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三十七:赎罪券风波

基督教之三十七:赎罪券风波

15171031日是万圣节,路德在维滕贝格的卡斯特教堂中贴出了95论纲,这个论纲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出售赎罪券。路德谴责教皇说,如果他真的想拯救德国人民的话,应宁可让圣彼得大教堂倒在尘埃中也不会以信徒的血肉来重建它。更重要的是,他对赎罪券的神学基础表示怀疑,对教皇掌管人们进入天国的钥匙一说也表示怀疑。此外,赎罪券还诱使人们进入犯了罪就可以用金钱来赎罪的错误心理,使罪人逃避惩罚。这个论纲在提出的时候,也许只是为了学术讨论的目的,它用拉丁语写成,引起了维滕贝格大学教师们的争论。我们仍然不知道这个论纲如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
  被路德攻击的人名为约翰.台彻尔(1470-1519 ),他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多米尼克会的修士,在维滕贝格附近兜售赎罪券。这次兜售活动的起因有两个,一是教皇需要钱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二是勃兰登堡的阿尔布雷希特同教皇进行了一项交易:选帝侯乔基姆的弟弟阿尔布雷希特希望得到美因兹大主教的职位,那时他仅24岁,大大低于教会规定的担任大主教的法定年龄。他必须服从教会法规,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是马格德堡主教。为了找到一个变通的办法,他愿意向教会支付一笔巨大的款项,这样他的大主教职位就有可能得到批准。他运用各种方法来增加收入,准备在北部德国出售赎罪券,得到的钱财一半归自己,另一半交给罗马供建立圣彼得大教堂所用。

  在路德时代,赎罪券已同它原有的含义大相径庭。赎罪券起于11世纪,它同以苦行赎罪的宗教思想相关联。它的原始含义有两项:如何解决人的犯罪问题和如何宽恕人的罪行。传统的理论是上帝可以通过僧侣来给人以宽恕。犯罪的人必须见到僧侣,由僧侣听取他的忏悔,给他以宽恕。赦免罪行的途径主要是建立功德,如进行斋戒,请著名的僧侣来为他祈祷,施舍穷人等。通过做好事(善功)和把基督和圣徒的功德转化为人的功德(功德转让),最后被引向了为教会做好事。教皇为了十字军征伐,宣称参加十字军的人可以建立宗教上的功德,而不参加十字军的人,如果愿意为十字军捐献财物,在家里也可以建立同样的功德,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他也可以通过给教会捐款而获得赦免。教会对赎罪券的定义,是用赎罪券的办法来代替惩罚。教会的理由是,根据《圣经》教会本身就具有功德,它可以把这种功德转让给男人女人,增加他们的功德。16世纪时,赎罪券和以苦行赎罪的宗教仪式之间的联系已经不很提倡,赎罪券甚至可以赦免死去的人的罪行。教会不坚持有关赎罪券的宗教原理,因为它迫切需要财政上的支持。
  在教会因行政扩大而财政有了困难以后,赎罪制度也有所扩展,成为搜刮钱财的一种途径。刚开始的时候,赎罪券的买卖往往起于特殊背景,如十字军、建设教堂等。后来教会腐败加剧,主教等也开始出卖赎罪券。教会本来是纯洁和精神的象征,现在却表现出" 误入歧途"。路德认为这是基督教本身出现了重大错误,不仅是现象,还是一个对神学本身的理解问题。


  路德认为:赎罪券问题实际上是究竟什么才是基督教的问题。如果赎罪券的基础是功德可以转让,那么教会就具有这种转换功德的功能。路德是一个十分敏感、喜欢争辩的人,为自己的灵魂得救问题深深担忧。他从根本上怀疑" 行为"在灵魂得救中的意义,他于是转向保罗和奥古斯丁、特别是《圣经》中" 信仰是唯一标准" 的说法。他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樊篱,他开始怀疑教会在得救问题上的作用。路德于是提出" 所有的信徒都是牧师" 的新理论。
  对路德来说,这是坚持真正的神学信念。对德国的诸侯来说,这却迎合了他们扩展自己势力的需要。路德并不想自找麻烦,他提倡宗教是一种个人的信仰,提倡人们服从世俗统治者。不过,他的宗教实践,却使他无法不卷入同罗马教皇和他的德国支持者之间的纠纷之中。


  赎罪券问题掀起轩然大波。在动荡不安的德国,一位受人尊敬的神学领袖竟然出来谴责教会,成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为了报复路德的《九十五论纲》,台彻尔鼓动康拉德.温皮纳(  -1531 )和埃克的约翰.梅尔(1486 -1543)来和路德进行论战。特别是梅尔,这是一个享有盛誉的神学教授,他写了《方尖塔》(Ohelisci)小册子作为答辩,谴责路德传播异端。1518年初,美因兹大主教阿尔布雷希特和多米尼克会修士向罗马控告路德,结果,奥古斯丁会会长受命制止这场争论,路德被传到海德堡,4 月路德在该会的大会上受到审问。在会议上,路德抨击亚里斯多德哲学,他得到了一些人支持。路德还阐述了自己关于赎罪券的观点。
  路德的案子引起教皇的重视。1518年,教皇利奥十世命令路德去罗马受审,8 月,传票到达路德手里。教皇的书籍检查官断言路德有攻击教皇的嫌疑,认为路德从神学角度反对赎罪券,实际上是否认了教皇有为人赎罪的权力,所以是一种异端。这时萨克森的选帝侯" 智者" 弗里德里克出来保护路德,他为自己大学中的教授而自豪,而罗马对路德的态度使他反感。他用政治手段进行干预,使路德可以不去罗马,改由教廷驻奥格斯堡的帝国会议的使节发落。在萨克森选侯的保护下,路德在151810月与15196 月两次与教皇代表进行了公开辩论。路德认为,教皇并非上帝的代表,宗教会议的决议也可能犯错误。这样,路德被罗马教廷认为不仅是反对教皇,还反对整个教廷。不过,路德却得到广大人民,商人、骑士、农民、人文主义者和贵族、僧侣的支持,一些诸侯也写信向路德致意,赞赏他反对教廷对德国的剥削。

1520年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基督教徒的自由》三篇重要论文。这些文章表示了同罗马教廷的公开决裂。
  路德所掀起的反对罗马教廷的运动,使皇帝查理五世感到担忧。15214 月,查理召开沃尔姆斯帝国会议,要求路德忏悔。路德来到皇帝跟前,对皇帝宣称:" 我在这里,我别无选择,上帝护佑我,阿门。" 这意味着他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道德:自己的信念高于对权威的服从。路德被罗马教廷开除出教,1521年的帝国会议也宣布他有罪,并成为通缉的对象。但是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克把他保护起来,路德于是在萨克森领地的瓦特堡隐居,从事《圣经》的德语翻译工作,以后这一德语版《圣经》在德国广为流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十五条论纲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上)
欧洲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发生在德国?
大英博物馆展品介绍——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
12 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浪潮,反教会不反上帝
赎罪券风波:宗教改革之缘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