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家教从两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了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眼中是懂事的、乖巧的、大气的...总之能被夸奖就最好啦,对不?

但实际上,用错了方法去教育,要么结果与你想要的背道而驰,要么给孩子留下难以言表甚至久久不能释怀的伤害。

今天启焕先生出手来教你们正确的操作。

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认知过程,以及三观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

通俗的解释就是:接触事物(格物)获得知识(致知)的过程。

对于小孩子来说,我们先讲物,后讲事。

第一、“我们的”和“别人的”

小孩子看到新鲜的事物总会好奇,要么小心接触,要么直接占有,这是最直接的本能。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分辨认清什么是“我们的”,什么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要随意去碰人家的,这是最基本的礼仪。

小孩子多半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但不能不说出来。不能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随着孩子长大就自然不会这么做,然后就放任。

孩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我只想问你长多大算大?

我就接触过不少成年人,二十好几了,看到别人的东西一觉新鲜不打招呼就拿过手把玩,连个小孩子都不如,一上来就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少见,有意思么?

第二、别拿孩子的东西去给你自己做脸面

玩具总是别人家的好玩,这个是小孩子的通病。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亲戚朋友带着孩子来你家做客,他们的孩子玩你家孩子的玩具,更为甚者临走的时候还要打包。

这里我们把来你家做客的亲戚朋友的孩子简称为A

前面你已经教了孩子什么是“我们的”,什么是“别人的”,那么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随意去乱碰,那我们的东西别人怎么可以随意乱碰?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种疑问,那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会反推理,恭喜你。

我们不能去要求一个孩子天生就有大气度,如果他的玩具不肯给A玩,更别提让A带走,你怎么办?

作为家长在这个时候不能拿出家长的身份出来压着,强制性的要他学会幼儿园里的所谓“分享”,更不能硬撑着面子把他的玩具送出去。

你只能是用商量的语气去问孩子,可以吗?顺带教他分享的好处。

如果你的孩子刚好不给面子,你只能是好言相劝,例如承诺给予奖励或者买新的给他,给予了承诺之后再看孩子的意思,但你承诺了就得做到,这个是重点。

不要以为这样是溺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尊重,如果你的孩子软硬不吃,你正好趁机顺着台阶下。但事后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因为懂得分享、乐于分享、适当分享是成年人都必须掌握的一种智慧。

我为什么说这不是一种溺爱?

都是当爹妈的人了,谁活到这把年纪就没讨厌过某个人,有几个人自出生以来都没有第一眼就看不爽的人,为什么你对别人可以有这种感觉,这种情绪,而你自己的孩子就不行?

他不可以讨厌A吗?他不可以第一眼就不喜欢A吗?

作为成年人,我们很多时候迫于种种原因或场合必须对某个极为讨厌的人要么淡淡的打个招呼,要么递烟来去,要么貌合神离的相谈甚欢,更甚者你还得低姿态的示好。

如果你经历过这些,那么当时你的心里痛快么?

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从小先感受一下强权下的妥协?

他还是个孩子,在你的保护下,没有圆滑的必要。

他只需要先学会变通,你为了让他把玩具借给A玩或者是赠送给A所做出的承诺交换就是变通,父母是孩子的天,不要让他看到天是会故意赐予不公正的欺压的。

他面对自己的玩具,选择给与不给,借与不借这种情况是他性格中爱憎分明这一特点的初步体现,成人尚不能做到大爱无疆,你为啥要一个孩子心怀苍生?

当然了,在大原则上我们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懂得与人分享的人,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事后心理辅导是必须要做的,但记住是辅导,不是将你的想法强行塞入他的脑子里。

因为养过孩子的就知道,小孩子之间也有眼缘一说,你的孩子可能就是不喜欢A但他可能遇到BCD时却很愿意与他们分享,这个跟成年人的社交世界是一样的,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尊重他的感受。

第三、“你的”和“别人的”

这个概念是第一概念的升级版,东西是“我们的”,但家庭成员还要分个你我他,这是很有必要的一点。

从这里开始教导他别乱碰你的东西,收拾好自己的东西。

他的玩具是他的东西,如果玩完不肯收拾,该口头教育的不要省,该亮皮带衣架子的就亮出来,再怎么不听教,打哭几次也就老实了,我从来不认为孩子只能哄不能打。

去到别人家里玩了别人的玩具,走的时候要帮人家收拾好,这叫教养,因为那是别人的。

第四、没有什么穷养富养,只有适当的教与养

若真要说来,我的观点只有富养,但并非是富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任他无度索求,而是富足他的精神教养。

