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化太极拳》评析 | 新锐太极史论

毛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太极拳引起新中国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简化太极拳”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那么,简化太极拳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漾太极”,杨志英为您讲述其中的故事——

一、《简化太极拳》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于是,国家相关部门准备编写一本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太极拳读物,以利于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的锻炼身体。
1954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对武术工作提出掘、整理、研究提高的方针,并专门成立了武术研究室,决定从太极拳着手,编写统一规范的教材,为普遍开展武术活动创造条件。为此,研究室邀请了在北京的武术专家如唐豪、吴图南、李天骥、高瑞周、田镇峰、陈发科等共同商讨,从太极拳套路中挑选典型动作,编写精简太极拳。初稿公布后,效果不佳,群众普遍反映编排不够简明,广泛普及非常困难。次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室决定,以毛伯洁、唐豪、李天骥、吴高明等领导和专家成立编写组,由李天骥(时任国家体委运动司处级协调员)执笔编写。编写组经过综合考量,选择以流传面和适应性最广泛的杨禄禅传太极拳为基础,本着简练明确、易学易懂的原则,保留太极拳的传统风格,突出太极拳的群众性和健身性,从中选择出有代表性的动作,重新编排太极拳套路。经过反复修订,于1956年编纂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由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统一武术教材——《简化太极拳》
二、《简化太极拳》的内涵
“'简化太极拳’是采用杨澄甫的架子,去掉其中过多的重复姿势编成的。为了减少初学者的困难,将原有趟子的先难后易的顺序,改为先易后难的顺序。另外,还参照了原有的结构方式,集中它的主要内容,编成了8个小组组成的'简化太极拳’趟子。”(摘自<太极拳运动>)因为该套路每小组由三个拳式组成,共计二十四个拳式,故又称为“二十四式太极拳”。显而易见,该套路是以“杨传太极拳”为蓝本,其初衷是为了删繁就简,并没有改变其理法和练法的意思。因而,今人常常诟病“简化太极拳”是“太极操”,实际上冤枉了编写者的初衷,冤枉了“二十四式太极拳”本身。至于它是如何变成“太极操”的,这大概是在教练传播的过程中,因天长日久一点点背离了太极拳原理所致。如果说起具体原因,以笔者愚见,最主要的是陆陆续续编写的读本,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或者回避了每一式的用法即攻防含义,仅仅要求肢体位置的摆放、姿势的高低、转身迈步的角度等,强调如何运动起来才能优美而舒展,从而逐渐由“太极拳”蜕变成了“太极操”。
三、《简化太极拳》的影响
简化太极拳套路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全国城乡迅速掀起了练习太极拳的热潮。简化太极拳图书、挂图等应运而生,且多次再版印刷,仍然供不应求。(附图为1981年版<简化太极拳>和张其华、吕平编<怎样教好练好简化太极拳>封面照片)1959年,国家体委还专门拍摄了《简化太极拳》教学纪录片,演示者为李经梧。上海的顾留馨丰富图书内容,出版了《怎样练习简化太极拳》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学习和继续提高太极拳的方法,而且首次绘制出《简化太极拳的进退路线图》。该图以脚印的形式,详细规定了每式动作脚步进退的运行路线、落点和方位,对学习者帮助很大。
随着人民群众对太极拳的需求逐渐提高,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58年在简化太极拳的基础上,陆续推出新的读本,内容不断丰富。“从1956年起,我们依据杨澄甫的太极拳套路,编了'简化太极拳’,随后又编订了杨式'太极拳’和'推手’,改编了杨式'太极剑’,选辑了有关太极拳传统的理论资料,并于1958年编辑出版了'太极拳运动(一)、(二)、(三)’(武术教材参考资料)三本单册。”(见该书<前言>)此后“又把已出版的三本'太极拳运动’单册合编成一本,并作了一些补充。”(附图为1964年版和1976年版<太极拳运动>封面照片)

“64年版”《后记》中写道:“这本书是我社已出版的武术教材参考资料中三本'太极拳运动’的合订本。书里除选辑有关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外,主要介绍'简化太极拳’、'太极拳’、'推手’、'太极剑’等套路的动作说明和练习方法。”该书介绍的“太极拳”为“八十八式”套路,是依据“杨澄甫的架子”稍作改编而成。“推手”同样源自于杨澄甫所传。“太极剑”依旧通过“改编了杨式'太极剑’”加工而成,三十二个剑式动作全部选自于杨传太极剑。“全趟共分四节,每节八个主要动作,从起式到收式共两个来回。全部套路包括了各种步法和剑法中的:抽、带、撩、刺、击、挂、点、劈、截、托、扫、拦、抹等主要方法。”(见<太极拳运动>)只是太极剑动作名称较杨家所传全部做了改动,比如“第一节”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一、并步点剑(接剑式)    二、独立反刺(原名:大魁星式)
三、仆步横扫(原名:燕子抄水) 四、向右平带(原名:右拦扫)
五、向左平带(原名:左拦扫)   六、独立抡劈(原名:探海式)     
七、退步回抽(原名:怀中抱月) 八、独立上刺(原名:宿鸟投林)
     该套太极剑后于1988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以专册形式出版,但内容上没有修改,只是重新做了整理,并改名为<三十二式太极剑>。”(见该书<出版说明>)《太极拳理论参考资料》一节,即该书《前言》《后记》中均提到的“太极拳的重要理论”,比如《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十三势行功心解》《四字秘诀》《五字诀》《撒放秘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沾粘连随》《顶扁丢抗》《对待无病》《太极拳轻重浮沉解》等,均摘选自李亦畬手书“老三本”或杨家“三十二目太极拳谱”。《太极拳简要知识》一章也是根据武禹襄、李亦畬、杨家理法编写而成。总之,《太极拳运动》一书除理论部分多采自于武、李拳论外,其余则完全源自于杨氏一脉。
随着太极拳运动的不断开展与普及,其医疗保健作用为更多的人所认知,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越来越多。国家体委运动司便成立了编写小组,于1978年编纂完成了《四十八式太极拳》图书,仍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套太极拳在锻炼上与“简化太极拳”是一致的,“它们都较好的发扬了传统太极拳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然而,四十八式太极拳作为'简化太极拳’的继续和提高,增加了技术内容,加大了难度和运动量,风格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它仍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同时也吸取了其他流派太极拳的一些特点和练法,从而形成了舒展圆活,均衡发展,生动简练的拳路风格。”(见<四十八式太极拳的特点>)在此之后的1989年,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人员编创太极拳竞赛套路,使太极拳开始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这套太极拳共计四十二式,故又称“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一书仍然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同时吸取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的平圆动作以及孙式太极拳的舒展圆活的动作编著而成。1992年,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再次组织以张山为组长的编纂委员会编写出版了《四十二式太极剑》竞赛套路,它仍旧建立在杨式太极剑的基础之上。
综上所述,从新中国成立伊始以及之后的四十多年间,也可向前追溯至民国时期,乃至清中晚期,杨禄禅传系太极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是到了近二十多年,杨式太极拳的主流地位被动摇、削弱,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这一点值得当代整个太极拳界深思、反思或者警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部很好的学练太极推手的教学资料
太极拳修行是一个体系,每个环节都自有一片天地
【太极拳十四条】
论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太极拳高手
2016第七届中国·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竞赛规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