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选总参谋长:为何舍现成大帅不用,非等徐向前病好让他来

1949年10月19日,毛主席发布了一项任命,徐向前出任总参谋长,聂荣臻出任副总参谋长。

懂军史的朋友们都能看出其中离奇之处。

解放战争时期,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徐向前任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一正一副。现在却反过来了,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这个根子还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山西。

一、徐帅战功的含金点

国初大授衔以及高级领导干部的任职,非常直观地反映战功。比如史上空前绝后的总参名将群,粟总为正,陈赓、黄克诚、许世友、邓华、韩先楚、杨成武等为副,这个阵容,我想用空前绝后形容,应该不为过吧。

徐帅能当上新中国首任总长,军功亦是首要标准。

军功,哪个阶段最重要?当然,我们说不论是大革命时期,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或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都是功臣,值得我们永远敬仰。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讨论哪个阶段最重要。

笔者以为红军时期、抗战和解放战争并为高峰,其中又以解放战争最为吃重。为何?解放战争开拓最大,实现了真正的胜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最高。

徐向前帅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似乎并不大。

徐帅在1940年6月左右就脱离了战争一线,从山东纵队司令员位置上回到延安,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当副司令员,之后就一直没有到抗战一线。直到1947年才重出江湖,去晋冀鲁豫军区担任副司令员,接过刘邓大军南下后留下的摊子。

此后,徐帅一直在山西作战,打到1949年上半年,在围攻太原前夕因病无法指挥,再度退出指挥一线。此后再未指挥过军队打仗,一代绝世名将就此结束了战争生涯。

大家发现了吗,徐帅在解放战争中的功劳,远远逊于五大战略区主要指挥员。东北林罗刘解放了东三省,协助华北军区解放华北,之后又一路打到海南岛。

华东陈粟解放了鲁苏浙皖闽赣等省。

彭总底定大西北。

刘邓解放大西南。

聂帅指挥华北部队解放华北诸省。

徐帅充其量只解放了半个山西省,从晋南到太原,再往北就是华北部队的功劳了。

仅凭这一功劳,为何能反超聂帅当总长呢?徐帅战功的含金点究竟在哪里?

其实就在解放山西。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东北我军真正的功劳点,就在于1948年的大反攻。至于之后打华北、解放华南,战斗难度并不大。

华东我军军功含金点,也在1948年豫东、济南、淮海诸战,徐州一破,宁沪杭大追击其实也更类似于传檄而定。

西北我军打到河西,直接把青宁二马吓跑了……关键战役其实是关中打胡,进入河西有难度、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只有解放兰州。西宁城几乎是兵不血刃解放的。

同理可推西南、华北的解放。

理乱于纷纷,得知于扰攘。

徐帅解放半个山西,因为就这半个山西最难打,打平了半个山西,其他地方也是传檄而定。

二、半个山西强在哪?

阎锡山晋系军阀很有特点,一是生存时间长,二是具有体系性。

从本质上讲,第一个特点是第二特点的导致的,他厉害,有过人之处,所以生存时间长。

新军阀混战,蒋冯阎桂大战,最先倒掉的是冯系,因为冯系没有找到适合立足的地方,在西北被到处排挤。冯将军治军颇有一套,西北将领至死不忘其恩,蒋介石也一直视西北将领为异己,再三提防。但治戎为长,理民为短,缺乏强大根据地,军队没办法长久存续。外因是蒋系势力渗透,内因是自存乏术,内因是主导的、核心的。

桂系从地方性军阀发展成政治势力,自有其过人之处,论军阀的成长属性自然远远超过晋系。不过也正是扩张过快,稀释了本来的桂系力量,被牢牢绑在蒋介石战车上,老蒋一败,桂系也跟着星落云散。

