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乡土中国》(5)

《乡土中国》第910章要点

第9章 无讼

1. 在法治社会中,维持秩序靠的是法律。在礼治社会中,人不能违背礼,维持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非折狱。礼治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在身内的良心。因而打官司是可耻的,表示教化不够;乡村里采用的是调解(旧名词是评理),这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

2. 现代社会中,国家定下法律,刑罚不是为了教化人,而是为了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法律不是固定的规则,得随着时间而改变。

3. 乡土社会的老百姓本就以打官司为耻,加上现行法的原则源于西洋,和旧有的伦理观念相差很大,司法程序又复杂难懂,老百姓就更加害怕打官司;而那些不容于乡土伦理的人却可以利用法律脱身,老百姓对司法处更是没有一点好感。也就是说,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却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所以现代的司法在乡下不能彻底推行。要想建立法治秩序,不能单靠设立法律和法庭,更要看人民如何应用它们,进一步说,就是先要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有一番改革。

10章 无为政治

1. 偏重社会冲突的权力称为横暴权力,是冲突过程的延续,武力阶段过去了,在下者虽已认输,但并未心服,因此上对下的权力是压迫性质的。偏重社会合作的权力称为同意权力,这是社会各人共同授予的权力,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社会分工越复杂,这种权力越扩大。两种权力并不冲突,在人类社会里都存在,不过是配合的成分上有不同。因此,要从这两种权力怎样配合上去分析一个社区的权力结构。

2. 权力本身是一种工具,人们喜欢的是从权力得到的利益,最主要的是经济利益。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由于土地有限,侵略者往往会赶走土著而只占有土地,因而横暴权力受到限制。又因为乡土社会不富于抵抗能力,所以常常又容易建立横暴权力,成为皇权的发祥地。然而,一旦皇权建立,和平促使人口增加,统治者必须开疆辟土来增广土地供养百姓,这过程中免不了增加税收,而缺乏储蓄的农业经济承受不住,百姓就会反抗皇权,天下大乱,然后人口减少,乱久必合,新的皇权建立,力求无为养民。养到一个时候,以上循环因而复始。于是,在历史的经验中,为了皇权自身的维持,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

3. 横暴权力有着经济的拘束,于是在天高皇帝远的乡土社会中,把人民切身的公事让给同意权力去活动了。由于分工体系越发达,同意权力才能越扩大,而乡土社会是小农经济,除了盐铁之外,经济上基本能每家自给,无所谓分工,所以同意权力的范围也很小。因此,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是“专制”“独裁”,但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暑假阅读第九天
论述百练:乡土中国/辨析差别-礼治与法治之异
《乡土中国》解读
试论德治、人治、法治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板块9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课时81 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核心概念,理解迁移
09无讼-精读批注.doc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