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荒诞背后:《局外人》中的殖民与反抗

作者:汪灿

“她是我真正的祖国,而且不管我走到世界任何地方,我都会从他们对我友好的笑声中分明地看出,那是她的儿子,我的弟兄。”(加缪:《加缪全集·散文卷II》,王殿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1月版)法国作家阿尔贝 · 加缪是二十世纪文学中一颗闪耀而独特的明星。1942年,《局外人》一经出版就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这时加缪才28岁。

加缪出生于法属阿尔及利亚的一个贫民区,祖辈是在法国军队入侵并占领阿尔及利亚之后来的第一批移民,父亲应征入伍前是葡萄种植园工人,母亲是西班牙女佣。像加缪这样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法国移民后裔,被称为“黑脚”。同许多“黑脚”一样,加缪发自内心认为,除了阿尔及利亚这片养育了他的精神和肉体的水土,再没有别的地方能称之为“故乡”。加缪对北非阳光与海水的眷恋,在他初期的文学创作中也显而易见。小说处女作往往具有自传性特征,《局外人》尽管不是加缪第一篇小说,但根据加缪好友兼《阳光与阴影——阿尔贝 · 加缪传》的作者罗歇 · 格勒尼埃所说,加缪第一部小说《幸福的死亡》与《局外人》几乎同时写作,默尔索的经历和名字都明显来自《幸福的死亡》的主角梅尔索,而梅尔索许多性格特征都与作者接近。《局外人》中,作者以“尽可能少说”的原则重塑了主角,但默尔索身上仍保留和延续着梅尔索那种默然而幸福的生活状态。梅尔索会在长着天竺葵和芦荟的白墙边流连,对夜晚、大海、阳光都近乎痴迷。在被捕入狱前,默尔索喜爱在有风的晴天散步,在沁凉的海水中游泳,喜爱太阳晒在皮肤上的舒适感。可以看出,默尔索对自然的依恋即是作者心中所感。

然而,默尔索在母亲去世、女友求婚、自己过失杀人以及被宣判死刑时的表现却十分冷淡。有观点认为,这种冷淡源于默尔索对机械日常无意义重复的麻木。其实,与麻木包含的钝感意味相反,默尔索对周围的人、事、物十分敏感。他既能敏锐感知他人的情绪,也有着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察觉到老板的不情愿时他忍不住道歉,尽管默尔索随后就反省自己并无错处,在参加母亲葬礼时他因母子间表露情感的方式向来如此沉默而无动于衷,但却注意到他人的神情沮丧,贝雷兹又激动、又难过地流泪。在阳台上遇到并不相识的运动员朝他高喊“我们赢了他们”时,默尔索也会热情回应“没错”并使劲点头。不难看出,默尔索的情绪感受远比他说出的更丰富,即使在监狱里他也仍对生活有异于常人的热情:“这样,我愈是进行回想,愈是从记忆中挖掘出了更多已被遗忘或当时就缺乏认识的东西。于是我悟出了,一个人即使只生活过一天,他也可以在监狱里待上一百年而不至于难以度日,他有足够的东西可供回忆,决不会感到烦闷无聊。”(加缪:《局外人》,柳鸣九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8月版)

默尔索言语表达的冷淡确实与他对生活的热情不相匹配,考虑到加缪对默尔索的构思是一个不愿意为自己申辩且不说假话的人,角色性格内部的冲突就可以理解了。世界的荒诞面目正是在默尔索的诚实中逐渐显露,默尔索无动于衷的讲述风格,使情节的离奇不至于突兀,荒诞感也自然而然地延续。在这里,经由默尔索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情节本身带给读者的诧异让位于默尔索的合理愿望与世界无理性之间的沉默对峙,后一种荒诞感成为角色和读者的共鸣。但令人惊讶和不解的是,默尔索简洁而真诚的解释中竟未言及杀人的愧疚,像对母亲的死也未曾流露悲伤一样。母亲的离世是人到老年顺其自然之事,默尔索的表现算是情有可原,可是,心思细腻的默尔索,为何在长久的拘役和审判期间,对被自己杀害的阿拉伯人也没有忏悔之心?

(精彩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思想家】加缪: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纪念阿尔贝·加缪诞辰106年,一个可能被高估的“大作家”?
品书鉴书 | 这本书有着小说史上最杰出的开头
生命缓慢成长,请释放纯粹的自我一次,读加缪的《局外人》
追求真实的殉道者| 加缪,以及十本书
阅读的力量|袁筱一:从《局外人》到《鼠疫》,当下阅读加缪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