唯独晋系势力保持了相对完整的军阀体系,没有对外扩张,只治山西一省。

阎锡山治晋有几大法宝,一曰文治教化,二曰独立实业,三曰派系力量。

阎锡山极爱著述,引用中国传统儒家理论,用来统一山西的文教事业,使其境内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宣传舆论导向,民心不是特别散。不要小看这一条。老蒋那一套为何失败?宣传教育出了大问题,不够亲民,不接地气,党部不下县,很多主张虽说也有为老百性考虑的,但一则国民党的官员屁股歪,自己当了官首先要捞,哪管百姓死活;二则官方声音缺乏与基层群众的沟通,难以获取大众认同,一来二去,把一个本来挺有理想大党弄成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国统区唯一做过这方面有益实验的,是抗战期间太子小蒋在赣南的新政探索,党部一步步向基层扎,蒋万安的奶奶章亚若就是那时候慕化新风,跟太子搞到一起的。可惜老蒋不重视,没发扬光大,纯粹当作子弄父兵,让小蒋先生积累一下行政资本罢了。

阎锡山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威力,他倡导的许多理念,就是上踵孔孟学说之旧迹。儒家学说本身是好的,起初也是亲民的,论语的语言模式在春秋时其实就是当时的口语,奈何后世那些所谓的经学家把好东西念歪了,一味地搞微言大义,把儒家五经搞的越来越艰深难懂。

阎老西传播他的理念,喜欢用一些经过推敲的、概括意义很强的但语言又非常简练易懂的条文。比如他宣传义务教育,发放了两本小册子,《人民须知》《家庭须知》,用简单形象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在最短时间内知道,在山西所有孩子不论贫富贵贱,都要上学。

抛开阶级立场不谈,阎老西这个理念,属实为山西人民造了福。

再以他的政治宣传条目作例,他发过一个《告谕人民八条》,兹列于下:

1.当兵纳粮受教育为国民之三大义务不可不知;

2.身体不壮为人生之大不幸不可不知;

3.尚武为国民必要之精神不可不知;

4.人能有所发明才算真本领不可不知;

5.卫国以武备战以财不可不知;

6.亡国之民不如丧家之狗不可不知;

7.治病要在人未死之前努力救国要在国未亡之前努力不可不知;

8.军官能力的军队抵不住政治能力的军队不可不知。

是不是很简单?只有能识字,就能看懂,哪怕不识字,让人一读也大致能明白。

总而言之,阎老西治晋很有一套,虽说不是什么先进的办法,距离真正的民主还差得远,但在山西一省之境,能暂时收到奇效。

晋系控制下的山西,对社会控制的很严密,征粮、征兵能做到财力不竭。地域封闭,具备小国寡民的特点,政令易达于乡村,故士民易于指挥控制。

晋系势力全用自己人,具有强大自洽性,军事调度相对简洁,军队战斗力说不上一流,却自有特点,不易崩溃。

阎锡山还秉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理念,在山西大搞工业、实业,其西北实业公司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把山西大门关起来,其工业体系也能自己周转起来。

对我军来说,山西实是一个极其强硬、极其难啃的硬核桃。抗战时期反复摩擦,晋绥、晋冀鲁豫、晋察冀三大战略区将山西环绕其中,阎锡山竟能在抗战后一夜之间恢复其统治,这个老西儿,绝非寻常。

三、徐帅是阎锡山真正克星

所以中央选解放山西的将领,最终定为徐帅。

他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身份,指挥晋冀鲁豫剩下的部队打山西。

局面非常不易。

第一,部队力量不强。晋冀鲁豫野战军排名靠前的几支主力部队全都走了,主力纵队全都南下了,一、二、三、四、六、九、十、十一、十二纵,都去中原了。徐向前率领的八纵、十三纵、十四纵,是把太岳、太行、冀南三个军区的残余武装临时拼凑起来,勉强升格成主力纵队。

第二,没有强大的政治班底。我们知道,各大战略区发展强大的路径,基本都是军事进取和基层政权建设同步前进的,这一点在东北尤为明显,高罗黄彭陈等一批高手做的都是建设根据地的工作。华东更是有小姚同学坐镇主抓党政,才能出现山东人民推着小车支援淮海战役的壮观场面。

徐帅在晋南呢?对不起,基本没有,能人高手都跟刘邓南下了,就这刘邓还天天发愁中原广大腹地没有充足干部,生生从华东要了一批人。

第三,将领群平民化。八纵司令员王新亭、十三纵副司令员鲁瑞林(正牌司令员曾绍山未到职)、十四纵司令员韦杰。笔者万万没有瞧不起这三位的意思,都是开国功臣,我们百分百敬仰。但是和杨勇(一纵司令)、陈锡联(三纵司令)、陈赓(四纵司令)、王近山(六纵司令)这些狠人比一比,什么感觉,不用笔者多言了吧。

就这盘面,你怎么打?

