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冈石窟(下)

云冈的西部 有一组巨大石窟

这里就是著名的的 昙曜五窟

它们是云冈石窟的真正开端

云冈的代表性造像也在这里

昙曜五窟的建造者是高僧昙曜

北魏著名佛学大师和译经大家

被称为北魏佛教昌盛的奠基人

他在皇帝授意下主持营造石窟

昙曜五窟

公元460-465年

第16—20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因是著名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属于北魏“凿山石壁”、统一规建的五所洞窟。洞窟规模宏大,形制基本相同,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洞窟前壁上开明窗,下辟窟门,窟内造像以三世佛为主,主佛身躯高大,顶天立地,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除主题突出的三佛题材,各窟弧形四壁上部及外立壁均雕刻大量千佛,具有明确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观念。

昙曜五窟最西端的第二十窟

就是那无比熟悉的露天大佛

露天大佛原来并不是露天的

与其他几窟一样 都在山体内

但在修建好不久后 前壁坍塌

大佛就这样完全地展露出来

使人能从容地欣赏它的身姿

成为了云冈石窟的形象代表

第二十窟 (白佛爷洞)

公元460-470年

窟前立壁与窟顶早年崩塌,辽时建有木构窟檐,后毁于兵火,形成露天造像。主佛高13.7米,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有八字髭,手结禅定印,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背光的大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

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气势雄浑的神情,突出表现了鲜卑游牧民族的强大,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与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的空前杰作。大佛两侧各一立佛与胁侍菩萨,西像惜毁。

昙曜五窟西还有一片小窟
它们是皇家石窟停建之后
由一些民间人士出资开凿
千式百态 多姿多彩

西部诸窟

公元494-525年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云冈石窟大规模的皇家开凿工程告停,民间开窟造像之风继起,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年间。晚期洞窟以中小型洞窟居多,类型复杂,式样多变。四壁三龛及三壁重龛窟是这一时期流行的样式,造像题材以三世佛、释迦弥勒、释迦多宝二佛以及文殊维摩等组合较为常见。佛像一律褒衣博带,清秀俊逸;菩萨披帔帛,细颈削肩;飞天身材修长,长裙裹足。龛楣、帐饰日益繁杂,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全面走向中国化、世俗化,并成为龙门石窟开凿的样本。

云冈石窟

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亦称武州山(武周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

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约自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千米。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3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郦道元《水经注》云:"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跳"。

新中国成立后,设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今云冈石窟研究院)。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之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导游词(57p)
第二十一讲 世界遗产:云冈石窟
云冈|来自北魏的回响:杀伐中崛起,微笑中隐没
重游云冈石窟(一)洞窟区
速读云冈|自北魏,1600年征途,云冈从A走到Z…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