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朝死循环:从“轻徭薄赋”到“横征暴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这句孟子的至理名言,流传了2000余年,它是历代王朝标榜的“民本”理念。可惜的是这只是平民百姓的美好的愿景而已。这些大一统的王朝在开始的时候,都奉行着“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可往往到了后面,无一不在“横征暴敛”,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动摇了王朝的根基,最后灭亡。

难道仅因为通货膨胀导致国家的钱不够花吗?要知道和平时期,人口是不断增加的,理论上税收也是不断增加的,为何王朝初年的君民和平景象,到最后都是兵戎相见呢?我们首先来看看历代的税率吧:

1、秦,《汉书·食货志》: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颜师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这还没算人头税呢。秦朝真是为之后的王朝做了好的“榜样”,正是因为如此的暴政,才二世而亡;

2、两汉: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时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看起来很美;

3、唐宋:实行两税法,大致为十五税一;

4、大元:都说元朝比较残暴,但税收也还可以,大致也是十五税一,但其他方面做得不好;

5、大明:明代的税赋是历史上较低的,大约四十税一~三十税一,所以政府比较穷,官员的俸禄也比较低;

6、大清:雍正时开始摊丁入亩,人头税没了,但整体负担没有减轻,大概也是十五税一左右。

如果算上先秦时期的,那些邦国一般也就十税一左右。这样看起啦,我们古代的老百姓们生活还不错啊,但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挺苦的,因为国家的钱总是不够用,它只能通过不同的渠道盘剥百姓,人民的实际缴税要比史料记载的高得多。

是什么原因造成国家钱不够用呢?

一、官吏的逐渐增加

王朝的开始,一般都实行“精兵简政”,官员也不太多,财政也没啥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人口的增长,造成管理成本的提高,官员数量也会逐渐增加。

唐朝初年,当时的在京官员仅有640名,到了玄宗时代,在京官员达到了2620人,外官人数更是有16185人。

北宋初年,整个国家的官员也就5000余人,到了宋真宗时期就超过了1万人,宋仁宗增加到了2万余人,南宋宋宁宗时期,只有半壁江山,却有着4万人的官员,宋代的冗官绝对不假。

明朝也是同样,洪武初年,全国文职官员不过5000余人,武职官员不到3万人,到了宪宗时期,文武官员已达到十万之多。

官员的大幅度增加,必然会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经费不够用也是常有的事儿,官员们捞点油水,也就成了潜规则。

二、腐败逐渐加剧

俗语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在我国古代,大家考功名、进仕途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我们不否认清官确实存在,但对多数人看来,升官意味着发财,腐败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因此,每个王朝的中后期,腐败无不迅速发展,甚至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由腐败造成的民众负担加重,往往是官员俸禄的数倍、数十倍。腐败使得税收大量流失,发展到极端,到了王朝后期,有可能税收最终到达中央的只有1/20,其他95%都流失在税收过程当中,也就是说被各级官吏贪污掉了。

三、财政的巨大负担——皇族们

自己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不就是给我们这些子孙挥霍的吗?这也许是万千皇族后裔们的心里话了。的确,在家天下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帝王们的亲戚们当然要得到好好的照顾啦。

以大明为例,明初时,分封到各地的王族不过49人,到了180多年后的嘉靖时期,已经有了近2万人,几十年后的万历时期,就已经有8万人之多,到了明朝末年,加上一些没落的底层皇族,推算朱元璋的子孙繁衍了100多万之多。而养育这些皇族们,只能依靠明朝那并不充裕的国库了。

四、能折腾的皇帝们

当然,最能花钱的要数那些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们了。虽说皇帝一般是有自己的小金库的,但很多国家大事,是要花国库的钱的,如果皇帝总梦想着建功立业,那么国家、百姓们就难受了。

像汉武大帝,“征匈奴”“征南越”“征西南”“开漕渠”……真可谓彪炳史册,光耀千秋。可这些功绩是建立在巨大的消耗上的,汉武一朝,基本将文景时期所积攒的家底耗尽,昭宣时期,基本上就不敢在折腾了。

像隋炀帝,征高丽、修运河,都是该做之事,但绝不能一起做,其后果就是民变四起,最终断送了曾经强大的隋帝国。

像乾隆皇帝,一边弄着十全武功大规模消耗国家财政,一边与和珅弄出个“议罪银制度”来填充自己的小金库来满足私欲,其死后几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曾经辉煌的大清国不堪一击。

五、实际税收很残酷

如果仅从文章开始举例的秦之后的税率来看,百姓的负担并不重,但实际上摊派到百姓身上的可并不少。我们这里不谈官员腐败问题,只谈一些制度内的“横征暴敛”。

在明代,税收以实物为主,也就是以粮食为主,而且很多要百姓自己去州府缴税,在当时不发达的交通下,仅路上的消耗就很大。正统四年(1439年),于谦曾经上奏,说山西每年运往大同、宣府、偏头关三边的税粮,道途之费“率六七石而致一石”。交一石粮食,运费要花六七石,相当于税率一下子翻了六七倍,这还不算那些“火耗”呢。

在汉代,最让人恶心的就是“卖官鬻爵”,朝廷为了保证财政,从皇帝就开始各种的卖官,这些花了巨资的人,最后只能通过盘剥百姓来实现自己的创收,羊毛最后都得出在羊身上。

在唐代,由于后期的藩镇割据,中央已经丧失了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各大节度使为了维持战争成本,只能将眼光落在百姓身上,各种加税层出不穷,人民对政府丧失了信心,这也是唐亡之后,短期内没有出现大一统国家的原因之一。

就是这样,这些王朝在建立初期往往能够“轻徭薄赋”,但到了后期无一不是“横征暴敛”。沉重的赋税,让百姓只能变卖土地,造成了土地兼并,最后百姓流离失所,这就是流民,而流民往往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力量。农民起义虽然少有成功,但他们几乎成为改朝换代的标志了。正所谓: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

先秦的圣哲们都告知过后人,但是就是没人能做得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读中国史》⑥ | 钱,是检验人心的第一标准
清末灾荒的真实影像现实版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你知道黄宗羲定律吗?黄宗羲定律告诉你为什么税收越收越多?
“重农抑商”反让豪强得利?略谈“文景之治”期间地主豪强的壮大
轻徭薄赋
南宋为何难北伐?一个“小毛病”,比军事问题还严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