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心素养下教师专业成长
——备课、听课、上课
山东省昌乐二中  修建
课堂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主阵地、大舞台

一、如何备课?
二、如何听课?
三、如何上课?
四、如何做好自我成长?
课堂的定位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民主、平等精神形成的公共空间;
课堂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学习过程、学习动机都是孩子自己的,学习的希望、困难、挫折、收获也是孩子自己的。
教师的定位
老师是组织孩子成长生命、体会生活、体验课堂学习过程的导师,是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激励者、帮助者、参与者、欣赏者、引领者,仅此而已。

一、如何备课
1.熟悉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层级(学生学习后要达到的程度)、课程内容(对某一部分内容如何要求的),现有所有版本教材,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明确重点、难点。
     通过备课,全面的掌握学段的课程内容,对整个学段有整体的把握,脑袋中有一棵大树。知识与知识之间、不仅存在着纵向的联系,也存在着横向的联系。有了全局、宏观的把握之后,备课就会上升到课程高度、学科高度。   
2017版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对初中学段的要求
素养1:信息意识
素养2:计算思维
素养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素养4:信息社会责任
2.研究学情、教法(学法)
    学生基础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的调整上课的思路,不断的打磨课堂。
   教法—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年龄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学习的能力……
 
3.研究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设计
  导入:教师设计怎样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学习兴趣?
   目标:表述简单、过程明确,结果可测量。
        通过……方式,学习……,形成……。
   学生活动:
      设计什么活动?学生怎么做?(自主、合作……)
      参考什么资料?形成怎样的结果?
   教师活动:
      教师如何组织、如何帮助学生?
      如何做好过程中疑问的解答!
   分享、提升:
      通过学习……生成……成长了什么?
      课程高度?学科特点?
相关案例(参考2017版课标解读)
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部分,所对应的课标中的核心素养
 
项目教学案例(主题单元教学)通过项目活动:
   创设一种情境,帮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内化科学技术的原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进行思维构建的过程,进而提升素养。

我们要做的:让学生通过项目活动形式学习
    我们以科学技术为核心,借鉴计算思维、信息需求、技术价值、 项目学习等先进理念与方法, 为学生构建一种深度思维的空间, 在学习、 思考、创新中不断改善思维方法,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并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技术价值:核心的体现软件特色的技术,有效的技术。
  计算思维:系统的、逻辑的、数字化的思维方式.
  科学精神: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梦想中的课堂?
教师全面放手: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注意发挥自身价值引领作用。教师的智慧在于通过引领、组织学生学习知识、活动体验,学生内在成长。
学生全员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学生自动自发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每一个孩子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整个过程,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具有开放性:
   教师课堂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探索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锤炼思维方式、正确的价值观。

富有个性的:
  学科特色:核心素养、学科价值观、学科信仰
  教师特色:有独特的对学科的学习、理解体验,有独特的教育艺术。
  
 
二、如何听课
  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老教师学习新教师的创新,新教师学习老教师的经验。
1.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分析教师设计活动合理程度、学生目标达成度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课堂设计的思路是否清晰、问题处理是否巧妙?活动设计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避免两种态度:
  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
  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教师课程高度、学科认知程度的体现  
(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
(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
(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一节好课的标准
先看学生状态,再看老师状态
1.学生学习后学到了什么?学得如何?学习目标达成怎样?
2.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全员参与?有没有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分享交流的时间?学生是不是处在一种平等、开放的状态之中
3.学习过程是否完整?方式、方法是不是有效?情境的创设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学习内容、学生活动紧紧相关,活动的设计是不是层层递进、深入,给予学生较大的探究空间。给予学生的学习材料是否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我希望我的学生可以注重过程、享受过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授课的过程当中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可能遇到很多困难、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它们,这岂不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收获吗?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去试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教师的言语表达、板书(不断修炼)点拨提升的高度?(学科高度、课程高度)

三、如何上课
作为新教师,先听后讲,照葫芦画瓢,不断琢磨!
1.全方面准备:教学环境的装配、教学设计撰写、课件、导学案设计、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培训、学情分析。
2.教师自我演练:
方法:用大白纸,将你上课说的话、需要学生做的统统写下来,一遍一遍的修改、完善!不断进行课堂思路的梳理。
3.先听后讲:借鉴老教师的经验,对疑难、重点问题的处理的方式、方法,但不要思维固化,我们要创新!
4.不断打磨:先听后讲,再修改,再讲!不断打磨中成长!
四、自我成长
要当好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术”:
学术:专业知识
技术: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技能
艺术:教师语言表达、人文修养
 
教师成长要学习几种意识…
一是成长意识。教师专业成长的出发点。
     起点的高低不是决定教学水平高低的关健因素。只要有教育情怀,不断学习成长,成长后有反思,实现教育理想是迟早的事。起点的学历不重要,不断成长的精气神才是教师文化底蕴的根基。
二是展示意识。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
     参加各种教师专业技能,课堂展示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打磨自己,形成个人特色,将自己的想法,做法展示出来。
三是作品意识。教师专业成长的落脚点。
     一方面在媒介上表达教育思想,并能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周周边的人也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另一方面让作品成为诠释自己教育梦想的标的物。
 
阅读专业提升:核心词“核心素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导入研究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学丨多途径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寻“源”问“道”—对美术核心素养的梳理和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