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产品成本领域如何实施精益化管理

精益生产方式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获取利润。精益生产方式的利润经营管理以成本管理体系为核心,它由成本规划、成本改善、成本控制三大支柱所构成。

1、精益成本的管理思想

不论最大量生产方式,还是精益生产方式,都在谋求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但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有着明显的差别。

企业制造的产品按高出成本的价格出售,其差额就是利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价格-成本=利润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在如何达到利润目标上通常采用产品成本加上适当利润确定售价的办法。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称之为成本加法公式:

成本+利润=售价

即:花了这么多的成本加想要得到的这些利润等于请按此价格出售。在这个公式中,利润是预订的目标,是固定的,成本的多少就决定了价格的高低。不管成本有多高,都要把超出的那一部分费用转嫁给用户,以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这种做法,只有在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才能采用,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中是行不通的。因为在产品使用价值相同的情况下,用户首先选择价格便宜的产品。如果由于成本过高而价格昂贵,用户就不买你的产品。企业不仅不能得到期望的利润,反而会降低产品的竞争实力,遭到适得其反的后果。

精益生产方式认为,产品的售价是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正确评价确定的,通俗地说就是按照市场的商情确定的,不是按产品的实际成本确定的。因而,主张把成本加法公式倒过来,转化成售价减法公式:

售价-利润=成本

就是以用户能接受的售价减去确保必要的利润等于只能用这些成本制造。在这个公式里,售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当售价作为常量或者需要降低时,若要取得预期的利润,就必须从降低成本找出路,这是利润真正的源泉,从成本加法公式到售价减法公式的转化,在思想观念上就是以“成本决定售价”到“售价决定成本”的转变。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就可以派生出一系列思维方法和管理体系的变革:

①在确定方针目标上,要摒弃那种单纯依靠提高价格,转嫁费用负担,来增加企业盈利的做法,把工作重点放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上;

②在成本控制内容上,要从生产领域的产品制造成本延伸到开发领域的新产品目标成本,从源头控制住成本;

③在管理组织上,要从单纯依靠少数成本管理专业人员扩展到企业职工全员参加,人人当家理财,开展各种降低成本的改善、改进活动,抓好深层次的成本控制。

2、成本规划

成本规划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所进行的降低成本活动,我们通常又把它称之为新产品目标成本控制。

传统的成本管理工作,集中在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消耗和费用的控制,对开发领域的新产品目标成本几乎是无人问津的。在大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由于专业分工过细和知识上的局限性,往往只注重产品的性能指标,而不关心产品成本的多少,能卖多少钱,认为这是财务、销售人员的事情。因而,在产品设计中隐藏着极大的功能过剩和节约的潜力。所以,产品投产以后,在制造成本指标逐年要降低的推动下,常常需要通过设计改进,再去挖掘这部分潜力。但由于产品已经定型,改起来常常遇到再做第二次生产准备的巨大困难,搞不好会造成新的浪费。

精益生产方式认为成本控制的重点首先要放在产品开发阶段,并把它看成是企业竞争决定胜败的关键:

①在成本起因上,80%的成本是在设计阶段形成的。在产品开发阶段控制成本,就能控制住成本中的80%左右;

②在成本结构上,开发费用只占5%,是个小头,但在成本控制的效果上,开发阶段占70%,其它阶段只占30%。由此可见,产品开发阶段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成本规划工作贯穿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大体上要遵循以下几个程序:

①在确定新产品开发任务的同时规定新产品目标成本;

②把目标成本按照产品结构分解落实到产品的各个总成和零件;

③在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对目标成本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

④根据分析对比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采取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方法,研究和采用降低成本措施,保证不突破目标成本。

做好新产品目标成本控制工作,产品开发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人员既要精通产品设计开发技术,又要掌握必要的成本业务知识。成本控制人员应当是既懂技术经济分析,又懂产品设计制造的复合人才。

3、成本改善

成本改善是在生产制造领城进行的降低成本活动。在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管理方面,两种生产方式在具体管理业务上没有明显差别,传统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四个过程。精益生产方式对此做了改进,把维持上年度实际水平的控制活动称之为成本控制,而低于实际水平成本降低活动称之为成本改善,把成本改善从成本管理中突出出来,就更加体现出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比大量生产方式更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成本改善是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活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浪费,就其因果关系看,可以分成几个等级,每一级都比下一级更加综合,更加重要。

①一级浪费,是指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要素。如过多的人、设备和库存,它将引发出过多的工资、折旧和利息支出;

②二级浪费,是指制造过多或过于提前;

③三级浪费,是指在制品过多;

④四级浪费,是指多余的搬运,多余的仓库管理,多余的质量维持等等。

通过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是精益生产方式的一大创造。制造产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生产技术,就是制造某种产品的技术,又称之为固有技术。另一种制造技术,是指能够熟练的掌握使用现有的设备、人员、材料、零件的技术,又称之为管理技术。如准时化生产技术就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技术。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厂家在生产技术方面差别都不大,精益生产方式之所以能超过大量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制造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销售额提升,利润反而降低了?不会精益生产就等于白干
通过生产改革和改善创造“真正的利润”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目标成本管理
微笑曲线:学丰田!做我们自己!
精益供应链体系建设与运行实践 --上层建筑在供应链改造中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