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老师

作者:陈思

吴老师教语文,但是在所有科目中,语文并不受重视。这门课主要靠积累,短期也很难提高,关键分数也拉不开差距。吴老师不甘心,他反复强调,学语文不能光看课本,一定要读课外书。任务布置下去,一个月一本书,5000字的读书笔记。他还非常重视作文。他说,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志趣如何,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把文章写通。高一高二,他要求每人每周一篇作文,题目大多天马行空,有时是古文里摘段话,有时是他早上看到的新闻标题,有时甚至是他昨晚刚吃的一道菜……也没什么限制,随意发挥。他先批一道,指出好与不好,发下去由学生自己改一遍,或同学间互相改;交上来,他再改一遍,加总批,再发给学生,要学生随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文章。到了高三,每周一篇终于改为每月一篇。他说,作文要如驶船,撑一篙是一篙,作一篇是一篇,不能像驴转磨,走了三年,只在磨道里转。

我当时非常功利主义,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不愿在语文上花时间,经常敷衍了事。吴老师一开始批作文,把我拉去书房,声色俱厉地批评,我不改,语文一直成绩平平,但也不算拖后腿。时间长了,他也不管我了。但是他一直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小远,学习不能只为了考试,为了分数。”我总是答:“好好好。”接着埋头攻克理综和数学试卷。

语文早自习,吴老师点两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古文。从《师说》到《阿房宫赋》,从《六国论》到《赤壁赋》,无论考纲是否要求,他都要求我们背下来。每逢周一、三、五的早上,两位钦点的幸运儿在讲台上背对同学奋笔疾书,同学们在台下叽叽呱呱地朗读背诵。写完后,吴老师站在黑板前看着歪歪扭扭的字迹,用红色的粉笔圈圈点点。粉笔字真的又费劲又难写,当然碰到宁宁那样端正、挺拔、整齐的字迹,他总要在旁边批上:“好字儿!”批完后,无论默写得好或坏,他既不口头点评也不擦掉,让同学们自己看。

作为十几年的资深班主任,吴老师在班级建设上也有执着追求,他几乎把每件事都做得浩浩汤汤、惊天动地。为了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制度,他制作了班级管理项目表贴在黑板前,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分工,分工项目甚至细化到热水瓶的统一摆放,要求把手方向靠外侧,整齐划一。

还有唱校歌。自高一起,晚自习开始前,全班同学起立,齐唱校歌,宁宁领唱,吴老师监督。当宁宁站在讲台前,所有同学各就各位。领唱声响起:“径山拱北——”所有同学都用尽全力,高唱起来,几乎淹没了走廊里的喧嚣声。一天一遍,一周5遍,一个月20遍,除去寒暑假,一年180遍,3年下来,540遍。吴老师相信,数字不会欺骗人。除了国歌,这是五音不全的我为数不多能够找准调的歌曲。甚至,我下课穿过走廊去洗手间,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几句。待我反应过来,发现吴老师成功地对年少无知的我们实施了“和平演变”。真是魔音绕梁!

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吴老师组织同学制作高考志愿墙。他要求全班同学一个个站在教学楼前的草坪上拍照,每位同学必须精神抖擞地握拳打气,以高昂的语调大声喊出“我要考xx大学!”吴老师会在此时按动快门,记录下这一精彩瞬间。同时,他要求每位同学一定要挑选一句能够激励自己的名人名言,放在自己的照片和志愿旁。吴老师说:“我们把它做成可拆卸的硬卡片,高考结束后可以发给大家作为纪念,看看大家是否做到。”吴老师一定要以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们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啊!

照片上,每个人都露出白灿灿的牙齿,身后是红白相间的奋飞楼。我填了香港大学。我一度痴迷于香港电视剧中的家长里短、刀光剑影、家族商战。暑假里,趁吴老师和吴师母不在家,我常常斜倚在客厅的布艺沙发上,吃着冰激凌,一只耳朵听电视,一只耳朵提防着楼道间的脚步声,高压下私密的满足感真的令人着迷!高中那会儿,香港高校在内陆的招生还非常不稳定,分数经常奇高,我想如果没考上,也不丢人。志愿墙完成后,有一天晚自习结束,吴老师站在教室后面,靠着最后一排的桌子,抱着胳臂心满意足地欣赏自己的作品。他转过身对我说:“小远,香港好啊。”我正在收拾乱糟糟的桌面,憋着劲儿把一本厚重的参考书塞进书包,心不在焉地随口回答:“瞎填的。”

四月份,所有同学的身心都拉得紧绷绷的,准备做考前的最后一轮冲刺。下课时间,有人睡觉,有人背书,有人做试卷,站起来活动的几乎没有。到了这会儿,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在浪费时间,虽然浪不浪费可能也没多大影响。吴老师着手备考南师大的在职研究生。如果顺利通过考试,吴老师明年入学,两年后可以以硕士身份报名入编考试,从此,没有本科学位证书的事情终于可以真正变成永远尘封的屈辱历史。

我敬佩吴老师的精力,他不仅要备课、授课、管理班级,还要自己准备复习迎考。吴老师高考考取了省内的师范大学,勉强一本。大学期间,英语四级考试没有通过。编制考试考了三次,面试都没进,这场考试几乎已经变成吴老师和吴师母的梦魇。吴老师说的“老邓”——邓老师曾经来我们家吃过饭,两人就着吴师母炒的花生米,嘬着“小窖绵柔”的宛酒特贡。宛城有一个酒厂,在北郊径山脚下。诗仙李白曾因为好酒数次来到径山,留下传世诗句。每逢家里请客吃饭,吴老师都拎着白色的塑料酒桶,骑着小电瓶去郊外的酒厂打酒。小电瓶循着李白几百年前的足迹,轧过郊外的泥巴路,满载而归。饭桌上,老邓拍着吴老师的肩膀:“老吴,再加把劲儿,学校还会招老师,语文的编制名额就是特意留给你的。”吴老师闷头喝酒,吃着花生米,对厨房里的吴师母叫道:“不够了,来来,再炒一盘!”系着围裙的吴师母拉开厨房门,探出头来,“这酒后劲儿大,你俩别喝太多了!”

吴老师已经三十出头了,还得重新拿起教材,背一些繁杂的知识点来应付考试。专业课捡起来快,但吴老师的四级考试都没有及格,英语早就丢在爪哇国,而且年纪大了,更加记不住单词。每天早上吴老师起得比我还早,我听见复读机里清亮的女声念:“abandon”,书房里的他以同一种语调、同一种音量跟读:“abandon”“abandon”“abandon”。尽管如此,他还时不时地视察班级的英语早自习,传授自己道听途说的学习经验:

“同学们,要大声地念出来,朗读有利于背诵!”

“同学们,遗忘是有曲线的,要及时复习!”

“同学们,单词要放在句子和语境中学习和记忆!”

……

(文章有删节)

原文首发于《青春》2022年第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吴优扬《考试前奏》指导老师:李林
精彩生活(2019.6.20):今夜无眠-儿子中考成绩出炉,妥妥的金华一中
潇湘原创之家‖蒋招宾 我敬爱的吴老师
给老师的信
【广东】揭谨颜《严厉的语文老师》指导老师:刘燕苑
汤庆章:大 学 里 的 考 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