槛相对较高。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是使得一些手术方式更简单、更容易操作,而不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一门基础的手术操作。

  而低温等离子刀是通过产生高速的带电离子,将组织的分子键打断,破碎的组织可通过刀头上的吸引器被吸走,除了【切割】的作用,同时具有【止血】的效果。

  在一边切除扁桃体的同时,可以马上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极大的减少了出血量,保证了手术视野的清晰,降低了手术的难度。

  术后逐渐脱落的白膜

  低温等离子刀切除后,会在创面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这层白膜实际上是一层坏死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吞咽,白膜会逐渐脱落。

  扁桃体切除后效果如何?

  对儿童的随机对照实验证实,扁桃体切除术后长达2-3年期间,手术有效地降低了患儿咽喉感染发作的总次数和严重程度。大约仅3%的病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都有明显的改善,手术的益处包括:

  1、咽痛发作次数更少:

  尽管切除了腭扁桃体,但舌扁桃体等其他咽部淋巴组织、以及咽部的组织仍然会发炎,只不过这种炎症的发作次数将更少。

  2、生存质量改善:

  咽痛发作次数的减少、以及每次发炎症状的减轻,将极大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用再被困扰

  3、误工的天数更少:

  由于以上两个因素,【次数】减少以及【天数】减少,也将减少因咽炎请假的【次数】和【天数】。

  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扁桃体周边疏松结缔组织化脓,形成【扁桃体周围脓肿】,常由多种微生物感染引起。

  扁桃体周围脓肿造成咽部肿胀,有可能堵塞上气道导致呼吸困难,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需立即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切开引流。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复发率为10%-15%。

  如果患者在过去一年中2次出现扁桃体周围脓肿发作,或在3次急性扁桃体炎发作之后首次出现扁桃体周围脓肿,将考虑对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

  其他

  如果怀疑患者有扁桃体恶性肿瘤、鼾症、扁桃体隐窝结石导致口臭等,也需要切除扁桃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扁桃体发炎、腺样体肥大,切除的风险大吗?不切除可以吗?
【封面】患者扁桃体经常发炎,切还是不切?
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
扁桃体,切不切?
孩子扁桃体反复发炎 切还是不切
扁桃体肿大切不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