举个真实的例子。

我家大娃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性格比较温和所以有很多小朋友愿意和他玩。

偶尔放学的时候会告诉我哪个小朋友给了他一些小礼物,有小玩具,有动漫小贴纸(例如奥特曼,海底小纵队等)还有零食。

我知道这种现象其实是不对的,无论是他接受别人的礼物亦或是别人送他礼物这个举动,这种现象发生在校园之中有一定的弊端,哪怕是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是反对的。

但他接受别人的礼物已经是事实,并且整个过程赠收双方都是开心的,我也不想让他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感受到太过严苛的气氛,因此我并没有发表看法,还露了个笑脸给他。

他能交到朋友受人欢迎,我是很开心的,但两三次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处理一下了。

因为我从未听他说过,他给别的小朋友带礼物,我不想养成他只接受而不付出的习惯,别说以后出社会了,单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这样的习惯在这种环境中都不受欢迎。

我考虑到小孩子大都比较容易满足,一两个动漫人物贴纸就很开心了,所以给他买了两包贴纸,估摸着就算全班送个透也人均能拿两三个左右。

买完贴纸我对他说:别人送东西给你,你是不是很开心?他说:是的。

我说:那这些贴纸给你,你拿了人家的东西,现在也让你送别人东西,让他们也开心一下。

但是我不是让你全送个透,这些是你的,之前送你礼物的你现在可以送点给对方了,其他的小朋友,你愿意给谁就给谁,你不喜欢的可以不给。

事后反馈是这样:他在送贴纸的时候很开心,小朋友都跟他说谢谢。

不过,他说有一个小朋友想要他的贴纸,但是他不喜欢那个人,平常都不一起玩,所以就没给。

我说这是你的东西,你这么做没错。

在这里我支持他的做法,给予他为自己的事情做主的自信,既要懂得给予也要懂得拒绝。

成年人都喊着“我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同样的,我不会去灌输他要喜欢每个小朋友一样。

还是那句话,成年人可以有不喜欢的人,小孩子也可以有。

隔了一天,他又说有一个小朋友把他送的贴纸又转送给另外一个小朋友了,他有点不开心。

看到没有,这就是成长的过程,总有辛酸苦辣,我家大娃的这种心理反应跟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有区别么?遇到这种情况多少有些不快是再正常不过的,而且半点不丢人,别把孩子的心理反应不当一回事,总觉得他们还小,像木头一样没有感受的。

我是这么跟他说的:人家送给我们的东西,如果接受了,我们就要好好收起来,珍惜对方的心意,不能学那个小朋友一样转眼就转送给别人,这样送你东西的人可能会难过。

但是我们送出去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你既然送了就代表你愿意那样东西变成别人的,别人要怎么去处理,我们不用管那么多,不要去计较,做男人要干脆。

他表示能理解。

这是人情世故的初步稚形。

这样听起来,我似乎在带着孩子往一条对自己严苛,对别人宽容的道路上行走。

但人性既本善,亦本恶劣,不然何须教养。

所谓君子风范,大气得体,从行为上看大多时候都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要么遵从社会所认同的道德行为规则,要么遵从自己为自己划出的规则在行走。

我不想给孩子灌输太多个人认为正确的概念,只教他最基本的,我从不教导他要大爱所有,人生短暂,我只教他爱憎分明,就好像他收了别人的礼物我会教他礼尚往来,但却指明随他心中所思所好去执行。

总结以上几点,这是顺着一定的顺序在教育孩子。

第一,先了解物件所有权的规划概念,从“我们的”到“别人的”,教他尊重这些物件的所有权。

第二,然后尊重他对这个概念的认知,别拿他的玩具去大方给别人看。

第三,教他保管好自身物件的所有权,让他收拾玩具,教他尊重别人物件的所有权,玩了别人的玩具要帮人家收好。

第四,教他学会感恩与干脆,并支配自己物件的所有权。

按照这个流程来走,懂事有了吧,不但能收拾自己的玩具,去别人家玩还能收拾别人家的,这是乖巧了吧,这是教养了吧,尊重他的想法,自信也会有,怕他小气不懂分享,让他去体验一把送人东西的感觉,体验被别人道谢的感觉,大气也慢慢会有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整理】0-4岁阶段特征
越爱打闹的孩子越优秀?为什么?
卖盲盒的麦当劳们,收割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 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
家教:父母三个无心之失最伤孩子
【头3年决定孩子一生】这些做不对,父母懊悔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