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清明,跟大家聊聊祭祀这个事情

来 源 | 黄明哲正解国学经典(ID:ddj586)


又是一年清明时,
祭祀先祖表哀思。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祭祀这项古老的文化行为也穿上了科技的外衣,早在一个月前,“云祭祀”、“云扫墓”陆续在出现在各地的官方声明中。

“云祭祀”本身,不好评价。当下正是新冠病毒防控的关键时期,避免因祭祀行为带来的人群聚集,谨慎行事,也是应当。

借此机缘,跟大家聊聊祭祀这个事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礼记·祭统》有载:“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即在各种礼仪中,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活动,“戎”指军事活动。祭祀可以与军事相提并论。

祭祀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当然,祭祀在中国古代具有非同一般的政治功能和影响力,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中国古人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即天神、地祇和人鬼(见《周礼·春官·大宗伯》)。

天神可理解为自然界之神,地界神灵包括土地神、山川神、动植物诸神。人鬼,就是祖先,不单指具有亲缘关系的祖宗,也包括种族祖先里的精英,哲学家,医学家,治世名臣,宗师,等等。

天神和地衹只能由天子祭祀,大的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平民百姓大约就是祭祀自己的先祖,有时候也包括灶神。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跟大家相关的祭祀先祖。

祭祀是宗教行为的衍生物?
 
不是。
 
祭祀,远远早于宗教。
 
祭祀跟宗教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宗教仪式可能运用了祭祀的某些形式,但祭祀本身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一种生态行为、文化行为。
 
古人认为,人死了之后,他的精神并未断灭,而是回归自然。这个回归到自然中的精神,和后人的关联并未断绝。通过恰当的方式,后人可以与先人的精神保持连接,这就是祭祀的来由
 
祭祀的原理,来源于“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大生态观在人类文明中的一种体现。人在精神上调适自己和自然、祖先、各种能量之间的关系。
 
祭祀到处磕头,多多益善?
 
千万不要!
 
祭祀讲究“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神不享受不是应分的祭品,百姓不祭祀非本宗族的祖先。
 
祭祀要有正确的对象,你不要乱祭,不要所祭非鬼(鬼,就是先人之灵),不要到处给人家磕头。
 
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不是自己家的祖宗,却要去献祭,给人家上供品、磕头,这是什么意思?无非是谄媚,有非分之想。
 
这样的人,必定会当行不行,当让不让,怯懦无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教共存——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祭祀
达斡尔人的宗教
“殷人尊神”
彼此冷漠的人与神:谈殷商时期奇特的上帝观念
中国远古巫术文化探秘
中国古代玉器的品种—神灵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