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反思——评《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旧唐书·李商隐传》记载:“开成二年,(李商隐)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按唐制,县尉只是个卑微的俗吏,低于县令、县丞和主簿,主要任务是负责地方治安。然而诗人却非因循守旧的俗吏。(李商隐)调弘农尉,以活狱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新唐书·李商隐传》)。诗人终因活狱(即减免受冤囚徒的刑罚)而冒犯了上司。就在这种情形下诗人愤而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就是当时他写给州刺史乞假的。

“黄昏封印点刑徒”黄昏时分,封装官印,清点刑徒,结束一天的工作。于诗人而言这一天的公务不过是琐碎、枯燥、乏味、机械的。对于一个心怀大志,又才堪大用的人,如果无法就此安于现状,这样的生活就不是理想的生活。所以在“黄昏”,这一天的终了,就难免会有一种生命落空的无奈之感。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所吟咏的“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王绩在《野望》所吟咏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亦是如此。在“黄昏”这个时间节点上,孟浩然和王绩同样有着生命落空的无奈。才高博洽之人,事与愿违之时,面对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的人生境遇便会有一种失落和无奈之感,哪怕是晨昏之间,“黄昏”之时,这一天的终了。

  “愧负荆山入座隅诗人起身离开座位之时,巍峨高耸的荆山映入眼帘,山之高大挺拔与自身之渺小,地位之卑微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却难以改变,便自然地流露出了诗人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和惭愧之意。

“却羡卞和双刖足”,《韩非子》记载:卞和献璞玉于楚王,被不明就里的厉王、武王刖其双足。诗人“却羡卞和双刖足”自言是为了“一生无复没阶趋”,诗人希望自己能像卞和那样把双足砍断,这样,就再也不必在官府做一地位卑微之俗吏一味的奉迎趋拜了。这样的愿望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又是多么的绝望和无奈。但是卞和在双刖足之后,终在文王时献宝成功,成就就了千古至宝——“和氏璧”。我觉得诗人的牢骚之语既是反讽,表明自己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或多或少对卞和双刖足后,璞玉得以彰显,还是真的有几分羡慕的。

因为,由于“牛李党争”,朋党倾轧,诗人一生其志难抒,其才难用,但他并没有放弃入仕之念,,诗人官位卑微,不得已而游走于幕府之间。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他那“一生无复没阶趋”的愿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欣赏』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李商隐
唐朝的诗人为什么干不好公安局长?
不读这几首诗,你就永远不懂李商隐
李商隐的“乞假”信
唐诗闲读:“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杜甫都穷成那样了,还写诗拒绝当官,唐朝的县尉“有毒”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