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3)——调息静坐的内涵

调息静坐的内涵

一、调息的内涵

前已述及,调息就是对呼吸气息的调理。在静坐修炼中,儒道佛医各家修炼的方式、时间及心理要求的具体操作不一致,其内涵颇为复杂。

(一)调息品相

调息时,由于方法有当和失当之分,因而气息呼吸会出现不同的状态。《童蒙止观》首先揭示了四种品相。

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

具体来说,四种息相的状态为:

1.风相:“坐时则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也。”

2.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

3.气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

4.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

(二)调息类型

儒道佛三家调息各有特点,王 《调息法》分别称为燕息、反息、踵息。

1.燕息

为儒家的调息功夫。王 解释说:

“古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燕息。世人终日扰扰,全赖后天法津厚味培养,方够一日之用。夜间全赖一觉熟睡,方能休息。不知此一觉熟睡,阳光尽为阴油所陷,如死人一般。若知燕息之法,当向悔时,耳无闻,目无见,口无吐纳,鼻无呼吸,手足无动静,心无私累,一点元神与先天清气相依相息。如炉中种火相似,比之后天昏气所养,奚啻什百?是谓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2.踵息

这是道家的调息功夫。又称龟息、神息。踵息出自《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褒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種,众人之息以喉。

什么是真人?庄子有过描述。是“登高不栗,入水不孺,入火不热”,“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訴,其入不距。鯈然而往,脩然而来”的神仙之俦。踵息即道家仙人训练有素,不用口鼻呼吸,或口鼻呼吸绝无声息,而代之以足踵,出入气息。

3.反息

这是佛家、道家调息的功夫。王畿《调息法》没有具体解释,综合有关材料,大致是指气法修炼时,用意识控制气息的运行,一反正常的气息运行途径,使气息逆向运行。其机理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思想。实际上是把气息调节到缓慢、微弱的态势,使气息运行处于低能状态。

(三)调息形式

根据气息调理的方式,可以分为数息、随息、闭息、观息、还息、静息、胎息七种。

1.数息

为调息入定的初级功夫,首出于《安般守意经》。初学之人,往往呼吸难以平和,心绪难以稳定,精神难以集中,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达到入静。数息有二种方法。一是从一数到十,循环往复。一是从一数到一百,亦循环往复,直到心意平定、宁静。

2.随息

意识跟随呼吸运动,亦即意识集中于呼吸气息,不作他想,心无旁鸯。

3.闭息

亦称“止息”、“闭气”。指通过较长时间的调息修炼后,呼吸气息的调理有了较好的把握,鼻中气息已能达到若有若无的境界。祝登元《心医集》称-闭气自一至十,默数九九而止。非闭□?壹其气也,乃神定气和,绝思忘虑,使鼻之息若有若无。

4.观息

亦称“视息”,即内视呼吸之气自鼻孔微微出入。这种内视功夫,实际上还是内心存想呼吸出入。

5.还息

呼吸时不用意识,即不是有意控制,听凭呼吸之气自由出入。

6.静息

呼吸清静缓慢,毫无声音,内心宁静,光明静泰,犹如止水,丝纹不惊。

7.胎息

此为调息功夫达到了高层次境界。《心医集》云:夫调息久,而神愈凝,而息愈微,又久则鼻中全无呼吸,只有微息在脐上往来,如婴儿在母腹中一般,所以谓之胎息。息者,心无虑,目无视,耳无闻,四体无动,如种火相似,真意潘结,雌雄相聚,微息綿绵,与虚空同体,自然与虚空同寿。

(四)相关概念辨析

广义来讲,调息属于传统养生法中呼吸修炼的范畴,常常与调气、服气、行气、运气、引气、存气、纳气等概念相提并论。但调息多指静功,其他多指动功。具体来说:服气:内丹术术语,又称“纳气”、“食气”。即通过专门的呼吸方法吸纳自然界清气以养生。《晋书?张忠传》:“忠于泰山,恬淡自守,清虚服气。”《淮南子?坠形训》:'食气者,神明而寿。”《论衡?道虚论》:“食气者,寿而不死,虽不谷饱,亦以气盈。”《正一修真略仪》曰:“修行之要,在于服气。若五行大全,则神真咸备。“《悟真篇》:“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

行气:又称“运气”、“炼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后来内丹修炼兴起,则多指以意识引导内气在体内运行的气法功夫。《抱朴子》:“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南岳遇师本末》:“子得一万事毕矣,何在于面壁打坐,行气导引乎? ”

引气:气法修炼术语,指有意识地将内气布运到身体一定部位,也指通过呼吸将自然之气吸入体内。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一 “养生方导引法”:“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好调和,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址头使气出。”(《心医集静功闭息》)

存气:道家精神修炼的内容之一。即在心中存想气的形质状态,常与存想、存思、存神相配合。道家认为存心中气可辟邪、延年、益寿。如《医说》弓丨:“仙经曰:常存心中气,大如鸡子,内赤外黄,能辟众邪、延年、益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丹田内气修炼十四法(2)听息法
太一神功·初级功法(上)
什么是儒释道
『呼吸吐纳』道家呼吸法
儒道佛三家功法比较
道家食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