如果我们不是后来者,没有开天眼,按正常思路,破阎锡山应该怎么打呢?势必要以系统思维对系统思维,先把绝对实力慢慢搞上去,配以灵活有力军事行动,慢慢逆转形势。

这都不用创新,直接抄东北和华北的作业就行。

你阎锡山不是善于搞教育吗,不是善于控制民众吗,不是善于加强派系力量建设吗?

我党我军最不怕的就是这种所谓的系统优势,与我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相比,阎锡山那一套完全是山寨版,隐患多多、路子不对、方向偏差,只不过暂时没有崩溃的低等级代码而已,bug随时会在外界压力下爆发。傅作义出走绥远,把晋系军阀弄了一次小小的分裂,就是典型例证。

但是徐帅没有走这条省心的路,为何?太没有挑战,时间也有点漫长。走这种路子,要花相当时间培养干部,把根子慢慢扎下去,慢慢壮大,一口气吃不成胖子。

徐帅选择的是直接硬刚,在总实力弱于阎军的情况下,直接开战……

笔者每每读这段历史,总能想起韩信灭齐。齐地已经在郦生劝说下投降汉王,韩信为什么要突袭历下,对齐国实体力量进行物理消灭呢?

1.只相信实力,只相信靠实力实现的绝对控制。

2.军事上的绝对自信。

大概徐帅选择快速硬刚,与两千年前的韩信有一定共通之处。

解乱麻宜用快刀,古今同理嘛!

徐帅打山西的具体过程,网上论述多如繁花,就不再一一叙述了。只讲讲特点。

徐帅以六万余众,对阎锡山十几万部队,怎么一步步扭转局面呢?

一言以蔽之,极限调度。

打临汾,可以拼尽力量,攻坚攻坚再攻坚,硬劈硬砍。打晋中,又可以视堡垒如无物,专打运动战,调敌来回奔跑,扯散其阵形,好就中取事,活捉了阎锡山首将赵承绶……

徐帅以其超人的军事智慧,把所有力量都用到该用的地方,不夸张地讲,每一个野战连队都用上了。

所以说彭总有意请徐向前率队到关中支援一下西野,报告打到中央军委,毛主席一口回绝,谁也不要打徐向前部队的主意。

毛主席看得很明白,算度深远,调度精细,不容局外力量干扰啊!

徐帅清楚意识到己之所长与敌之所短,在最短时间内破开阎锡山这个硬核桃,可谓战略眼光与政治眼光兼备,实乃当世超一流高手的水准。

我们以绥远解放为例做一对比。华北形势与山西形势其实大同小异,华北我军虽然绝对实力远远超过绥远,但绥远经傅作义十几年经营,也俨然是个小山西,有自洽的一套东西。华北之所以没有发动雷霆一击,而是颇有耐心地接受董其武的投降,其中固有和平解放北平的影响,但其效果似乎远远没有徐向前解放山西这样干脆利索不留麻烦。

毛主席慧眼识英,又当国初诸事孔猝,中央任命病体未痊的徐向前为总长,想来有对上述历史的充分考量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争中最难打的一座城市,三个兵团两位元帅上阵才最终拿下
徐向前元帅二次创业
奇怪的徐向前兵团:所有上级领导都被有意支开,毛主席咋如此安排
华北急需猛将,徐向前却被毛泽东摁在山西当副司令,为何不起用他
徐向前救场华北,毛主席却只让他当副司令,难道他资格不够吗
主席给刘胡兰题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