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研“三原则”:尚实、求新、集中

作者:王希明  李郦

一所学校的学科教研机制,决定了学科教学的质量。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依,使教学成果不断涌现,使年轻教师不断成长。我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比较有效的语文学科教研机制,下文分常规教研活动、特殊教研活动分别进行介绍,并对教研活动的基本原则进行概括。

常规教研活动扎扎实实

常规教研活动,指的是日常持续的备课、授课等一般教研活动。我们的做法如下。

形成有效的备课机制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些问题永远存在:教什么?如何教?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集思广益,我们采取了“一主多补一总结”的集体备课方式。“一主”,就是一人主备;“多补”就是多人补充;“一总结”就是一人总结。在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中,先由本次的主备教师提供翔实的备课资料并进行文本解读,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接下来是讨论环节,由其他教师进行质疑及补充;最后组长进行总结,确定要统一落实的教学要点。这一备课机制保证了日常教学的有序进行,也保证了教学设计的质量。

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组内教师始终坚持“真问题、真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授课前,特别看重学生预习作业中的“质疑”环节。对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产生的普遍疑问,教学设计中应该有相应的环节进行回应,对于课上无法统一讨论的问题,教师要在作业批改中作出解答,或者直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当面交流。只有在解决真问题的课堂教学与课下辅导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随时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如果教师个体遇到难题,随时在组内求助,大家会进行答疑讨论,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的教学设计。

坚持规范与个性的共存

在授课过程中,教研组内教师形成了“两必须一可以”的共识:对一定要落实的核心要点,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到位,对所任教班级较为薄弱的部分,必须在教学活动着重落实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确定性与针对性,但是具体落实的方式可以各有不同。此外,根据各班学情的不同,也允许教师调整组里提供的统一教学设计。教师基于自己的专长和学生的需求,可以在落实统一内容的前提下,再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补充。这样一来,核心教学点能够落实,又能够避免完全统一的教学设计可能造成的教师个性以及教学热情的消弭。

总之,我们的常规教研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真教研”,“真”在解决真问题,“真”在参与者有真收获,扎扎实实的常规教研活动可以保证教研的质量。

特别教研活动求真务实

特别教研指公开教学、论坛等展示性活动,或是教学大赛等竞赛活动。特别教研活动既是对此前常规教研活动的总结和提升,又是之后进一步开展常规教研的推动力量。

规范公开教学活动

各类公开教学活动是教研组教学创新展示的窗口,也是培育新人的手段。我们的公开教研活动遵循“三不”原则:不排练,不事先安排发言,不执行他人的设计。教师要上真实的课,上自己的课。我们认为公开教学活动要真实有效,要在体现集体智慧的同时,又能呈现教师的个性特色。

“表演式”的公开教学活动是基础教育中的顽疾。有的课师生互动精彩,对答如流,实则经过多次彩排,上课变成了演戏;有的课学生早知道内容,发言人早已指定,大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者;有的课是他人备成,上课者仅仅按步骤执行而已……这些课都不是真实的课。我们提出“三不”,正是要“求真”。只有在真实的公开教学中,年轻教师才能展现自我的教学个性,不断得到锤炼,快速成长。

孵化教研指导团队

教师的成长其实是“众星捧月”,只有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教研指导团队,才能高效持久地培养出更多的拔尖人才。教研组力图“以研究促成长”,组内形成教学指导和学术指导团队人才库,根据教学教研任务,实现下拉菜单式备选梯队。针对公开课比赛成立公开课磨课团队,针对教学论文比赛组织论文撰写指导团队,为参赛教师传递以往比赛的经验,指导教师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双方进一步的发展。

教研活动的基本原则

尚实

“尚实”原则针对的是教研活动中的虚浮之风,即使用空洞的概念,设计脱离实际、花哨的活动,远离语文教育的本真状态。所有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都应当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及科研应专注于从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服膺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避免使用看似玄妙实则空洞的概念。

针对目前“双新”背景下单元教学有可能出现的忽略文本的偏差,教研组特别强调要扎扎实实进行文本解读,避免浮于表面、虚浮的表演式活动设计。针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概念先行、仅借助外部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的误区,教师们立足文本,讲究证据,培养学生踏实的学风,上出一堂堂扎实的语文课。

求新

一是前瞻性。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需要教育者有感知学科教育发展方向的敏感性,进行前瞻性的改革尝试。例如我校前任教研组长、特级教师黄荣华从2004年就开展“单元贯通”写作试验。此后,思考“单元贯通”教学,打破单篇文章壁垒,以“单元贯通”思维设计单元阅读与写作,力图实现积累性、综合性、关联性等学习目标。也就是说,在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出之前,我校语文教研组就已经进行了10余年单元教学相关的教学研究及实践。新教材实施以来,我们继续坚持单元贯通教学,并进一步思考群文教学与单篇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单元教学中群文教学与单篇教学的融合,也发表了一些相关的成果。

二是独创性。因为坚持规范与个性共存的原则,所以教学有了自由的空间,保护了教师们进行个性化探索的热情。比如同样是单元教学,不同教师可以对单元课文进行不同方式的统整。例如特级教师王白云就带领团队对教材进行了系统建构,以“培养自主学习力”为核心,编制了可直接运用于课堂的“教学专题”,确立了先单篇学习、再单元课程统整的“三环五步学习流程”。

教师教学成果的独创性和个性还体现在各类特色课程中。特级校长吴坚本身是语文教师,他提倡博雅教育,特别重视人文素养相关课程的建设。语文组相应建立了“初高中衔接课程—'双新’语文课—学院专项课—博雅课—学校选修课”为体系的语文课程。这里面大量课程体现的是授课教师个人教学探索的成果,无法统一,也没有必要统一。

集中

面对“双新”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多种可能性,我们的教研活动坚持每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实行专题式教研。例如2022年我们组织博士论坛,聚焦“整本书阅读”,组内5位博士教师分别以《“整本书阅读”如何“激趣”》《对“整本书阅读”之“整”的思考与尝试》《打破阅读的疆界——以<乡土中国><红楼梦>为例》《“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活动设计》《“整本书阅读”的写作转化——以<乡土中国>为例》为题进行了阐释。这次论坛总计有5000多人参与,之所以引起较大关注,就是因为论坛聚焦广大教师关心的“整本书阅读”怎么教的问题,集中体现了组内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探索及成果。

以上就是我们教研组在学科教研活动方面的做法以及思考。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一言以蔽之,避免“假、大、空”,进行真实、有效、集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真正的教研活动。

来源|《教育家》2023年9月第2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立足课堂抓教学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英语教研组集备活动记录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