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点滴生活,品人间大爱

作者:高婧

郑成功曾说过:“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是我们与书中人物的交流。读书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充实自己。

最近,我读了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先生编注的《鲁迅家书》。这本书完整收录了鲁迅先生致母亲鲁瑞、弟弟周作人、妻子许广平以及其他亲戚的家书,均为原信收录,展现了一个真实且有温度的鲁迅先生。

在这些家书中,让我印象深刻、感触最多的是鲁迅先生给母亲写的那些家书。我读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在我的印象中,鲁迅先生的文笔是非常辛辣和尖锐的。在我的心中,他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针砭时弊、哀民生之多艰的斗士。但在鲁迅先生的家书中,他的文笔质朴、自然、亲切、细腻。

在这些致母亲的家书中,鲁迅先生都以“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为开头,以“恭请,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等为结尾。从这传统的格式,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于母亲的敬爱与孝顺之情。在这些信中,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他在信中事无巨细地记录下自己,还有儿子海婴的一些生活琐事,向母亲汇报,让母亲放心。

“日前寄上海婴照片一张,想已收到。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酱鸭、酱肉,昨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只有鸡腰是不能吃了。其余的东西,都好的……”每读到鲁迅先生1935年在上海给母亲写的这封家书,我都忍不住泪目。在这封朴实无华的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母子间真挚的情感。有儿子对母亲的惦念,亦有母亲对儿子的牵挂。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父亲是个沉默寡言、不善表达的人。从小我便很少与父亲交流,或者说怕与他交流,也不是真怕父亲,是父亲总给我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让我多少有些不敢亲近。长大后,似乎好了一些,我也很少与父亲主动沟通。然而,父亲总是默默在我身后关心着我。我和儿子都爱吃父亲制作的香肠,所以每年冬至后,父亲便会亲自去菜场挑选合适的肉,买回来切片,仔细称重计算香料量,再进行灌肠、晾晒。香肠还没晾晒好,儿子就迫不及待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吃。在现在这个不愁吃穿的年代,父亲做的香肠是稀松平常的,但正如鲁迅先生的母亲寄去的酱鸭、酱肉一样,父亲做的香肠不仅是一份吃食,还是一份无声的爱。

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时理所应当地享受着这份爱,却忘了父母也需要关怀。我们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多与父母沟通,多向父母汇报,让他们放心。《鲁迅家书》中那些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情节,其实就在我们的点滴生活中。让我们读点滴生活,品人间大爱。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项里街道居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西店子小学二年级(1)班徐祥庭《家书故事:家书中的家教》(下)
老师的母亲称什么?
《傅雷家书》有感之四
名著《朝花夕拾》:2022中考真题 参考答案
爸爸育儿哪家强?
认识胡风的三种角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