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期间被困在家里,理解了乔布斯的极简主义:简单成就非凡

在一个奢侈浪费的时代,

但愿我能够向世人表明:

人类真正的需求是多么的稀少

——海明威

这是一个最宅的春节,全国人民一起宅在家里。没有外卖,出不来门,只会泡面的我,学会了煮饭、做火锅、煎蛋.......每天看看书,写写字。

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简单,没有那么多物欲、没有那么多事情分散精力,内心反而平静了许多,做一个极简主义也不错。

1. 真正的极简主义

近年来,日本流行“断舍离”。妻子不断清理家中的杂物,只留下必需品,而且是当下需要的东西,当清到清无可清时,妻子最后看向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丈夫......

这不是真正的极简主义,这是披着极简主义外衣的清理强迫症。

佐佐木典士在他的书《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中,多次强调:真正的极简主义不是为了扔东西,或者过清心寡欲的苦行僧生活。而是,为了把时间精力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从而减少杂物,只留下必需品。

我们熟知的极简主义代表人物,其中之一就是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斯蒂芬.乔布斯。

2. 乔布斯的极简主义

现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已经无处不在,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这要归功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

他一生都奉行着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极简主义的理念深入到他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设计上的极简主义。

乔布斯已经去世8年了,他的极简主义设计理念被沿用至今。

他将艺术与科技结合,一改过去电脑手机冗杂、灰暗的设计,让世人看到电子产品可以如此简约精致。

其次,是生活上的极简主义。

乔布斯在世时,每一场发布会都万众期待,震撼人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之后鲜少再遇到。

而他,每一场发布会上都以同样的装束面世——黑色高领毛衣、蓝色牛仔裤、灰色运动鞋,成为他的标志之一。

所住的居所也是极简风,除了几件精挑细选的家具——一盏Tiffany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空空荡荡。

乔布斯在伍德赛德的房子里,也只有最基本的必需品,卧室里的一张床和一个抽屉柜,餐厅里的一张牌桌和几把折叠椅。

再者,精力上的极简主义。

乔布斯17岁开始,就开始“把每天当做生命中最后一天”去过,致力于最重要的事情——改变世界。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鲜少参加活动,把精力都花在陪伴家人,和创造能改变世界的伟大的产品上。

最后,这种极简主义理念,也被他用到了公司管理中。

1996年——在乔布斯离开苹果的第10年,重新回来拯救岌岌可危的苹果公司,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组了董事会、开除部分员工、缩短战线,把正在开发的15种产品,缩减到4种。

每一次开会,都只要少数相关人员参加。如果有无关的人来了,乔布斯会亲自对他说,你不用来。并且认为:为什么要有好几个方案?只需要一个最棒的方案!

正是由于,将删繁就简的理念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了他“激光般的专注力”,烧穿现实的壁垒。

“简单和专注,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简单。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可以搬动大山。”

3. 成为极简主义后的改变

佐佐木典士,在决定成为极简主义后,用2年多的时间,不断减少自己的物品。

生活慢慢有了许多改变:

(1).有更多的时间了。

成为极简主义前:

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买买买上。感兴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想要的东西太多了。还是个囤货党、收集癖,家里堆满了杂物——各种书籍唱片,各种收藏品,乱七八糟,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成为极简主义后:

节约了很多花在买买买的时间,都是需要的时候想好买什么样的再去买一下,而且只买自己当下“必需”的东西,不买“想要”的东西,或者感觉以后会用得上的东西。而且因为东西少了,花在找东西上的时间也少了。

  1. .开始喜欢做家务了。

成为极简主义前:

因为家里东西实在太多,家里连能落下脚的地方都几乎没有了。不管怎么收拾,都很快就变乱。打扫起来也很麻烦,非常讨厌打扫,干脆就让它一直乱着。

成为极简主义后:

作者扔掉、出闲置卖掉了很多东西,只留下5%左右的必需品,家里变得空荡了。每天只需要花5分钟打扫就可以了,开始享受打扫的乐趣。因为东西很少,30分钟内就能搬家。

3.存下许多钱了。

成为极简主义前:

房租,生活开支,为各种想要的东西买单,钱总是没有多少剩余,欲望很多,压力也很大。

成为极简主义后:

删掉那些乱七八糟的兴趣,真正的生活必需品真的很少。搬到了20平米的小房子里,生活开支变得很少,在日本随便一个普通工作,就足以负担生活,没有什么压力。

4.人际关系变好了。

成为极简主义前: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他人当做不得不偶尔协作一下的机器人,和家人朋友一起看电视,聊各种事物。

成为极简主义后:

开始把人当做人看待,在意他们的感受和想法,人际关系变得和谐。因为家里没有电视等物品,只有茶,和朋友面对面谈心,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就算和家人吵架,家里也没有刻意摔的东西,而且没有隔间,也不得不面对彼此,共同解决问题,少了许多矛盾。

5.工作效率更高了。

成为极简主义前:

被各种突如其来的杂事、念头打断,工作效率低,切乏味。

成为极简主义后:

思绪变得简单,专注于工作本身,探索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效率更高,得到更好的发展。

  1. .生活更加安全了。

成为极简主义前:

家里东西很多,遭贼、歹徒进来也不容易发现。而且,日本地震频发,收藏书籍和影音、相机、杂物等,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财务损失。

成为极简主义后:

因为家徒四壁,没什么好惦记的,也更能发现危险。因为东西很少,地震也很安全,而且搬家非常容易,需要的东西随处都能买到。安全感很足。

7.变得更加自信了。

成为极简主义前:

总是看着自己没有的东西,用物品的多少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变得自卑,因为想要的东西很多,压力也很大。同时会看不起不如他的人。

成为极简主义后:

不再用物品的多少来衡量人的价值,明白自己什么都不缺,变得自信从容。明白自己和他人都是普通人,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真正的价值了。很少的物品就带来满足,心怀感激,幸福感提升了很多。家里空旷整洁,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

8.生活变得幸福有意义。

成为极简主义后,作者明白了,最重要的是身边的人,他们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付出,是输出价值,让我们变得更幸福。

愿我们都能从喧嚣的世界中,删繁就简,找到生活的本真。

生活从简,专注于重要的事情,感恩拥有的一切,真诚待人、用心工作。

虽然平凡,却非常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极简到家
懂得简单,是一种难得的修行
每天静读一本书
《极简主义》:摆脱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去除一切无用的事物
乔布斯的“极简生活”透着佛教智慧
每周一本书丨你什么都舍不得扔,还谈什么生活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